第四节 不老屯镇生态文明沟域建设实证研究

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国内众多城市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包括贵阳市、成都市温江区、沈阳市和平区、西安市浐灞区、苏州市相城区等一批城市和区县进行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十八大再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并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北京市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建设世界城市的大背景下,更应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塑造健康、持续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而北京山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该承担起生态涵养、绿色发展的责任,沟域作为山区生态建设的“血脉”和经济建设的“通道”无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聚焦点和新视角。在北京山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沟域作为研究单元,对其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研究,目的有三:一是打造一个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二是打造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山区沟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本,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山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三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引入沟域这一地理单元,在中、微观背景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实践,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密云县不老屯镇位于燕山山脉,镇域内沟域众多,生态本底优良,具备建设生态文明沟域的条件和优势。

表1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一 镇域概况

1.地理位置

不老屯镇地处密云县北部地区,是北京东北部的远郊镇,其坐标东经116°31′~116° 59′,北纬40°13′~40°48′。位于平原和山地交接地带,即燕山山脉南麓和华北平原北缘,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门户。不老屯镇北部是绵延秀丽的燕山山脉,南部紧临密云水库,东部与高岭镇接壤,西部与冯家峪相邻。全镇处于密云水库上游水源保护区内。

2.地形地貌

不老屯镇地处燕山山脉南麓,属中山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依山面水。镇域兼有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四种土地类型,环湖丘陵、平原地带开阔,丘陵面积占山区面积60%以上,以片麻岩为主,适宜林木生长。镇域内中山分布于北部地区,海拔高度约800米,北端为境内最高山歪驼山,主峰海拔1180.4米;低山分布于中西部地区,海拔高度约500米,柏岔山、云峰山东西横贯20余里,柏岔山主峰海拔860米,云峰山主峰海拔674米;丘陵分布于中东部;平原分布于镇域南部,沿密云水库北岸,地势平展,土地肥沃。

3.气候特征

不老屯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620毫米,多集中在汛期(6~9月),尤其是7月、8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75%。年均蒸发量1783.2毫米,全年日照2700小时以上,无霜期180天左右,地面稳定冻结深度为40~70厘米,最大冻土深度70~90厘米。因受地形的影响,冬季多东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全年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日平均气温8℃ ~10℃,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十年九旱,降水量约为50毫米,仅占年降水量的8%。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量为500毫米左右,约占年降水量的80%。受地形影响,局部多暴雨,山地易受洪水冲淤影响,此外还受冰雹、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秋季冷暖适宜,但受冷空气影响,降温很快。冬季严寒少雪,在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下,整个冬天多晴天,干冷多风,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 -6.3℃,极端最低气温达 -27.3℃。

4.土壤矿藏

镇域基岩以花岗岩为主,属于酸性岩类,易物理风化,形成松散的沙质堆积物,多为粗骨土。由于地形复杂,岩石种类较多,造成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区内差异明显。土壤类型主要是山地褐土,土层厚度20~60厘米,分布在镇域大多数区域;其次为棕壤,潮土只是在沿湖冲积平原有零星分布。受成土母质的影响,区域内土壤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岩石风化物形成的土壤,矿物颗粒和土壤黏粒含量、土壤密度、总孔隙度、有效水分含量都不同。不老屯镇土壤钾含量较高,氮和磷含量较少,中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而低山丘陵地区受人为干扰较大,土壤比较贫瘠。该地区冬、春季土壤水分含量明显低于夏、秋季。镇域内现已查明的矿藏主要有花岗岩、金矿、铁矿以及麦饭石矿,储量丰富,但受水源重点保护区限制,禁止开采利用。

5.水文水系

不老屯镇紧临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密云水库。该水库位于密云县中部,面积188平方公里,约占全县面积的10%,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不老屯镇属于潮白河水系,镇域内河流属山区季节性河流,河水6~9月较多,其余时间水流甚少,主要有发源于歪驼山南麓的牤牛河,全长26公里,自北向南经半城子、车道岭、兵马营等9个村流入密云水库,流域面积127.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700万立方米。不老湖、转山子等6座中小型水库,与密云水库遥相呼应,形成大、中、小三级水域明珠。地表水资源充沛,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麦饭石储量大,矿泉水丰富优质。由于镇域内地质条件复杂,山区、丘陵地区地下水主要埋藏在基岩裂隙和山间河谷第四系地层中,随季节变化起伏。

6.植被动物

不老屯地区属山地针阔混交林森林植被带,现存植被为次生林植被类型。地表自然植被发育较好,有林地面积约25万亩,林木覆盖率平均达70%以上,以侧柏和油松纯林为主。天然次生林主要分布于中、低山人为活动干扰较少的地方,以山杨、蒙古栎和椴树为主;人工林则主要包括油松、侧柏、刺槐、华北落叶松和板栗、鸭梨等经济树种。灌木层主要种类有荆条、孩儿拳头、六道木等,草本层主要种类有中华卷柏、荠苨、白羊草等。镇内具有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大面积天然油松林,树龄最长的有300多年;长期的封山育林和管护使林区蕴藏有多种野生动植物。从物种濒危程度来分析,不老屯镇内有多种国家级保护植物,其中有国际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际二级保护植物21种。调查发现,有将近900种植物和210种脊椎动物。昆虫资源也很丰富,专家估计有昆虫2500~3000种。

7.资源综述

不老屯镇内旅游资源的原生态气息浓郁,保留较多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生态观光资源丰富,山地及水库区域度假条件较好,是北京环城游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色是:一是生态优势明显。镇域地处水源保护区,具有“山净、水净、土净、气净”的特点,林牧产品无公害、无污染,发展生态观光及度假休闲条件极佳。二是自然景观突出。山岳型、水景型、生物型、造景岩石等旅游资源丰富,紧临密云水库,境内有歪驼山、柏岔山和云峰山、万亩天然次生油松林等自然景观,湖光山色,风景旖旎。三是人文景观丰富。有超胜庵等古庙宇、古城、明长城、摩崖石刻、古崖居和民间传说等。本镇的名称“不老”两字就来源于关于长寿的故事传说。四是地域组合紧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互为依托,青山绿水之间,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传说显示深厚的文化积淀,典型如云峰山的奇峰异石与千年古刹和摩崖石刻等的融合,歪驼山的险、奇、秀与明长城的交相辉映。

不老屯镇镇域面积18880公顷,其中住宅集体建设用地有294.18公顷,非住宅集体建设用地仅有140.18公顷,山场面积较大,适宜开发建设用地较少。成规模村落大部分集中在镇域南部的密云水库沿岸,因为人多地少,加之水源保护一级圈内无法开展任何产业活动,镇域南部已经没有规模的产业用地;镇域北部多为深山区,适宜建设用地量极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大。

表2 不老屯镇旅游资源表

表3 不老屯镇土地利用情况

注:耕地、果园地、林地数据为2012年数据,其他采用2008年数据。

由表3可以看出,耕地面积为803.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9%;果园地面积为96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8%;林地面积为12935.8公顷,所占比例最大,占土地总面积的78.65%;牧草地面积为8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9%;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533.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5%;水域面积为223.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6%;未利用地面积为163.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9%。可以看出,不老屯镇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牧草地和果园地为主,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较小,缺乏可利用土地,未来发展空间受限严重。

二 环境质量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水环境质量现状与问题分析

1.水环境污染源与处理现状

目前,不老屯镇各村共有污水处理站37座,分布于19个行政村。一级保护区内各村均已配置污水处理站,二级保护区内仅白土沟村尚未设立。三级保护区由于地处山区且人口居住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北香峪、陈家峪、香水峪、阳坡地、古石峪、西陀古6个村庄尚未建立污水处理站。各村污水处理站建设情况见表4。

表4 不老屯镇各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汇总表

除生活污水外,农业面源和养殖业污水也是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由于地处密云水库保护区,不老屯农田农药、化肥施加受到限制。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施加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现象,产生的废弃物进入当地环境中,存在一定的污染。为了保护水源地水质,不老屯养殖业发展也受到限制,但目前养殖业仍是不老屯镇的基础产业之一,以养蜂、肉鸡养殖、养羊为主,养殖业发展较粗放,可能对水源造成一定污染。

2.水环境质量

不老屯镇最主要的地表水体为密云水库,该镇全境位于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区内,26个行政村中10个村位于水库一级保护区以内。目前,水库一级、二级保护区内规模养殖业已基本迁出,水库周边消落区仅允许农业种植。在各项措施的作用下,密云水库水质得到了有效保护。镇域内地表麦饭石储量大,地下水水质属于优质矿泉水。

根据《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2年密云水库水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营养级别属于中营养。除密云水库外,牤牛河的代表站点是半城子水库,规划类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根据《北京市密云县“十二五”时期水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规划》,半城子水库站点除枯水期为Ⅲ类水质外,其余时段均符合Ⅱ类水质要求。不老屯镇在天文台和黄土坎村设置了两个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点,水质类别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根据《北京市密云县“十二五”时期水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规划》评价结果该两个井点水质均属良好级别。

3.存在问题

密云水库三级圈内污水处理设施还需继续建设和完善。此外,一些已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偏低。污水处理站建设运营3年后交给各村管理维护,而污水处理站运行费用较高,各村无力负担,故目前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多处于停运状态。

近年来,不老屯镇旅游业发展迅速,民俗村、民俗户逐年增加。截至2012年底,全镇共形成乡村民俗旅游村14个,旅游专业合作社12个,乡村民俗旅游户156户。2012年全镇旅游接待24.891万人次。随着不老屯镇大力打造“休闲养生特色镇”目标的推进以及各旅游区、风景区的不断开发,未来全镇的旅游人数将会显著增加,生活污水排放将会增加,相应的处理压力增大,为环境污染埋下了隐患。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与问题分析

1.大气污染源

不老屯镇污染型工业企业较少,车流量不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小。根据实地踏勘,当地对大气质量造成影响的污染源主要是农村生活中燃烧秸秆、煤炭、柴火,以及羊群养殖等,但由于居住分散,大气扩散条件良好,农村生活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也很小。

2.大气环境质量

2011年密云县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98天,达到81.6%,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达296天)目标,名列北京市第三位。根据《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31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6.3%。根据《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1年密云县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2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39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97毫克/立方米;2012年密云县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2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40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85毫克/立方米。

2011年和2012年密云县与全市平均大气环境质量对比情况见表5。

表5 密云县与全市平均大气环境质量对比表

注:自2012年起,北京市考核指标不再以“蓝天数”为主,而改为以主要污染物浓度评价。

由表5可以看出,除2012年密云县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值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外,其余指标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总体而言,密云县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全市平均水平。

3.存在问题

虽然引入了天然气,但柴火与煤仍然是镇区内农村住户生活的重要能源。而且,农村没有集中供暖设施,分户采暖,在冬季可能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此外,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入当地的人流和车流量也会随之增加,将导致交通污染物排放增加,而且游客烧烤等活动也会产生新的污染。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与问题分析

1.声环境质量现状

不老屯镇以农业经济为主,居住区分散、人口密度低,由于商业不发达,车流量少,且大型工业和在建工程较少,现状声环境质量良好。由于缺少不老屯镇的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在此主要分析北京市远郊区县的声环境质量。根据《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2年北京市远郊区县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1分贝,远郊区县建成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7.8分贝,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考核标准。

2.存在问题

随着旅游业发展,服务业也将随之快速发展,生活噪声将有所增加,同时进出车流量的增加也会对道路两侧的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四)固体废物处置现状与问题分析

1.固废处置现状

不老屯镇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根据统计2012年全镇各村建筑垃圾总产生量为2519吨,生活垃圾总产生量为2428吨。各村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见表6。

表6 不老屯镇各村垃圾处理情况汇总表

不老屯镇目前所采取的是“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为了更好地保护村内环境,使村容更加整洁,镇环卫所为各村购置了垃圾桶,摆放在公路沿线及村庄街道两边,全镇共有约65个垃圾大箱与160个垃圾大桶,并为各村配齐了农村卫生保洁员(共56人),负责村内公共场所清扫卫生,做到垃圾全部入桶,可以做到日产日清;桶内垃圾由乡镇政府统一清运、统一付费,按时将各村垃圾清运到县指定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

2.存在问题

由于山区村民居住分散,少数三级圈自然村的垃圾尚未实现集中运输。根据2012年不老屯统计资料汇编,全镇26个行政村中有23个村实现所有自然村垃圾收集集中运输。古石峪、陈家峪、阳坡地3个村分别有4个、1个、4个自然村垃圾尚未实施集中运输。此外,虽然全镇也在积极提倡垃圾分类制度,但是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三 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分析评价

(一)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根据不老屯土地利用图将不老屯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筑用地。其中,林地细分为有林地及灌木林地,草地分为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见表7。

表7 不老屯镇土地利用类型

注:不老屯镇内密云水库面积按水库实际面积的1/7计。

按照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2006)中的方法对不老屯镇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环境质量指数5项指标。

1.生物丰度指数

各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生物丰度指数分权重见表8。

表8 生物丰度指数分权重

其中,Abio,生物丰度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2.植被覆盖指数

各类型土地的植被覆盖度指数分权重见表9。

表9 植被覆盖指数分权重

其中,Aveg为植被覆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3.水网密度指数

其中,Ariv为河流长度的归一化系数,Alak为湖库面积的归一化系数,Ares为水资源量的归一化系数。

4.土地退化指数

土地退化分为三种类型,即轻度侵蚀、中度侵蚀、重度侵蚀,其土地退化指数分权重分别为0.7、0.25、0.05。由于不老屯镇植被覆盖率高,土地退化不严重,我们将不老屯镇土地划为轻度侵蚀区。

其中,Aero为土地退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5.环境质量指数

环境质量指数见表10。

表10 环境质量指数分权重

其中,Aso2为SO2的归一化系数,ACOD为COD的归一化系数,Asol为固体废物的归一化系数。

6.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计算

各项指标的归一化系数采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取得的全国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归一化系数,具体见表11。

表11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归一化系数

得到各项指数如表12所示。

表12 各项评价指标

通过上述计算得到不老屯镇生态环境指数为64.54,根据表13生态环境状况分级标准,说明不老屯镇生态环境质量良好。

表13 生态环境状况分级标准

(二)生境敏感性评价

1.水库一级保护区

不老屯镇密云水库沿岸受到强烈的人为干扰,为高敏感区。根据《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密云水库环库公路以内,包括内湖区及环库公路以外由市人民政府划定的近水地带。在一级保护区内:①禁止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废液,倾倒垃圾、渣土和其他固体废弃物;②禁止在滩地和岸坡堆放、存储垃圾、渣土和其他固体废弃物;③禁止在两库一渠水面游泳、进行水上训练以及其他水上体育、娱乐活动;④禁止设置禽畜养殖场,直接在水体内放养禽畜;⑤禁止直接在水体内洗刷车辆、衣物和其他器具等;⑥禁止毒鱼、炸鱼、电鱼及在非指定的水域钓鱼;⑦禁止施用对人体有害的鱼药和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禁止露营、野炊等污染水质的旅游活动;⑧禁止未经市水利局批准的车辆上坝;⑨禁止未经市环境保护局批准的船只下水或者将批准下水的船只改变用途;⑩禁止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污染水质的行为。

2.万亩油松次生林自然保护区

不老屯镇万亩天然油松次生林是大量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也应属于高敏感区。应该对进入次生林核心区的活动加以限制,减轻人类活动对天然状态生态系统的干扰。

3.其他区域

水库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之外至水库的向水坡范围以内以及水库调节池的汇水范围以内,三级保护区为二级保护区以外上游河道的流域。在一级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以外的二、三级圈,生态环境敏感性降低,除了禁止发展化工、造纸、制药、制革、印染、电镀、冶金以及其他对水质有严重污染的项目外,可适当培育旅游、休闲、康体、文化创意等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环境承载力评价

1.水环境承载力

不老屯镇水体环境承载力参考“密云一级水源保护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分析结果。从表14可以看出,三种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均低于其水环境容量,有一定的剩余环境容量存在。剩余环境容量COD>氨氮>总磷,说明总磷的污染风险最大。

表14 密云一级水源保护区水环境容量分析

虽然尚有一定的水环境容量,但由于近年来气候干旱,密云水库入库水量明显减少,水库水面面积不断缩小,该区域的生态安全承载力不断发生变化。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旅游和生活废水所带来的COD污染物负荷也会加重。因此,依然要重视水环境保护,将污染物排放控制在水环境容量以内,实现密云水库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体水质标准的目标。

2.大气环境承载力

由于不老屯镇位于密云水库北岸,大气质量良好,密云县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全市平均水平,根据《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2年密云县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的二级标准要求。

但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发布,2012年密云县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已经超过新标准的要求,同时为积极应对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已将细颗粒物(PM 2.5)纳入监测体系,未来不老屯镇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压力依然很大。

(四)环境与经济协调性评价

不老屯镇承担着保护密云水库水质的重要职责,农业和工业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多年来,不老屯镇积极落实北京市和密云县的相关政策,规模养殖、工业基本迁出了水库一级、二级保护区,农业以干鲜果品收入为主,农药、化肥施加量小。这造成了不老屯镇农业占主导、工业发展滞后的经济发展现状。

另外,不老屯镇水质优良、大气环境质量良好、森林覆盖率高、风景秀丽,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全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是得益于此。这与不老屯镇政府转变发展思路,实现绿色、低碳、环保快速发展不谋而合。

四 养生宜居条件分析评价

(一)水、土、气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为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硅、锡。人体中的必需微量元素都有一个安全和适宜摄入的范围(量),在此范围以外,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即摄入不足会出现缺乏症状,摄入过多又会出现中毒反应。除必需微量元素外,其余的则称为非必需微量元素。非必需的惰性微量元素很多,主要有铝、铷、锆等,它们对人体无明显特异作用。毒性微量元素主要是指汞、铅、砷、镉、铍等一类毒性很强的元素。非必需微量元素不存在缺乏时的生物效应问题,应注意其过量时的毒害作用,在一定含量时,生物是耐受的,但稍过量其毒性即增加,最终会导致生物死亡。由此可见,人们赖以生存的水、土壤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其中毒理指标规定了砷、镉、铬、铅、汞、硒等的限值,表15分别列出各指标的限值及不老屯一级、二级、三级圈水样含量。

表15 不老屯镇水样毒理指标现值分析

有害重金属砷、镉、铬、铅各圈层均低于限值1~3个数量级,砷一级圈>三级圈>二级圈,镉三级圈>一级圈>二级圈,铬一级圈>二级圈>三级圈,铅一级圈>三级圈>二级圈,除铅和铬外其他有害元素非麦饭石区均高于麦饭石区;硒为人体必需元素,一级圈<二级圈<三级圈。不老屯水中有害物质少,有利于人类健康长寿的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为养生提供优质水源,相对来讲二级圈水质好于一级、三级圈,其他指标如表16所示。

表16 不老屯镇土壤采样中微量金属元素分析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第二级标准规定了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标准值,不同种类、不同pH值的土壤其标准值不同,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将其划分为四类:农业用地土壤,居住用地土壤,商业用地土壤,工业用地土壤。本次采样主要为pH值为7.7左右的旱田,具体指标二级标准限值、背景值及各采样点测得值如表17所示。

表17 不老屯镇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标准值

不老屯镇地处麦饭石矿带,麦饭石别名长寿石,是一种天然的药物矿石,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钾、钠、钙、镁、磷等常量元素和锌、铁、硒、铜、锶、碘、氟、偏硅酸等18种微量元素,数据显示本区土壤和水中硒、锌、铜等人体必需元素均较丰富。另外由于其吸附性强,具有净化、改善水质的功能。对采取水样的分析表明不老屯镇各村饮用水中有害元素砷、镉、铬基本不存在,而铅的含量亦极低,对人体有利的硒、锌、硼等微量元素则相对其他地区较高,尤其硒与长寿息息相关,具有抗氧化,抵抗镉、汞、砷毒性,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器官及抗肿瘤的功效;对采集的土样分析表明土壤中有害元素镉、铬、铅亦低于土壤二级标准,尤其是燕落麦饭石样品中有害元素低于或接近背景值,土壤质量良好。麦饭石主要分布在一级圈的杨各庄、董各庄、黄土坎、燕落、不老屯、沙峪里及二级圈的学艺厂、转山子、白土沟、丑山子、转山子,这些区域土样、水样质量亦较好:毒性元素含量低,硒、锌等有利微量元素含量较高;从圈层上来说水质二级圈要优于一级、三级圈。

不老屯镇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二级、三级圈高达90%以上,空气清新舒爽,负氧离子含量高,堪称天然氧吧。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甘甜的水体、洁净的空气、便捷的交通使不老屯镇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养生度假的理想场所。

(二)长寿人口、年龄结构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不老屯镇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其人口具有“不老”、长寿的特点,这里所谓“不老”即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统计资料显示,全镇2.4万人口中,有80~89岁的老人558位,90~99岁的老人85位,还有九位百岁健康老人,年龄最大的已达到104岁。根据联合国长寿地区的划定标准,每百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75位即为长寿地区,而不老屯镇远远高于这个标准,成为京郊有名的长寿镇,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养生宜居环境。

表18 不老屯镇年龄结构分析

由人口年龄结构看,有百岁老人的村庄为学各庄、燕落、不老屯、杨各庄、兵马营、陈家峪,一级圈、二级圈、三级圈80岁以上老人比例分别是2.7%、3.1%、3.7%,百岁老人分别为4人、1人、1人。但一级圈为禁止开发区,更适宜养老。适宜养生的区域为三级圈,其次是二级圈,其中较好的村庄为史庄子、古石峪、陈家峪、丑山子、半城子。

(三)宜居条件综合评价

养老、养生休闲区域评价应综合考虑多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选取指标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

图1 宜居条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对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为:

式中:P——指标值;Mi——评价指标值;N0——各指标最低值;Mh——各指标最高值。指标值从0到100, 0代表最低值,100为最高值。对人体健康有利、宜于居住的指标,指标值为上列公式计算结果值;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的指标,其指标值为100减去上述计算结果值所得的余数。指标值越高,表示宜居环境状况越好。各个评价指标对城市居民健康的影响程度不同,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Wj,然后用公式Wj计算出各村综合评价值。

由于本次采用抽样调查,未完全采集各村水样、土样,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只能在已有数据定量评价基础上加入定性主观评价。总体来说,二级圈水土条件、区位优势较好;三级圈年龄结构显示其8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森林生态环境优美更利于长寿;从功能定位上看,三级圈尤其是史庄子、古石峪、陈家峪村更适合养老、养生休闲;另外二级圈中处于麦饭石矿带的丑山子、白土沟亦定位于养老、养生休闲区域,而转山子、学艺厂、边庄子既位于麦饭石矿带又具有景点、度假山庄等旅游产品,可定位为养生度假区域。

五 生态文明沟域建设

(一)沟域基本情况

燕山山脉水系发达,加之流水冲刷、跌水、涡流和重力崩塌等因素,不老屯境内沟域众多,随着低端资源型产业的退出,沟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水土流失基本排除,植被较好。主要沟域分布如表19所示。

表19 不老屯镇主要沟域基本情况

同时也存在问题如下:生态建设还存在短板,水源涵养区植被遭到破坏,固持水土能力下降,并且存在水资源严重不足、开发利用过量、水文环境恶化等现象,尤其对转山子、半城子水库上游的几条沟保护力度不够,沟域普遍面临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

(二)生态文明沟域指标体系评价

结合前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不老屯镇沟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1.已达标指标分析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受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林草覆盖率、禁止开发区生态恢复治理率、禁止开发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率、限制开发区生态用地比例、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比例、环境影响评价率及环保竣工验收通过率以及公共交通出行比例12项指标现已达到生态文明建设标准。

2.易达标指标分析

碳排放强度、单位GDP能耗、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和绿色食品种植面积的比重、污染土壤修复率、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所占比例、环境信息公开率、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比例、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生态环境教育课时比例、节能电器普及率和节水电器普及率等13项指标现在虽未达标,但是可以预见经过两期沟域容易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因此属于易达标指标。

图2 沟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难达标指标分析

资源产出增加率、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和新建绿色建筑比例4项指标属于难达标指标,需要在域建设中加大力度,争取在规划期内达到生态文明建设标准。

(三)沟域生态文明建设分区

为了实现沟域生态安全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对沟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分区,在对不老屯进行实地调查的前提下,在分析资源禀赋空间分异规律、区域生态特征、生态功能的完整性、产业基础与项目布设的基础上,确定不同沟域单元的生态主体功能。主要对生态保育区、生态发展区、生态涵养区三个分区进行管理。

1.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主要是在不老屯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

(1)生态保育区。生态保育区主要是指天文台及不老生态园所在区域,这部分区域承载着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特定功能。保护培育就是使风景资源不仅能满足当代人们游憩、科教的需要,同时维持其风景品质与资源潜力以满足未来世代的需要。

(2)禁止发展区。这一区域以矿坑恢复治理区、地质灾害易发区为主,主要包括学各庄、董各庄、杨各庄、永乐村,其中学各庄饮水问题严重,第一要务要保水,在此基础上建立学各庄土地复垦区。应对以上区域进行相关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将这些禁止开发区域建成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珍贵动植物基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以及生态安全的保障地。对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评价。

表20 生态文明沟域指标体系

图3 生态文明建设分区

2.生态发展区

生态发展区主要是在不老屯水源保护区的二级保护区。

图4 生态脆弱区分布

(1)浅丘生态发展区。浅丘生态发展区是边庄子、车道岭、南香峪、白土沟、丑山子、转山子(包括转山子水库、云峰山)、沙峪里、学艺厂等所在区域。

(2)平原生态发展区。平原生态发展区是黄土坎、燕落(包括燕落水库)、不老屯、柳树沟、大窝铺、兵马营所在区域。

3.生态涵养区

生态涵养区主要是在不老屯水源保护区的三级保护区。该区域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域,也是村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在该区域关键要解决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建立生态建设利益补偿机制;全面提升生态资源质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导,统筹兼顾近期和长远发展,留足绿色空间和未来产业发展空间;统筹兼顾生态涵养和生态经济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后劲;统筹兼顾政府推动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实现生态涵养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将生态涵养区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产业友好、人民富裕的生态经济发展区。首先要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坚持把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增强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功能;其次要大力发展生态服务型经济,充分发挥生态资源效益;再次要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坚持把融合化发展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融合互促;最后要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协作,共同增强生态屏障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1)森林与水库涵养区。森林与水库涵养区是史庄子、古石峪(包括森林保护区、黑圈水库、不老湖水库)所在区域。

(2)山岳与沟域涵养区。山岳与沟域涵养区是西坨古、阳坡地、陈家峪、半城子、香水峪、北香峪所在区域。

(四)沟域主体功能定位

不老屯众多沟域并不是都完全具备发展条件,依据增长极理论,在考虑产业、人口、文化、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和生态经济发展潜力的基础上,选出重点发展沟域10条,并明确7种主体功能定位,即生态农业沟域、生态湿地沟域、生态度假沟域、生态休闲沟域、生态养生沟域、生态美丽沟域和生态文化沟域。

表21 生态文明沟域主体功能定位

(五)生态文明沟域建设路径

沟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经脉”,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和美丽风光的塑造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提升生态涵养功能,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生态沟域建设中,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做到既能满足沟域上段生态涵养建设和乡村防洪需求,又能与绿化美化结合;沟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行洪安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耦合主体功能,联动错位发展生态文明沟域

不老屯山水条件俱佳,衍生众多沟域,随着地势由浅山到深山的变化,从一级圈到三级圈的沟域呈现不同的自然生态景象,加之不同村域的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的差异,每条沟域的发展定位和主体功能应体现差异化、关联性,最终达到区域联动错位发展。

3.农业与旅游相融合,生态与文化相交融

众多生态沟域中分布着国家级文物古迹,如陈家峪城堡遗址、半城子村城堡遗址和乍儿峪城堡遗址、西坨古城堡和共工城等,有吉祥寺、圣水寺、娘娘庙、超胜庵、老爷庙、七山顶庙等宗教场所,更有众多风景如画的美丽景观。生态文明沟域的建设和发展,应以沟域为“通道”和“纽带”,连接不老屯镇众多自然名胜、文物古迹,做好民俗展示,深挖文化历史,融合农业与旅游、生态与文化,带来组合的美丽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