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意营造学(文化发展学术文丛)
- 卜希霆 刘荣等
- 1548字
- 2020-08-29 08:05:45
第一章 导论
2015年11月3日,万众瞩目的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正式对外公布,细心的业内人士发现了亮点——“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要发展“创意文化产业”。而201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这进一步表明“创意”已经成为今天中国发展的热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广度与格局也将围绕“创意”进一步融合拓展。
2016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称UNESCO)连续发布了两份文化产业报告——《文化时代: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总览》和《文化贸易全球化:文化消费的转变——2004~2013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国际流动》,对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进行评估。其中,《文化时代: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总览》用翔实的数据和图表阐明,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新兴市场经济体都正在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仅2013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创收总额为2.25万亿美元,占世界各国GDP总量的3%,超过了通信业(1.57万亿美元),为世界各国创造了2790万个就业岗位,占世界就业总人口的1%,高于欧洲、日本和美国汽车制造业就业人口的总和(2500万)。另据《文化贸易全球化:文化消费的转变——2004~2013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国际流动》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总值达601亿美元,高出排名第二的美国279亿美元一倍多,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文化产品最大的出口国。
“创意”形成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构筑创意城市,创意城市又将进一步营造新的创意。创意城市是推动文化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进入新世纪,创意产业对提升城市竞争力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文化创意”则成为保持国家与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创意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创意产业的培育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与传统产业不同,劳动力和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品的作用逐渐让位于创意和知识等非物质生产要素,因此,创意需要通过持续性的创意营造来实现。
本书以创意营造研究为核心,在对创意营造概念溯源、构建要素、动力机制、主导力量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创意营造的策略与方法,在借鉴“创意城市”“社区营造”“创意集群”“创意阶层”“创意指数”“创意扩散理论”“创意生产函数”“创意空间场所”等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围绕公共空间、文创园区、社区、乡村、特色小镇、城市综合体、创意城市网络和文化遗产的创意营造案例与经验,旨在更好地利用创意营造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型业态的有效提升;此外,本书还就农业、工业、众创空间的创意营造进行了专项研究。创意营造是以提升全社会创意审美为目标,以倡导全民创意实践为理念,以营造创意生活氛围为宗旨,通过培育创意精神、挖掘创意要素、整合创意资源、生产创意产品、传播创意观念、营造创意生态、激活创意消费,构建富于创意化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城镇文化与产业的优化过程与方法。创意营造对我国文化发展与繁荣意义重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创意营造学(Science of Creative Building)是一门包含美学、艺术学、社会学、传播学、规划学、设计学、生态学、创意学、营造学等诸多领域的交叉性前沿学科。创意营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跨学科性,它综合了各门人文学科的优势,汲取了不同学科的观念与方法。从阶段而言,创意营造可分为创意培育、创意生产、创意传播、创意流通、创意消费和创意生活等环节。创意营造离不开创意主体的有力推动,本书对城镇创意营造过程中的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社区、大学、市民等相关创意主体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创意营造的流程化管理、指标化治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城乡文化创意发展的动力机制、创意文化生态系统构建,努力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