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以创新为灵魂构建国家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全球性创新领域,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新的经济和文化增长点,正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抢的战略高地,开始对世界格局产生前所未有的战略性影响:新的国际文化秩序的建立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正沿着文化产业这条中轴线展开,因而也就自然地成为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反复较量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也就使得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业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随着中美关于中国“入世”双边协议的签署,变得更加尖锐和突出了:国家文化体制同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之间的矛盾;国际文化竞争压力加大同国内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形态发育、准备不足之间的矛盾;文化产业高速增长与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矛盾;文化产业实践迅速发展与文化产业理论和人力资源准备不足之间的矛盾。面对来自全球化的挑战和迅速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必然要求两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以创新为灵魂,全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文化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克服和解决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

1.文化产业政策系统创新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首先是个政策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文化政策的定位一直在“文化事业”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以文化事业为主要政策目标的文化政策体系和国家文化制度系统,特别突出和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这种系统的建构和功能的强调,是同中国的国家文化权力系统运作相一致的,因此,无论就文化政策理论、文化政策系统,还是文化政策形态而言,文化产业问题的提出,都构成了一个和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文化政策关系,而这种政策关系的出现,又是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相适应的,实际上是中国文化政策体系的一个突破和发展。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国家文化系统的建设出现了新的重大战略转型,而且,也意味着中国的国家文化权力运作机制和国家文化管理,开始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和创新过程,以适应国家新文化系统创建的需要。

然而,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已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制定严重滞后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因为,迄今为止,中国还尚未就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制定较为明确、系统、完整和科学的文化产业政策,缺乏一个国家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国家整体战略目标和战略需求关系之间的总体规划,已经出台的也由于政策内容本身的局限性而导致执行上的变数过大,事实上形成文化产业政策制定不到位,难以有效地发挥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应有的指导、监督功能和政策效用。从而使中国当前的文化产业发展在面临全球化挑战的同时,缺乏足够的国家文化政策力的支撑,尤其是在一些较为敏感的文化产业领域,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制定的严重滞后,以及现有还在执行的文化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是极不适应的,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这种因素使得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实行市场准入机制所将承担的义务,构成了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这个矛盾倘若不能尽早地得到解决,建立起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有效的政策系统和国家文化安全的保障系统,中国文化产业不仅在国际竞争中得不到应有的、合法性支持和保障,而且会使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文化产业失去它从未有过的历史机遇。当前各地都在规划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目标选择,统一的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也就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因此,以全面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体系为目标,加强文化产业政策创新系统研究,尽快完成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科学决策机制,理顺各种文化权力关系和文化政策关系,制定符合中国文化发展国情的文化产业政策,进行文化政策创新,改善和优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政策生态环境,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体系,也就成为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以经济利益关系战略性调整为目标的国家文化产业制度创新

文化产业不仅是政策问题,同时还是经济关系问题,反映和体现了一定文化经济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由于中国现有的文化产业格局,实际上还是计划经济模式下实行文化事业管理的产物,反映的是国家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单一投资主体关系,因此,虽然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格局已被打破,但是新的文化经济体制并未建立起来。文化企业的产权关系还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理顺,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也还远未得到真正的确立;同时,由于原有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文化权力关系格局还依然存在,并日益显露出与文化经济格局发展的一体化趋势,出现了以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为特征的新文化产业垄断主义,而这种垄断又由于其本身缺乏应有的市场基础,因此,并未在总体上形成对国家文化产业创新的整合优势,从而不仅造成了国家文化产业资源的严重流失和巨大浪费,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滋生文化腐败的温床,进而造成了一方面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而另一方面国家文化产业在整体实力上还很弱小的十分矛盾的状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未得到应有的发挥,以至国家文化产业系统,在面对来自全球化的挑战、抵御境外强势文化商品的入侵方面,缺乏应有的抗力。

以条块分割、行业壁垒为特征和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单一行为体制的经济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落后性,已经与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扩大文化市场所需要的资本扩张能力的先进性要求构成了尖锐的对立,阻碍了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的进程。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当前中国的国家和市场关系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历史要求:一是贸易和投资主体的自由化;二是宏观经济调控特别是金融监管的国际化。这将在中国加入WTO后深刻地表现出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将是整个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贸易和文化投资领域集团军的全方位挑战。

因此,构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必须全面地对中国现有文化产业结构和投资体制进行战略性调整和重组。以文化企业为中心,打破以条块分割、行业壁垒为特征的、有碍于中国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的落后体制,对现有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进行深度改革,在对外实行文化产业市场准入的同时,大力推进国内文化产业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市场准入,打通行业壁垒,借鉴国际经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组建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跨行业的文化产业集团和文化跨国公司;丰富文化产业创新主体建设的内容,鼓励和允许社会办文化产业,特别是核心文化产业,实行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民营化、公共化战略。把过去一直认为只有国家才能承担的责任和提供的服务,转移给民营的社会力量去完成。以公共的文化力量来共同构筑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中国经济制度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政策性阐述,理应成为我们克服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矛盾、构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体系的依据。

3.文化产业理论创新

文化产业创新要求,必然构成对原有的关于文化发展的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的怀疑与挑战。要求观念更新。观念更新只有通过新的理论系统科学、全面、生动地体现出来,才能形成对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支持作用。中国当前的文化产业形态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无论是在实践的层面上,还是在理论的层面上,都带有明显的原生态的痕迹。

产业观念落后,理论储备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中国文化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创新能力的扩张。面对来自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关于文化产业理论思维和理论指导。然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思想界和理论界却没有对此表现出和达到一个文化大国应有的理论思维高度。对于西方有关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理论的搬用,不仅使得中国文化产业在理论创新的源头出现了一种能力弱化和能力依赖,一种价值标准的缺席,而且,还使得我们关于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的思考和创造,失去了它应有的中国价值和原动力。这样一种文化学术生态,很难使我们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理论具有创新价值,很难做到我们关于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理论具有前瞻性眼光。

中国的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创新不能没有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支持和理论创新。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理应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危机应对和防范的主要智力力量,成为国家文化产业长远谋划的战略资源。

因此,要全面构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体系,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的增长,就必须着眼于思想观念的转变、更新和理论的创造,克服对于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的依赖,创造属于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学说,回答和解决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给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实践以理论指导。只有在元理论的意义上获得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全部创新能力的拥有,才能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创源头,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从思维方式、概念系统到理论形态的全面支持,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也才能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创造出中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