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理论·政策·战略
- 胡惠林
- 4669字
- 2020-08-29 07:22:58
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实践方向
1.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是文化形态,其次才是属于经济,是现代经济形态的存在方式之一
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文化产业将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参与入世后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家文化创新体系建设。在这里,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在文化产业中关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市场机制的有机整合。
先进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和历史概念。在历史上,奴隶文化和农业文化都曾经是一种先进文化。恩格斯就曾经高度评价过奴隶制文化的先进性,并把它看成希腊文化和现代欧洲的基础。因此,就人类文明的历史来看,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总的发展趋势的一种规律性显现。虽然,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文化,先进文化的存在形态和内容,人们关于先进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是不一样的,但是,把最符合自己根本利益的生活存在作为最美好的目标加以追求,并通过这种追求获得对于主体的文明提升,实现对于自己的不断发展和超越,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的集体无意识,否则,人类社会便不可能进化成今天这个样子。因此,当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文化的存在状态和存在样式就必然要实现对于农业文化的历史性超越。如果说,工业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一种先进的存在方式的话,那么,以工业化的方式和标准来替代农业文化生产的存在形式,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电影,进而唱片,也就自然地成为人类文化进化的历史性选择,成为一种必然的文化创新,一种自我价值实现和肯定的对象化。而这种选择和创新当它以一种全新的生命形态诞生的时候,却没有像珍妮纺织机曾经遭遇过的被砸的命运,相反,它却受到作为工业文明主体的工人的热烈迎接,从而使得打破文化为少数人服务的历史局限,文化消费大众化,还文于民,实现文化民主和文化平等的历史要求成为可能。
如果我们把电影的出现看作现代文化产业诞生的第一道曙光的话,那么,这第一道曙光又何尝不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这里,不仅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获得了文化的形态和文化的肯定,使得先进生产力作为一种文明成果迅速地得到了文化的实现,而且,它使得处于社会底层的最广大的劳动者获得了文化消费和以文化消费的方式拥有文化、阐释文化的权利,进而获得了解世界,并且通过电影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文化产业的形式,文化地把握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继而唤起对于自身作为文明主体存在的权利与义务的关怀。这就使得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诞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而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复归它作为文明主体应有的文化身份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现代文化产业形态的出现,才使得文化从精英走向大众由可能变为现实,也才使得文化权力由少数人垄断回归大多数人拥有由可能成为现实。在这里,文化产业是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出现的,这种出现所揭示出来的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是一种历史的前进方向,历史地反映了作为社会文明主体的最广大劳动者的根本文化利益。这就使我们关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当代意义和实现形态的理解与认知有了新的向度:一种是观念形态的,一种是物化形态的:而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统一于一个整体的,恰恰就是文化产业。
因此,就其文化形态的历史性而言,在今天,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的存在和表现形式,离开了现代工业文明和现代信息文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失去了它的先进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也就无所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文化产业几乎就是大众文化的同义语。如果我们超越西方理论界关于“大众文化”的语境,而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视角进行观照的话,对于“大众文化”的追求与实现,正是自“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化所一直追求的文化民主和文化平等的主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大众文化”仍然是它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文化产业在中国当下的社会发展中,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市场经济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适应工业文明的发展需要而同步出现的,或者说,市场经济直接就是工业文明的商品流通形态的体现
正如工业文明是对于农业文明的超越一样,市场经济也是对于自然经济的超越,是一种比自然经济先进的文明形态。
这一形态的出现,不仅使得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革命性飞越,而且“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在市场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把个体利益相互划分开,从而使个体有了独立地位,并且成为自主生产经营、自由对待自己的产品、自负其责的个体主体。个体自由获得合规律性回归。这种回归具有普遍的文化进步意义。
因此,市场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和自我选择的结果,一种文明形态的存在样式。这就使得先进文化与市场经济之间、文化产业与市场机制之间存在着文明运动的力的同构关系,而正是这种力的同构关系,为文化产业以市场经济的方式实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供了文明史的客观依据。在现代中国,正是由于以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局为代表的出版业的市场化运作,这才使得白话文运动的先进成果迅速地转变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也从而使中国现代出版业成为推动和实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产业形态,成为世界先进的文明成果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现代中国出版业,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当然也就没有我们今天所要坚持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不能把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必然要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和市场机制简单地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文化产业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立关系,相反,在今天,由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在文化产业具体的市场运动形态中才能得到生动地大众化实现,因此,离开文化产业的当代运动去一般地谈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缺乏了一种现实性基础。这就使中国文化产业在中国进一步融入现代世界体系,加入世贸组织后与世界贸易组织所确立的规则之间存在着文明史的逻辑关系。
世贸原则的形成是一个世界历史过程,是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协调各国贸易政策,健全世界市场秩序,推行“自由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因此,一开始它就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反映和体现了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要求建立一个平等、公正、互惠、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愿望。这种愿望是当代世界精神的普遍性文化要求。因此,世贸组织所确定的原则,实际上是把在市场经济过程中某种应该遵循的规律,上升为一种普遍的行为交往理念和经贸道德信条,成为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衡量和判断交往行为所达到的现代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准,成为一种价值观念和价值系统,成为一种新的意义世界。尽管这一系统所确立的规则仍然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但它已是当代人类社会在总结经济运动规律所能创造的并为大多数成员接受的最高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寻求和达到的一种新的文明高度的结果,其实质,是努力规避文明冲突,寻求各文明互相融合的结合点,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因而已经成为当下国际社会一种具有普遍性特征的文化存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世贸组织规则所体现的是人类文明取向的先进性要求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之间的一致性。这就使规则具有普遍性。规则所体现的精神,总是某种文化性的东西。由于世贸组织规则所体现的原则精神是建立在对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把握的基础上的,而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发展自己正是当代中国的基本文化态度和战略选择,这就使世贸规则在根本上与中国人民所追求的长远的战略目标和根本利益存在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3.不能离开人类文明进程的整体先进性孤立地看待和理解中国的先进文化,也不能离开人类文化的前进方向来孤立地看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只有把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置于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整体的前进方向中,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先进方向的坚持才能获得一种文化多样性所应有的文明价值和文明支持。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然而且也应该是整个人类文明前进方向的中国形态,而不应该成为疏离人类文明整体性进程的另一种别的文化存在。因为只有是人类整个文明形态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的中国形态,中国先进文化才可能与人类社会的其他文明形态存在着共享、共融、共通的关系,中国先进文化也才能在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可能性与相融性的过程中建立起充满自己个性特征的文化机制。所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仅是对一种世界制度的接受,同时也是对一种基于这种制度而形成的交往行为理念和文化的认同。这种接受和认同,包含着对原来的交往行为观念和交往行为秩序的积极否定。因为,只有这种否定,才可能实现两种行为交往原则的对接,也才能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实现“双赢”的成功。这对于进一步深化中国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创新动力。没有这种动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也就缺乏在前进过程中应有的一种目标机制,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会在世界范围迷失方向,从而也可能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又一次更为深刻的国际分工过程中,与抓住机会、积极参与世界经济重组发展自己失之交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一次被动的文化接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后,为了自身利益需要的一次重要的战略选择,既是一种经贸制度的选择,也是一次重要的文化选择。它不仅为中国彻底摆脱和走出自近代以来闭关锁国,疏离世界体系重新复归它应有的文化位置,奠定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基础,而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和提供了一种世界的可能。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当然包括文化在内,世贸组织有关文化产业的规则及其所建立起来的机制,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同中国文化发展的长远目标所坚持的先进方向存在着文明趋向上的一致性。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后,按照世贸规则的要求调整、修改及废除中国原有的关于文化产业的法律与政策,重构中国文化产业运动方式和市场体系,建立公开、透明、非歧视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和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文化产业生态环境,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文化产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法人治理,也就成为当代中国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文化产业所应该体现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市场机制有机整合、自我完善的一种历史性选择,一种自然的逻辑程序。
在我国现行的文化产业制度中有一部分是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管理模式。但是,其核心并不在强调“事业单位”,而是突出这一类单位的“企业化管理”。所谓“企业化管理”,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通过市场化、产业化运作,在市场平等、自由的竞争中,获得“事业单位”所应当承担和坚持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对最广大人民根本文化利益的维护,以市场机制的方式生动地体现出来。既使主流文化在文化市场中占有主渠道的地位,又确保国家和人民的文化资产得到保值和增值,而不是仅记得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而忘记实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今天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规制。离开了市场机制的合规律性,也就失去了中国入世的全部价值和意义,经济上是如此,文化上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