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欺骗:神智妙算,不过是在故作高深
有一个算命道士,对于占卜吉凶、推演因果很有一套。有一次,有3个书生进京赶考,听说道士算命非常灵验,便一同前去找他。他们虔诚地向道士说:“我们三个此番进京赶考,劳烦道长算一算谁能考中?”
道士眼都没睁,嘴里煞有介事地叨念了一会儿,向他们伸出一个手指,却只字未说。三个考生莫名其妙,有个考生着急地问道:“我们3人谁能考中?”道士还是一言不发,依旧伸出一根手指,算是回答。三个考生见道士迟迟不肯开口说话,以为是天机不可泄露,只好悻悻地走了。
3个考生走后,道士旁边的小道童好奇地问:“师父,他们3人到底有几个能考中?”
道士胸有成竹地说:“中几个都说到了。一只手指可以表示他们中的一个人中,可以表示只有一个不中,还可以表示三个人一齐中,当然也可以表示一个人都不中。”
小道童恍然大悟。
上述案例中,道士知道自己的一个手势便能将可能的四种结局都概括了,事实上这种策略是很多“未卜先知者”惯用的手法,这就涉及博弈论中的策略欺骗。
在博弈活动中,参与者之间往往对自己和对方的优势和劣势都了如指掌,而且往往会想方设法地加以利用,把弱点作为突破对方防线的重点。正因如此,也就提供了策略欺骗的基础。
因此在现实博弈中,参与者都会想方设法地去猜测对手的策略,以图打破平衡。基本策略是:先随机出招,维持一个平局的局面,同时尽量从对方的行动中寻找规律,当捕捉到这种规律时就利用它。但是如果博弈双方都采用这种保守策略,博弈将永远维持在平衡状态,必须有一方首先出击,从而诱使对方也走出堡垒,这时才能开始一场真正的斗智。
一个善用策略行动的人,既要有自知之明,更要能利用对手对自己习惯及固有特点的了解,出其不意,把对手诱入局中。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合理利用其中的策略。
世事如棋。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棋手之间的博弈,很大程度上都是心与心的较量,充满了影响与反影响,操纵与反操纵,只有保持清醒的意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所有的桥牌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坐庄打三家时,防守方一上来就奔吃一门五张套,定约一下,眼看着手上的赢墩拿不到,正在懊恼牌叫得不好,慌急之中又乱了方寸,被防守方乘机切断了你的交通,唾手可得的八墩牌,现在仅拿到六墩。
坏消息常常影响情绪,轻则失望,重则沮丧,都会使你神不守舍,影响竞技水平的发挥。
当然,更多牌手在实战中培养了自己坚韧的性格,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克制情绪,对意外的打击安之若素,柳暗花明也很常见。
一次混双大赛,一位牌手因叫牌失误抬高了定约,正在懊悔不已,担心搭档责备时,搭档却似乎置身“事故”之外,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竟然打出了只有在书上才看到过的双紧逼打法,成功地完成了定约,挽回了损失不算,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高分。
当一方搭档陷于危难之中时,搭档仍不动声色,力挽狂澜,令人敬佩。令人难忘的不只是那次比赛的胜利,而是搭档在桥战中表现出的那种临危不乱的大将风度。
如果一遇叫牌失误便乱了阵脚,便不会有最后的胜利。相反,有条不紊地攻防可令对手误以为对方点力与叫牌约定非常协调。
不要轻易亮出底牌,直到最后一刻。这是人际交往、商业竞争中重要的生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