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为什么外表漂亮的人,总能讨人们的喜欢

以貌取人偏误:外貌与才华、品行不能画等号

一对老夫妇,女士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粗布的便宜西装,他们也没有事先约好,就直接去拜访哈佛的校长。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老夫妇根本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

先生轻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很不礼貌地说:“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走开。他们一直等在那里。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

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他很有尊严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这对夫妇。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书,他很喜欢哈佛,他在这里的生活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因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要在校园里为他立一个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可笑,粗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在哈佛读过书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校园看起来会像墓园一样。”

女士很快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

校长仔细地看了一下条纹的棉布衣服及粗布的便宜西装,然后吐一口气说:“你们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吗?我们学校的每栋建筑物都超过750万元。”

这时,这位女士沉默了。

校长很高兴,心想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了。只见这位女士转向她的丈夫说:“只要750万就可以建一座大楼?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她的丈夫点头同意。

哈佛的校长觉得很困惑。就这样,斯坦福先生和夫人离开了哈佛,来到了加州,随后成立了斯坦福大学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哈佛校长为以貌取人的错误判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现实生活中,人们也会犯哈佛校长的错误。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认为他其他方面也很不错。对一个外表邋遢、丑陋的人,人们则倾向于认为他各方面都低劣。

印象一旦以情绪为基础,就常会偏离事实。看不到优秀背面的东西,就不能很好地解读它。孤立地以貌取人、以才取人、以德取人、以某一言行取人、以某一长处或短处取人,都是片面的知觉。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识人要看内心,不要被别人的外表蒙蔽了眼睛,更不要让“以貌取人”来操纵我们的判断结果。评价一个人,需要多方面考察,从整体上来下结论。

从整体上看人,就是要从德、识、才、学、体这五个基本方面,也就是按人才所构成的基本要素来评定。五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能只见一点而忽略了其他四点。这就需要我们用整体性的综合思维方式,把事物经分析之后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认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告诉人们,识人、知人时采取不同的认识角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从上往下看,会把人看矮了;如果从下往上看,会把人看高了;如果从近往远看,会把人看小了;如果从门缝里看人,会将人看扁了。

被誉为近代哲学开山巨匠的培根,在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作为哲学家的他,人格却似乎与他的才学成反比。他年轻的时候,通过阿谀奉承备受女王宠臣埃塞克斯的青睐,后来他又用作伪证的卑鄙手段把埃塞克斯送上了断头台。其后,他极尽钻营投机之能事,反复向英女王表示“粉身碎骨为陛下效劳”,从而受封为大法官。但他最终因为受贿罪下狱,背着沉重的精神债务去见上帝了。尽管他在哲学上有伟大的成就,但历史绝不会宽恕丑恶。在提到他的名字时谁都不会忘记,他是一个声名狼藉的学者,是过分的贪欲败坏了他的好名声,并使他身败名裂。对于类似培根这样的人,既不能因学术上的成就而遮掩其人格上的卑劣,也不能因为其卑劣行径而否定他的成就。

只有把人各个方面的表现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人的本质和主流,不能一叶障目,也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以貌取人。要看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对待事业、家庭和自身的态度如何,对待社会公益事业的态度如何,在喜怒哀乐时的情绪表现如何,在得志和失意时的表现又如何,又是如何对待金钱、名誉、地位等,只有在尽可能多了解和了解透彻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对一个人的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