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效应:他人是自我的一面反光镜
3个女人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同时来到天堂。当她们到了天堂后,天使圣彼得告诫她们:“在天堂里,我们这里只有一个规矩——千万不要踩到鸭子!”虽然3个女人对于这个规定感到很奇怪,但她们想既然来到了天堂,便要遵守天堂的规矩,所以她们谨小慎微,千方百计躲避着脚下的鸭子。可是,天堂的鸭子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几乎不可能踩不到的地步,虽然她们极力避免,但是其中一个女人还是不小心踩到一只。
踩到鸭子后,圣彼得立刻带着一个这女人一生从未见过的、长得极丑陋的男人来到她面前,告诉她:“你踩到鸭子的惩罚就是要永远跟这个丑男人拴在一起。”
第二天,另外一个女人也不小心踩到了鸭子。这时圣彼得又带着另一个长相不堪入目的男人来到她面前,结果如同之前那个女人。圣彼得把第二个女人跟他带来的丑男人拴在了一起。
第三个女人终于知道踩到鸭子的后果了,为了避免发生与丑陋男人拴在一起的噩梦,她每天都万分小心,在未踩到任何鸭子的情况下,她在天堂平安过了几个月。
但是有一天,圣彼得来到了她的面前,带着一个超级美男。这个男人不仅高大壮硕,而且长相俊美,圣彼得把他们拴在一起后,没对第3个女人说任何话就走了。
女人十分纳闷,她问身旁的这个美男:“为什么我可以跟你永远拴在一起呢?”这个男人说:“我昨天刚刚来到天堂,上午不小心踩到了一只鸭子。”
虽然可以与超级美男永远拴在一起,但是得知自己有此好运的原因后,这个幸运的女人或许并不会感到快乐,因为她间接知道原来自己是天堂中长相丑陋的女人。
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人们从中获知自己的形象定位,从而形成自我概念,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镜像效应”。
上述故事中的第三个女人通过天堂执政者对于自己的间接评价,知道自己原来是一个长相丑陋的女人,这时便发生了“镜像效应”。
“镜像效应”来源于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库利是美国早期著名的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通过与其他人的交往形成自我观念,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借助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形成关于自我的观念。也就是说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往往是由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个体由此获得的关于自我的印象被称为“反射的自我”或“镜中我”。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将自我意识分为3个阶段:
1.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2.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3.根据他人对自己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行为。
关于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外向还是内向,是热情如火还是冷漠像冰,是思维严谨还是擅长粗线条思考——诸如此类的自我判断,虽然你自身可以形成一套认知体系,但是你仍会参考他人的意见。比如,如果你的老板预言你在IT行业发展,将难以出人头地,他认为你在交际方面更有天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领域方面的潜力股,则你很可能会质疑自己目前的职业选择,甚至改弦易辙,作出更改职业方向的决定。
其实,别人并不能映照出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最明亮的镜子。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两面明镜,一面照他人,一面照自己。我们要学会反躬自省,每过一段时间就用照自己的那面镜子映照我们的心灵。这是成功人生的必然要求。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不要因他人的评价而怀疑和改变自己的信念,要不断进取,努力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