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的故事】
那一天上午我们查房刚回来,科室李医生快步地走向护士站,微笑着且非常认真地跟我说:“护士长,16床那位阿婆情况较特殊,你跟护士姐妹们说说,沟通时多与她握握手,刚才我查房与其握手时她非常激动,体查时配合得相当好,根本不像往日那样郁郁寡欢、不搭理人甚至是激动地骂人……”李医生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对呀,我们平常都在病床边围着患者转,给他们翻身、叩背、按摩,做各种各样的功能锻炼,特别是截瘫患者周而复始地每天给他们做排便功能重建之训练,其中的苦、脏、累不言而喻,而握手——如此简单的那么一个动作却让我们忽略掉了。尽管我们在阿婆入院的第一时间即给她做了一系列的护理工作,并特意找了几位会讲客家话的护士为其做健康教育、拉家常,但她仍然是愁眉不展、不愿吃喝、治疗护理依从性相当之差,甚至要骂人,拒绝医护人员走近身边。或许阿婆的心灵有鲜为人知的创伤,对她的心理安抚来说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握手更亲切、更有效果。原来,这阿婆已多年未有儿女陪伴身边了,儿女们因各自生计均外出,多年未谋面,只是请了一位阿姨照顾她。老人不缺吃、穿、用,而缺乏的却是亲人的关爱,因此,一个肢体语言远胜于其他物质上的给予。自那天起,我们在查房、沟通时少不了的一个动作就是握住阿婆的手,阿婆情绪渐趋稳定,人变得越来越阳光了,每天查房时,她都会滔滔不绝地讲述她年轻时的艰苦打拼以及她养育八个小孩的苦与乐……看到阿婆一天天地恢复躯体与心理的健康,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就是成就。
他,52岁的男性患者,因车祸致伤。诊断;寰椎前后弓粉碎性骨折。患者自诉长到52岁还从未扎过一次屁股针,更别说打吊针什么的。一支破伤风针经过了四拨人即医生、护士、家属、朋友的反复劝说,直到第四次抽药水才终于用上。前三次都是说好愿意打了,抽药到床边时又变了卦。我分析他应是一位对疼痛特别恐惧者,平时的输液也尽可能由责任组长给他落实。在定下治疗方案行颅骨牵引术时,另一问题又出现了,他执意要求全身麻醉,要不就要家属陪伴全程手术。无论医生怎样与他解释,患者、家属仍执意坚持。针对这一特殊患者,我料到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于是找到他爱人跟她解释说:“手术区域须减少人流,尽可能保持无菌以免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而麻醉方式应由医生依据手术决定,无须过多担忧。若相信我,就由我陪同他手术。”未曾料到,他及家属竟欣然同意。手术准备时,我想尽可能地与其交流,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或许其就能配合手术,但还是不出我原来所料,术中刚在头部注麻药及定位时,他就三次用手去阻挡医生操作,幸好我反应得快,均给我护住了他的手。在第三次阻止他伸手时,他一下子双手用力死死攥住了我的手,我的右手被攥得暗红暗红的。我想,或许这样他就能感到最大的心理支持吧,于是,我用另一手也握住了他的手。此时,再多的语言也许都没有比握紧他的手更能提供心理支持。果真患者安静下来了,配合医生做完了整个手术。待推着患者返回病房时,家属一行六人眼眶红红的,如释重负说:“你们真好!”他爱人更是握住我的手谢个不停。
【我的感悟】
两个案例让我明白了许多,作为临床护士虽成就不了可歌可泣之伟业,但若能在护理工作的每一细节去体现你对患者的仁爱、关怀、尊重、鼓励与支持,这就成就了不平凡。骨科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及脊柱创伤、疾病患者近96%需卧床制动且多为突发创伤者。入院时的一声问候,给患者和(或)家属的一番安抚,递上一支吸管、一杯水、迅速地作好各种处置,将会让患者和(或)家属得到莫大的安慰,也将会在刹那间拉近医护患之间的距离;查房时用心去做一个貌似简单的动作——握手或轻抚患者患处,询问患者的感觉,也将会让关爱、信心、尊重、鼓励、希望传递给患者。这就是肢体语言的力量,此时无声胜似有声。我想,每位护理管理者若能从自身做起,在与患者沟通时,附上恰当的肢体语言,将会让护患沟通更为顺畅、有效。
【知识点滴】
无声的语言
无声语言又称作态势语,是有声语言(口语)的重要补充。它通过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传达人物的思想,也称肢体语言。无声语言的使用包括:
1.面部表情
(1)眼神
环视:与听众交流;点视:针对性和提示;正视:庄重、诚恳、关注;虚视:消除紧张心理;俯视:关心或忧伤;斜视:轻蔑;漠视:冷漠;仰视:崇敬和傲慢。
需要注意的不良习惯:眼神不交流;目光侵犯;眼珠乱转;手到眼不到;挤眉弄眼;暗淡无光等。
(2)表情
注意表情种类和变化:面无表情的人表示对所接触的东西不敢兴趣;看上去很骄傲的人会显得春风得意;表情忧伤的人心态比较悲观等。
2.手势技巧
手势运用的原则:适合;简练;自然;协调。
手势种类:情意手势;指示手势;象形手势。
手势动作范围:上区;中区;下区。
3.身姿技巧
坐姿、站姿和行姿。
4.仪表仪态
身材容貌、服饰打扮、服饰的原则:要符合年龄和身份;要符合体型和肤色;要符合内容和环境;要注意整体的和谐统一。
(黄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