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间词话》手稿本(1)

《诗·蒹葭》①一篇,最得风人②深致。晏同叔③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④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注解:

①《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风人:即诗人。《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其作者被称为风人,后成为诗人的代称。

③晏同叔: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少年时即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的时候,官至宰相。死后谥号元献,故又被称为晏元献。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欧阳修、范仲淹等著名词人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因此,晏殊又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晏殊工于造语,其一生安逸富贵,故而其词雍容和缓,温润秀洁。虽然内容多是抒写相思离别之苦,含情凄婉,但是忧愁之中往往透露出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深为后人称许。

④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今译:

《诗经·蒹葭》一篇最能体现诗人深远的情致。晏殊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意境与《蒹葭》一篇很接近。只是《蒹葭》体现了洒脱自然之美,晏殊词体现了悲壮之美。

点评:

《诗经·蒹葭》写少年对少女的相思,似太虚幻梦,爱慕的人明明就在眼前,却仿佛隔了万水千山,一种惆怅,几分微妙。“风人深致”一句,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最精辟的评价。晏殊的这阕词,读之满目悲凉,一个“尽”字,意境全出,寂寞无奈的感觉充塞天地之间,境界之开阔,彪炳词史!洒脱是因为前者多了情窦初开的单纯美好,悲壮是因为后者的情绪如江河之水一泻而下,淋漓尽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①(欧阳永叔②)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③(辛幼安④)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注解:

①柳永《蝶恋花》(按:这是一桩公案,然而众家选本多以为是柳永所作,王国维认为是欧阳修。)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②欧阳永叔: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欧阳修四岁丧父,生活贫困,其母郑氏亲自教他读书,以芦秆代笔,在沙上写字。入仕后,欧阳修勇于言事,风节凛然,曾参加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晚年官至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古文、诗词兼擅。其词作一方面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人生感受,另一方面又主动向民歌借鉴学习,不少作品具有清新的民歌风味。欧阳修是北宋初期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也是北宋文坛上的一大宗师。

③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④辛幼安: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人文武双全,二十二岁时,自率义军两千余人投入到耿京的抗金队伍中,后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率领五十名骑兵直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军大营,将张安国生擒活捉,绑缚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处死。入仕南宋朝廷后,辛弃疾历经宦海沉浮,然而由于受人猜忌,不被重用,最后郁郁而终。辛弃疾一生以复国中兴为大业,以气节功业自许,为人慷慨磊落,其词作亦豪气纵横,境界雄伟,语言刚健,为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

今译:

古今那些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都必然经历三种境界:第一种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话只有大词人才能讲得出来。但是如此解释诸词,恐怕晏殊、欧阳修等人是不会同意的吧。

点评:

“西风紧,绿树凋零,登上高楼,望天涯路远,山长水阔,不知心上人在何处”“我为你衣带渐宽,形影憔悴”“寻找了千百遍的人,原来就在这儿啊”,三句情意款款的词句,直教人断肠啊。难怪王国维拿来形容人生境界,尚怕晏殊、欧阳修等人不同意呢。

太白①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②,寥寥八字,独有千古。后世唯范文正③之《渔家傲》④、夏英公⑤之《喜迁莺》⑥差堪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注解:

①太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南),其家世和出生地至今众说纷纭,已成千古之谜。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个性狂傲不羁,其诗作飘逸超群,后人以“诗仙”目之。

②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③范文正: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先世邠(今陕西彬县)人,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范仲淹曾经驻守陕西,抗击西夏,西夏人称其“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领导了庆历新政。范仲淹的军旅生涯拓展了他的词作内容,他描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为宋词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其沉郁苍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④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⑤夏英公:夏竦(984—1050),字子乔,封为英国公,北宋词人。

⑥夏竦《喜迁莺》

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夜凉银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瑶台树,金茎露,凤髓香盘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今译:

李白纯以气象取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只八个字,却可视为千古绝唱。后世只有范仲淹的《渔家傲》、夏竦的《喜迁莺》才能勉强有所继承,只是词中气象已经难以企及了。

点评:

李白的这一阕《忆秦娥》,如今已是公认的怀古第一词,范仲淹的《渔家傲》虽然气势雄浑,但还是稍逊了一筹,意境上过于拘谨,开放不够自如。《喜迁莺》这阕词意象上比前两阕差了很多。假如李白是大海,范仲淹就是长江,夏竦只能算是小溪。

张皋文①谓:飞卿②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③足以当之。刘融斋④谓:“飞卿精妙绝人。”差近之耳。

注解:

①张皋文:张惠言(1761—1802),字皋文,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其于《易》学用力颇深。《词选》一书,使清词体格为之一变,余波至于晚近,为常州词派开宗之作。朱孝臧称其为“词坛疏凿手”。他是阳湖派散文和常州派词的开创者和代表。

②飞卿:温庭筠(约812—约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晚唐文学家。温庭筠一生不得志,生活放荡不羁。其词作秾艳细腻,绵密隐约,多采用诉诸感官的密集而艳丽的辞藻来描写女性及其居处环境。在词坛上与韦庄齐名,世称“温韦”。其诗作也颇多妙句,与李商隐合称为“温李”。

③冯正中:冯延巳(903—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为南唐中主李璟的亲信之臣,位高权重,然而其人学问渊博,以才艺自负,尤喜为乐府词。冯延巳的词作多以相思离别、花柳风情为题材,着力于表现人物的心境意绪。他不仅开启了南唐词风,而且影响到北宋的晏殊、欧阳修等人。

④刘融斋: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清代文学家。

今译:

张惠言说温庭筠的词深邃美艳、宏阔婉约,我认为这种评价只有冯延巳才能够担当。刘熙载说温庭筠的词精妙绝人,我看这个评价才比较接近事实。

点评:

温庭筠多景语,细腻如画,惊才绝世;冯延巳擅写情,温柔婉约,意境悠远。

南唐中主①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②,大有“众芳芜秽”③“美人迟暮”④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⑤,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注解:

①南唐中主:李璟(916—961),本名景通,改名瑶,后名璟,字伯玉。因国势衰颓,不敌后周,遂去南唐帝位,改称南唐国主。其子即南唐后主李煜。李璟多才艺,善歌诗,其词作亦属上品。

②⑤李璟《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③屈原《离骚》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④屈原《离骚》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今译:

南唐中主李璟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很有屈原《离骚》中“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觉。但是古今众人只欣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句,由此可见,真正能够理解词作的人太少了。

点评:

《离骚》是家国之恨,而李璟在位时,南唐正如日中天,即使后来被迫削去帝号,也只是名义上不再是皇帝。他没有江山之叹,《摊破浣溪沙》只是一首怀人的作品。“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固然是绝妙佳句,到底不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高明。玉笙寒,独坐小楼,望故人远,别是一种凄婉。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中、后二主①皆未逮其精诣。《花间》②于南唐人词中虽录张泌③作,而独不登正中只字,岂当时文采为功名所淹耶?

注解:

①中、后二主:指南唐中主李璟(见第五条注①)和南唐后主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又称莲峰居士,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李煜二十五岁嗣位南唐国主,三十九岁国破为宋军所俘,被封为“违命侯”,囚居汴京三年,被宋太宗赐药毒死。李煜工诗文,通音律,虽然“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阅世甚浅,然而天生聪慧,个性纯真,后期又亲身经历亡国之痛,故其词作充满深厚的悲剧色彩和对人生无常的痛苦体悟,感人至深。李煜也因而成为最为人所推崇的五代词人。

②《花间》:《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选录晚唐五代十八家词五百首,为最早的文人词总集。

③张泌,生平不详,后蜀词人。

今译:

冯延巳的词虽然带有五代时期的风格,但是他的词境界开阔,气势恢宏,开北宋一代风气。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皆不如他造诣精深。《花间集》选录了南唐词人张泌的作品,然而却唯独不选冯延巳的词,大概是当时冯延巳的功名地位掩盖了他的文采吧。

点评:

《花间集》由后蜀赵崇祚编纂,成书于后蜀孟昶广政三年(公元940年),大概因为政治的原因,南唐词人不在入选范围,书中收录的张泌是后蜀的张泌,而不是南唐的张泌。王国维先生大可不必耿耿于怀,文采风流李后主都没有收入,何况冯延巳呢?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一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百不失一。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后无词之叹也。

今译:

名家高手的作品,言情一定会沁人心脾,写景一定会让人耳目开阔,如临其境,其辞脱口而出,真切自然,没有雕琢斧凿的痕迹。这是因为他们观察细致真切,理解透彻深刻的原因。用这一标准衡量古今的作者,应当是妥帖正确的。所以我才会感慨北宋后没有好词。

点评:

矫揉造作,以华丽铺陈为美,缺乏真情实感,是做文章的大忌。好文章应该是张岱的《西湖梦寻》《陶庵梦忆》这样,清丽自然中有才气四溢,令人欲罢不能。若说北宋之后无词可品,就过于绝对了。南宋有许多好词人,李清照、辛弃疾便是代表,只是时代的局限使得词人的手脚放不开,便在整体水平上逊于北宋了。

美成①词深远之致不及欧②、秦③,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注解:

①美成: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年的重要词家。其人精通音律,多自度曲。其词章法严密繁复,音律工整和谐,炼字运句活脱浑融。其咏物词开启了南宋咏物词重寄托的门径。南宋姜夔、史达祖一派即以其为先驱。

②欧:指欧阳修,见第二条注②。

③秦: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高邮(今属江苏)人,为苏轼最得意的门生,苏门四子之一。其人和晏几道一同被谓为“古之伤心人”。秦观少年豪俊,胸怀壮志,可惜步入仕途后却屡遭打击,从此意志消沉。其词情感真挚、语言清雅、音律谐美、意境深婉、情调悲苦,对后辈词人如周邦彦、李清照等影响甚大。

今译:

周邦彦的词在情致深远方面比不上欧阳修和秦观,但是他言情体物极为工巧,因此也不失为一流的作者。只可惜他自创新曲,排比声律的才能多,创造意境的才能少。

点评:

在王国维的眼里,周邦彦是个优秀的流行歌曲填词人,他精通音律,亦会弹唱。经他之手出来的词,字句工整,花样翻新,朗朗上口。然而,他却不是一流的词人,这很容易理解,就像听惯了古典音乐的人,总觉得流行歌词太过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