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实证调查与治理对策
- 阮惠风
- 18字
- 2020-08-28 05:26:57
第2章 国际国内毒情形势与新型合成毒品
2.1 国际毒情形势
2.1.1 吸毒、身体健康和社会影响
2.1.1.1 因吸毒导致死亡的人数与每百万人死亡率及地区分布情况
2012年报告的毒品相关死亡人数估计为183100人(范围:95500—225900人)。这个数字对应的死亡率为每一百万15—64岁人口中有40.0人(范围:20.8—49.3人)死亡。
表2-1 2012年15—64岁毒品相关死亡人数与每百万人死亡率
2.1.1.2 15—64岁上一年至少使用过非法毒品一次的人数
2012年,估计15—64岁的世界人口中有3.5%到7.0%,即1.62亿—3.24亿人,在上一年至少使用过非法毒品一次,使用的物质主要包括大麻、类阿片、可卡因或苯丙胺类兴奋剂。
2.1.1.3 15—64岁问题吸毒者人数
从常规吸毒者、吸毒致病者或吸毒致瘾者来看,问题药物使用人数保持稳定,介于1600万—3900万人之间。然而,提供服务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因为近几年间,每年全球每6名问题药物使用者中只有1人获得或接受了药物依赖治疗服务。
虽然公众可能认为大麻是危害最小的非法毒品,但过去10年中,吸食大麻致病而寻求治疗的人数一直在显著增加,特别是在美洲、大洋洲和欧洲。不过,阿片剂仍然是亚洲和欧洲寻求治疗的吸毒者中滥用最流行的主要毒品,就像可卡因在美洲一样。
图2-1 2007年全球非法药物使用情况
资料来源:《2009年世界禁毒报告》。
2.1.1.4 15—64岁注射吸毒人数与流行率
在注射吸毒方面,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最新可用数据共同估计,注射吸毒者人数为1270万人(范围:891万—2235万人)。这相当于在15—64岁人口中的流行率达0.27%(范围:0.19%—0.48%)。这一问题在东欧和东南欧尤为严峻,那里的注射吸毒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6倍。
2.1.1.5 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毒、丙肝肝炎、乙肝肝炎人数与流行率
共用二手注射器的做法让注射吸毒者特别容易感染艾滋病毒和丙型肝炎。据估计,注射吸毒者中平均有13.1%的人携带艾滋病毒。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世界银行、世卫组织和艾滋病规划署共同估计,全球因注射吸毒而携带艾滋病毒者达167万人(范围:92万—483万人)。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两个区域尤为突出:西南亚和东欧/东南欧。据估计,这两个区域的注射吸毒者中艾滋病毒流行率分别为28.8%和23.0%。估计注射吸毒者中半数以上患有丙型肝炎。
表2-2 2012年全球注射吸毒人数与流行率(占15—64岁整体人群的百分比)
表2-3 2012年全球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毒人数与流行率(占15—64岁整体人群的百分比)
2.1.1.6 各类毒品的流行趋势与滥用人群、流行率估算
2009—2012年,大麻类、类阿片毒品滥用总体上呈明显上升趋势(大麻类2012年略有回落),阿片类、摇头丸、可卡因总体上呈较小幅度下降趋势,苯丙胺(主要为冰毒)流行趋势相对稳定。
图2-2 2009—2012年各类毒品流行趋势
从各类毒品滥用人数与流行率来看,最多的是大麻,有1.78亿人,流行率最优估算值为3.8%;其次为冰毒与类阿片类。此外,多种毒品混吸的情况,其发生率越来越高。
表2-4 2012年全球各类毒品滥用人数与流行率
2.1.1.7 毒品的流行趋势与性别、监狱犯人及健康威胁等关系
各类调查表明,在使用阿片类、大麻类毒品方面,男性的可能性要明显大于女性,但是在非正常医学使用药物方面,这种性别差别在日益缩小。
多数因毒品犯罪被捕或涉嫌毒品犯罪者均为男性;女性对毒品犯罪的参与因毒品种类而异,这反映了女性所偏好的毒品种类。涉及镇静剂和安定剂的犯罪中,被捕或涉嫌犯罪女性比例最高(25%)。
在全球范围内,很多人因毒品滥用、持有毒品、提炼毒品等违法犯罪行为而进入监狱,因此,监狱犯人的毒品使用、注射吸毒的流行率远大于一般人群。
图2-3 监狱犯人毒品滥用、注射吸毒、艾滋病感染流行率
2.1.1.8 各地区不同毒品流行趋势
《2014年世界禁毒报告》通过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各地区及一些国家的不同毒品流行趋势进行了分析。如美国,流行率较高的为大麻,其次为精神病药物,再其次为止痛剂与可卡因,最低的是海洛因。从各类毒品的流行趋势来看,近两年大多呈上升趋势。
图2-4 2002—2012年美国各种毒品滥用流行率
再如中国,2001—2012年中国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数、滥用海洛因人数都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后者增幅明显变小。从滥用毒品种类来看,合成毒品滥用比重日趋增大。
图2-5 2001—2012年中国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数及不同毒品滥用人数比例
2.1.2 不同种类毒品生产、贩运路线、缴获量
2.1.2.1 阿片剂的生产、运输、滥用等指标
阿片剂和类阿片毒品位列世界上引起疾病负担最重、毒品相关死亡最多的问题药物清单之首。世界上罂粟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阿富汗连续5年出现了种植面积扩大的情况,尤其是2012、2013年增幅明显(从2012年的154000公顷扩大到2013年的209000公顷)。
图2-6 1997—2013年阿富汗罂粟的种植面积与铲除面积
此外,缅甸的罂粟种植面积也出现了扩大,但不太明显。2013年,估计海洛因全球生产出现了反弹,达到了2008年和2011年的水平。
2013年的全球非法鸦片种植面积为296720公顷,达到了自1998年开始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峰值。
有证据表明,阿富汗海洛因日益蔓延到了过去一直由东南亚供货的新市场,如大洋洲和东南亚。历史悠久的巴尔干路线似乎仍然是阿富汗海洛因运往西欧和中欧利润丰厚市场的中转走廊,但由于更有效的执法及西欧和中欧市场萎缩等各种因素,其重要性已有所下降,与2007年巅峰时期相比,该次区域阿片剂使用和缉获量的减少以及供给水平的下降也表明了这一点。
所谓的“南方路线”正在扩张,海洛因通过阿富汗南部地区走私到欧洲,或经近东、中东和非洲走私,或直接从巴基斯坦走私。
美国的类阿片依赖吸毒者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那就是受美国部分地区海洛因供给增加、普通吸毒者满足毒瘾的成本降低的影响,海洛因正在取代合成类阿片。此外,主要滥用处方药之一奥施康定,现经重新配方之后更加难以吸食或注射。
图2-7 2003—2012年各通道海洛因缴获量
海洛因和非法吗啡的全球缉获量继2011年急剧增加之后,于2012年出现了减少,但仍高于2010年及之前多年的水平。这些波动主要受西南亚、西欧和中欧缉获量驱动。然而,2012年,许多其他区域的海洛因缉获量都有所增加,主要是东欧和东南欧、南亚和大洋洲。在位于从阿富汗到俄罗斯联邦的“北方路线”上的主要国家,海洛因缉获量显著减少,由此可以推定海洛因运输量也在减少。与此同时,有证据表明,很可能用于替代海洛因的自制地索吗啡的少量缉获批次众多。
爱沙尼亚、芬兰和美国的类阿片依赖者中出现了可能更有害的行为,包括滥用芬太尼等类阿片。据观察,类阿片使用者可能会交替使用非处方和(或)处方类阿片和海洛因,其使用取决于哪种物质在市场上更方便易买,而且更便宜。
2.1.2.2 可卡因的制造、贩运与缴获等指标
可卡因制造和贩运在西半球影响严重,但有迹象表明,可卡因全球整体供应有所减少。截至2012年12月31日,古柯树净种植面积估计达到了自1990年开始有估计数以来的最低水平:133700公顷,较2011年估计数减少14%。
图2-8 2003—2012年古柯树种植面积(公顷)
全球可卡因缉获量于2012年增加到671吨,而2011年缉获量为634吨。可卡因缉获量的增加主要来自南美洲、西欧和中欧。
图2-9 2003—2012年全球可卡因缴获量(吨)
可卡因使用依然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实际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可卡因都产自南美洲的三个国家。虽然有关非洲和亚洲的可卡因使用范围尚无确凿证据,但有专家意见表明,这两个区域可能存在少量新兴可卡因使用,这与经非洲贩运的增加以及两大洲日益富裕的状况有关。
可卡因的最不当使用是在美洲。自2006年以来,部分由于供给持续短缺,北美洲的可卡因使用一直在减少。但是,据最近观察,美国的流行率略有上升,因为海运缉获量有所增加。
南美洲的可卡因消费和贩运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巴西,原因有多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和庞大的城市人口。
西欧和中欧是仅次于美洲的第二大市场,整体供应指数显示,可卡因供应可能有所反弹;一些消费市场巨大的国家的零售纯度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却没有显示出需求的增长。一些可卡因使用水平较高的国家甚至出现了使用的减少。
近年来,大洋洲市场不断扩张,但较之其他消费市场,该区域的使用模式有所不同,因为该区域偶尔使用该物质的群体庞大(流行率高),原因可能在于可卡因价格高昂。
2.1.2.3 大麻药草与大麻脂的生产、使用变化、缴获量等
大麻药草(“大麻”)的种植和生产仍然广泛存在,而大麻脂(“印度大麻脂”)的生产依然仅限于北非、中东和西南亚少数几个国家。在阿富汗,尽管大麻种植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但2012年,由于每公顷产量提高,大麻脂潜在产量高于2011年。
全球的大麻使用似乎减少了,基本上反映了一些西欧和中欧国家报告的大麻使用估计数的减少。然而,在美国,对大麻使用风险认知的不足导致了其使用的增加。与此同时,每年寻求治疗的使用大麻者越来越多。如缉获数据所示,欧洲市场在过去10年发生了变化,当地或本区域生产的大麻药草目前正在逐步取代主要产自摩洛哥的大麻脂,而后者过去是欧洲主要的大麻物质。
图2-10 2003—2012年欧洲大麻药草与大麻脂缴获量及比重
乌拉圭及美国科罗拉多州和华盛顿目前的新监管框架将一些限制条件下的大麻娱乐性使用合法化了。新的法律还对供应链做了规定,包括许可种植和个人种植。现在去了解这些变化对大麻娱乐性使用和不当使用的影响,以及在其可能波及的广泛领域内的影响,包括卫生、刑事司法及财政收入和支出,都为时尚早。要了解这些新监管框架的更广泛影响,为未来决策提供资料,需要多年的仔细监测。
根据现有研究,可以说,随着风险认知的减弱和供应的增加,使用量和青年人开始使用的人数都可能增加。源自大麻零售的税收有望带来财政收入,但预期收入与预防和保健成本之间的取舍,尚需慎重权衡。
2.1.2.4 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加工、缴获、纯度、价格等
全球缉获苯丙胺类兴奋剂共144吨,其中一半来自北美洲,1/4来自东亚和东南亚。中东继续报告缉获大量苯丙胺,特别是在约旦、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中亚和西南亚作为新的市场正在兴起,但这些次区域中有两个国家报告的甲基苯丙胺缉获和使用水平都比较低。
西南亚同时作为供往东亚和东南亚的甲基苯丙胺的一个重要生产区域已经崛起。西部非洲和中部非洲的生产也在兴起。
2012年的“摇头丸”缉获量有所增加,缉获“摇头丸”数量最大的区域是东亚和东南亚,其次是欧洲(东南欧、西欧和中欧),共占全球“摇头丸”缉获量的80%以上。
用于治疗注意力缺失多动症的处方兴奋剂或药物的滥用并不少见,但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报告了总人口和青年人口中的滥用流行率。虽然其他区域的处方兴奋剂滥用不可忽略,但报告此类滥用的主要还是北美洲和南美洲国家。
虽然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全球制造难以量化,但所捣毁的制造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加工点数目继续增加,它们主要制造甲基苯丙胺。北美洲的甲基苯丙胺制造规模再次扩张,根据报告,在美国和墨西哥捣毁的甲基苯丙胺加工点数目大幅增加。
从缴获的苯丙胺类兴奋剂种类来看,全球缴获的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呈迅速上升趋势,缴获的量也特别大,近120吨,占全部缴获量的80%以上。苯丙胺类兴奋剂缴获量2003—2009年有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呈一升一降波浪起伏态势。摇头丸类毒品缴获量近年来较为平稳,2012年略呈上升趋势。
图2-11 2003—2012年全球苯丙胺类兴奋剂缴获量(吨)
从甲基苯丙胺纯度来看,1999—2006年,由于美国、加拿大出台了相关规定,对化学前体麻黄素进行严格管制,甲基苯丙胺的纯度下降到40%左右;2006年后半年有所反弹,回升到58%左右;2007年上半年,由于墨西哥对化学前体进行了管制,纯度下降到42%左右。2007年下半年至2012年,其纯度日趋增高,现已达到93%。从价格来看,2009—2012年甲基苯丙胺价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图2-12 2005—2012年美国甲基苯丙胺纯度与价格变化趋势
2.1.2.5 新的精神活性物质和基于网络的市场等指标
互联网仍然是贩毒和前体化学品非法贸易的一种途径,所谓“暗网”的使用有增无减。“暗网”构成了一个虚拟市场,由于无法通过网络搜索进入,网站所有者和使用者借助复杂的隐藏手段掩盖了身份,因此执法机关很难找到他们。这使“暗网”成了非法毒品买方和卖方的避风港,他们主要采用数字货币(比特币)进行交易。
“暗网”毒品交易的整体比例尚不清楚,但交易价值以及供应毒品的范围都似乎越来越大。“暗网”的一个重要例子就是“丝绸之路”,捣毁后发现,这个网络运营了2到5年,总收入约12亿美元。有证据表明,“暗网”上存在一个新的精神活性物质、优质大麻、海洛因、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和可卡因的利基市场。
新精神活性物质(简称NPS)的扩散继续构成挑战,新精神活性物质种类数量(2012年7月为251种,2013年12月达348种)明显超过了受国际管制的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数量(234种)。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发布的《2014年全球合成毒品评估报告》特别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泛滥表示担忧。这类物质常常被错误地伪装为“合法快感”和“特制药物”而加以推销,但目前没有国际管制框架,对这个问题的应对因国家而异。到2013年年底,在全球超过90个国家发现了348种新精神活性物质,但没有一种处于国际管制之下。不过,英国在2014年要求根据联合国《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对俗称美沙酮的甲氧麻黄酮(mephedrone)进行控制。
图2-13 2009年9月—2013年全球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种类示意图
在新精神活性物质中,模仿大麻效果的合成大麻素的使用更是飙升,这类物质的种类从2012年年中的60种到2013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10种。此外,一种被称为阿拉伯茶(Khat)的以植物为基础制造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经从传统市场东非和阿拉伯半岛部分地区流入了欧洲、东亚和东南亚。
《2014年全球合成药物评估报告》特别指出,合成毒品在年轻人中间越来越流行。例如,在北美和欧洲,年轻人对某些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超过了传统毒品。同时,来自世界几乎所有地区的证据表明,越来越多的摇头丸或冰毒药片含有的物质超出了其吹捧的有效成分,急诊服务可能会无法识别这些危及生命的物质而无力提供治疗,这将带来难以预见的公共卫生挑战。
2.1.2.6 其他毒品违法犯罪等指标
与物业相关犯罪和暴力犯罪的总体下降趋势相比,2003—2012年期间,官方记录的独立评估的个人使用和贩运毒品相关犯罪有所增加。可是,相对于同期吸毒者人数的增加而言,有犯罪记录的吸毒者因个人使用而沦为毒品犯的比例保持稳定。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吸毒犯罪都与大麻有关。
贩毒相关犯罪因不同区域所涉毒品类型和供应模式而异。
从毒品原植物种植量来看,罂粟种植量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古柯树种植比较平稳,略呈下降趋势。从毒品缴获量来看苯丙胺类兴奋剂上升非常快。
图2-14 2003—2014年全球毒品原植物种植量与各类毒品查获量
资料来源:缉获数据来自年度报告调查表,以其他官方来源为补充。种植数据来自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基于其支持的国家作物监测系统的估计数,以其他官方来源为补充。
2.1.3 前体化学品管制
大多数毒品,无论是植物制成的,还是合成的,都需要化学品来将其转化为最终产品。虽然化学品只是秘密制造、植物制成的毒品(海洛因和可卡因)的成分之一,但它们却构成了非法制造合成毒品的重要成分。鉴于合成毒品的制造越来越多,这类称为前体的化学品的管制已成为主要供应管制策略,因为根除非法作物和替代发展的传统方法不能适用于合成毒品。
用于非法制造毒品的化学品生产的贸易结构的趋势中可能存在薄弱环节。多年来,国际社会加强了管制制度,旨在允许此类化学品的合法贸易,防止其转而用于非法制造。
前体管制已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这些成功却引发了非法毒品贩运者和制造者的一系列反应,为国际毒品管制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
2.1.3.1 反映化学工业中易于发生前体转用的薄弱环节
过去几十年间,特别是近20年,化学工业出现了强劲增长和地域变化,全球产量翻了一番,贸易增加了两倍多。同样在这一时期,大量生产转移到亚洲,新兴化学工业的现有特点是相互竞争的小企业组成的大集群。以往,化学工业一直由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集团主导。与之相比,这些新的发展可能会让化学工业更容易发生前体转用。
此外,随着跨国界化学品交易越来越多,过境国数目增加,以及一些化学品经纪人和其他中介机构出现,前体转用于秘密制造毒品的潜在途径不断增加。
国际社会的应对前体管制是1988年《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国际毒品管制的重要支柱之一。《公约》针对经常用于制造毒品的化学品的制造、分销及国际贸易规定了一些具体措施。将物质分为两类:对表一所列物质的管制更为严格,而对《公约》表二所列物质的管制相对较松。1988年《公约》授权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在国际层面执行前体管制。
2.1.3.1.1 前体化学品的制造与化学品的生产方式与发展趋势
前体存在合法使用和合法贸易,而管制包括监测合法贸易,并防止转用。通过分析各国向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提供的信息及国际贸易统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010—2012年期间,约77个国家从事了前体化学品的制造。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化工行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领域,并在容量和地理空间转移上继续强劲增长,涉及更多数量的国家。亚洲已成为新的生产中心,为越来越多中介机构提供了更大的转移机会。在全球化学行业,这些“机构”的总数从1981年的61000个,增长到1990年67000个,2000年的83000个,2010年的近97000个,这一扩张的生产基地也反映了化学物质更大扩张的可能性。这也刺激了越来越多的“化学运营商”参与此类物质的贸易。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数据表明,化学物质在很多国家生产。1990—2010年,在向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报告产出数据的148个国家中,有142家报告了生产的化学物质。
这一扩张,还可以从化学品的产量与产值中看出。从产值上看,按照固定美元价值,2010年化工行业的产值是1990年的2倍,是1960年的4倍,达3.8万亿美元。
图2-15 1963—2010年全球化工行业产值趋势
2.1.3.1.2 前体化学品的贸易方式与发展趋势
2010—2012年,122个国家报告了前体化学品的出口情况,而150个国家报告了进口情况。亚洲国家报告的前体出口最多,其次为欧洲和美洲。如果仅考虑前体化学品的净出口国,亚洲国家占2010—2012年期间净出口总额的59%。全球前体化学品出口增长速度与化学品出口总体增长速度相当。
各个国家对各种前体的合法需求和应用各不相同。就经济价值而言,绝大部分前体化学品国际贸易(93%)所涉物质为《公约》表二所列物质。2012年,更严格管制下的表一所列物质仅占前体化学品国际贸易的7%,占化学品整体国际贸易的0.04%,而其出口增长远远低于表二所列物质。从经济角度来看,《公约》表一所列物质中最重要的是用于制造海洛因的醋酸酐,其次是用于制造可卡因的高锰酸钾和用于制造甲基苯丙胺的伪麻黄碱。
前体化学品的非法贸易不像合法市场那样易于量化,但缉获方面的信息可以部分揭示出其趋势。
虽然每年的前体化学品缉获量波动幅度很大,但表一所列前体的总体趋势似乎显示了过去20年的增长。相比之下,表二所列物质缉获量虽然起伏不定,却一直符合稳定的总体趋势。表一和表二所列前体缉获量的区域分布显示,在研究所涉时间段,缉获量主要集中在美洲,其次是欧洲,但最近几年第二名变为亚洲。
图2-16 1996—2012年全球前体化学品出口值趋势
2.1.3.2 前体管制对毒品供应的影响
前体化学品管制措施对减少化学品转用于非法毒品制造具有实际影响,这可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来了解:越来越多的化学品免于转用。转用前被拦截的货物批次大大增加,较国际前体管制之初的1990—1992年,2010—2012年表一所列前体缉获量增加了12倍。这虽算不上确凿证据,却也表明了前体管制的有效性、高截获率。与估计已转用于非法制造的总量相比,缉获量的衡量显示,2007—2012年截获了大约15%的转用高锰酸钾(在10%—28%之间)和15%的转用醋酸酐(在7%—22%之间)。估计高锰酸钾转用量仅相当于其国际贸易量的2%,而醋酸酐转用量相当于其国际贸易的0.2%。
2.1.3.2.1 前体缉获量高于用前体制造的物质的缉获量
2007—2012年期间,“摇头丸”前体缉获量如果按本可用其制造的“摇头丸”数量计算,比“摇头丸”缉获量多1/5。同期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前体缉获量按其等值终端产品计算高达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缉获量的2倍以上。
2.1.3.2.2 前体管制减少了毒品供应
前体管制似乎减少了前体供应,从而导致毒品供应随之减少。这方面有三个例子。第一个是麦角酰二乙胺(致幻剂)的市场萎缩,至少部分原因在于致幻剂前体管制的加强。其市场萎缩反映为1996—2013年期间美国高中生对致幻剂的使用减少了75%,这与此物质供应量的减少密切相关。第二个例子是许多国家“摇头丸”使用的减少以及该物质纯度的降低,这与2007—2010年期间此毒品主要前体供应有限相关。第三个例子是,过去20年,甲喹酮前体管制的加强似乎已导致其供应量减少,从而使其使用也减少了。
2.1.3.2.3 非法市场的价格
最近几年,合法市场的醋酸酐价格在每升1—1.5美元之间波动,而阿富汗非法醋酸酐价格多年来一直在上涨,从2002年的每升8美元涨到了偶尔高达每升430美元的峰值(2011年)。这一价格上涨可与前体管制的加强挂钩。这也影响到了海洛因的生产成本。在阿富汗海洛因生产总成本中醋酸酐的比例从2002年的2%上升到2010年的26%,但2013年下降到了大约20%。
2.1.3.2.4 毒品加工点经营者的新策略
全球前体管制的加强促使非法加工点秘密经营者制订了一些对策。这些策略包括:用更复杂的方式获得前体化学品;利用管制制度薄弱的过境国;建立专门供应前体化学品的有组织犯罪集团;创建幌子公司隐瞒非法进口;为了避开国际管制制度,在国内转用前体化学品,随后再走私到最终目的地;利用互联网滥用药物制剂(特别是含麻黄碱或伪麻黄碱的制剂);开发非表列前体化学品,包括可轻易转变成所需前体的各种前前体。因此,最近几年出现了制造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新前前体,包括α 苯乙酰乙腈、各种苯乙酸酯、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甲基缩水甘油酸甲酯和甲胺。其中一些物质只在为数有限的国家受到管制,已成为过去所用前体化学品的主要替代品,目前缉获量大于受国际管制的苯丙胺类兴奋剂前体。
另一种对策就是生产可用不受国际管制的化学品制造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秘密制造者采用的所有这些策略为国际前体管制制度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与此同时,这些策略也反映了前体管制确实有一定影响的事实。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工具来应对新出现的问题——适用“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有限的国际特别监视清单、网上出口前通知系统和前体事件通信系统——但这些在许多国家都有待实施。它们的普遍和有效实施将让迎接挑战的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2.1.3.3 前体化学品查获
近年来,《公约》表一中所列各类化学品的查获以ATS(苯丙胺类兴奋剂)前体较多,2009—2011年呈快速增长趋势,2011年接近1400吨;其次为海洛因类化学品前体,较少的为可卡因类化学品前体。表一类药物缴获量的幅度波动较大,2011年达到顶峰。
图2-17 1989—2012年全球表一类药物查获量
《公约》表二中所列各类化学品的查获表现出不同的模式。整体上缴获量有两个高峰:2002年和2004年。2002年的峰值水平高主要是因为丙酮的查获多,而2004年的峰值主要是因为盐酸的查获。其他阶段,似乎是稳定的。但这种趋势与这些物质在国际合法贸易中的量是相反的,在过去的20年里,这些物质的合法贸易量极大地增加了。在最近的几年,硫酸、丙酮的缴获量在表二中的物质的缴获量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其主要原因是在1990—2012年缴获的表二中物质,近98%是受《公约》控制的。表二中物质的缴获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美洲,其次为欧洲、亚洲。缴获量较大的主要在2002—2012年期间,主要地区为:北美(占总额的59%),南美(12%),欧洲(4%)和亚洲(3%),非洲(0.05%),大洋洲地区(0.02%)。
最近几年(2007—2012年),缴获量最大的是南美(60%);其次是北美(17%)、亚洲(15%,其中大部分在东亚和东南亚)和欧洲(8%);再次是大洋洲地区(0.1%),非洲(0.04%)。
图2-18 1989—2012年表二类物质查获量(折成统一数量)
2.1.4 国际毒品总体形势分析
2.1.4.1 全球毒品使用情况保持稳定
总体来看,全球毒品使用情况保持稳定。虽然非法物质使用者的估计总人数有所增加,但估计数显示,毒品依赖者人数或毒品使用综合征患者人数保持平稳。使用者年度估计人数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世界人口的增加。
然而,多种毒品的使用,特别是合并使用处方药物和非法物质仍然令人关注。对镇静剂和安定剂的滥用尤其令人关注,在报告所涵盖的国家中,有60%以上将这类物质列作头三类滥用物质。
市场上出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数目有增无减也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原因不仅在于使用的增加,而且也是因为对其不利影响缺乏科学研究和了解。
2.1.4.2 注射使用毒品和艾滋病毒仍然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
吸毒依然代价高昂,让许多人付出了宝贵生命和鼎盛年华。新的数据显示,2011年注射使用毒品者及注射使用毒品同时携带艾滋病毒者的普遍率低于以往的估计:在15至64岁的群体当中,估计有1400万人注射使用毒品,而在注射使用毒品者当中有16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这表明自2008年的估计以来,注射使用毒品者人数下降了12%,而注射使用毒品同时携带艾滋病毒者的人数下降了46%。
2011年,与毒品有关的死亡人数估计为211000人,2012年为183000人。其中多数是年轻的使用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在注射吸毒方面,2012年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等部门根据最新可用数据共同估计,注射吸毒者人数为1270万人,这一问题在东欧和东南欧尤为严峻,那里的注射吸毒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6倍。共用二手注射器的做法让注射吸毒者特别容易感染艾滋病毒和丙型肝炎。据估计,注射吸毒者中平均有13.1%的人携带艾滋病毒。这种情况在世界上的两个区域尤为突出:西南亚和东欧/东南欧。据估计,这两个区域的注射吸毒者中艾滋病毒流行率分别为28.8%和23.0%。估计注射吸毒者中半数以上患有丙型肝炎。
当前,解决注射吸毒者中艾滋病毒问题的做法是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减少伤害”的目的,此类措施也是阻止艾滋病毒蔓延全球对策的主要部分。其中,对艾滋病预防、治疗和护理最有效的四条干预措施是针头和注射器方案、阿片类药物替代疗法(或针对注射非类阿片毒品者的其他循证药物依赖治疗)、艾滋病毒检测和咨询及抗逆转录病毒疗法。10多年来,减少伤害干预措施在西欧和中欧扩大了规模,最有效的四项干预措施在这两个区域的覆盖面最大,使注射吸毒者中新近诊断为艾滋病毒病例的数量减少了,因不安全注射吸毒而导致的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也有所减少。然而,最近欧洲部分地区注射吸毒者中爆发了艾滋病毒,证明了艾滋病毒疫情如何在服务和干预措施规模缩小的区域快速演变。另外,在监狱人口中,吸毒和注射吸毒都非常普遍。令人关切的主要问题是监狱里缺乏获得保健的渠道,也不提供保健服务,尤其缺乏药物依赖治疗和艾滋病毒预防、治疗。
2.1.4.3 全球毒品犯罪呈现出了新特点
2.1.4.3.1 海上贩运对主管机关构成了挑战
鉴于每天以集装箱甚至以小船的形式跨越海洋和大陆的非法物质数量庞大,海上贩运是主管机关所面临的一个尤为棘手的挑战。
在有关海上贩运的路线方面,东非和西非似乎日益重要。贩运分子正在更多地使用由阿富汗途经伊朗或巴基斯坦的港口往南并通过东非和西非的港口抵达消费者市场的一条新的海运路线。自从2009年以来,在非洲尤其在东非,海洛因缉获量急剧增加,几乎翻了10倍。
经验表明,海上缉获量始终更有可能大于涉及公路或铁路的陆运缉获量。事实上,虽然在全球所有各类毒品案件中,海上缉获的案件不超过11%,但每一次海上缉获的数量都几乎平均是空运缉获量的30倍。主管机关目标明确的稽查工作使其得以缉获更多数量的海上贩运毒品。
2.1.4.3.2 与传统的贩毒路线做比较,出现了新的贩毒路线
传统贩毒路线一条是从阿富汗运往西欧,海洛因大多数都通过陆路,沿所谓的“巴尔干通道”进行运输,沿途经过伊朗(或巴基斯坦到伊朗)、土耳其和东南欧国家。据估计,沿该通道运送的海洛因数量占阿富汗海洛因总量的37%,满足约85公吨的需求。全世界截获的海洛因多数均是在该通道沿线缉获,在其途经国中,伊朗及土耳其2008年的海洛因缉获量占到了全球缉获总量的一半以上。
另一条路线是从阿富汗运往俄罗斯途中,贩运者可以在以下三个国家间做出选择: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多数贩运似乎都选择途经塔吉克斯坦,到达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再经哈萨克斯坦运至俄罗斯。贩运工具主要为私人车辆和商业车辆,贩运数量通常相对较小:2005—2007年,塔吉克斯坦海洛因缉获量超过500克(商业数量)的案件有45起,其中80%的缉获量为10千克及以下,其平均缉获量为2.6千克。较之其他地区每次的缉获量,该数字很小,这表明小规模贩运活动是一种普遍情况,而非例外。
与传统贩毒路线比较,贩运分子日益开始寻找新的路线来补充原有路线。首先,似乎出现了海洛因贩运新的陆运路线,例如除了既有的巴尔干路线和北部路线外,海洛因的贩运从阿富汗途经伊朗或巴基斯坦向南,并且途经伊拉克穿越中东。
有证据表明,阿富汗海洛因日益蔓延到了过去一直由东南亚供货的新市场,如大洋洲和东南亚。历史悠久的巴尔干路线似乎仍然是阿富汗海洛因运往西欧和中欧利润丰厚市场的中转走廊,但由于更有效的执法及西欧和中欧市场萎缩等各种因素,其重要性已有所下降,与2007年巅峰时期相比,该次区域阿片剂使用和缉获量的减少以及供给水平的下降也表明了这一点。
所谓的“南方路线”正在扩张,海洛因通过阿富汗南部地区走私到欧洲,或经近东、中东和非洲走私,或直接从巴基斯坦走私。
其次,从贩运路线的激增而言,非洲大陆显然正日益重要,但在这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仍然十分有限。为了有效监督这一令人不安的趋势,迫切需要改进该地区各国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
再次,哥伦比亚的可卡因缉获量表明,较之于海上贩运的太平洋路线,大西洋路线正日益重要。语言上的联系似乎在从南美洲途经巴西、葡萄牙和非洲葡萄牙语国家至欧洲的可卡因贩运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可卡因市场似乎正向亚洲新兴体国家扩展。
热点讨论
关于毒品合法化的讨论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执行主任 安东尼奥·马里亚·科斯塔)
一、毒品合法化的经济论点是毒品合法化可创造税收。这一论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因为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国家行政当局正在寻找新的收入来源。这一合法化与税收论是与道德和经济相悖的。它建议的是对一代又一代(陷入毒瘾的)边缘化群体实行非正常的税收以刺激经济复苏。这一派人是否也赞成将人口贩运等其他似乎难以消除的犯罪变成合法化并对其征税?当今已有几百万奴隶,他们一定会创造大量税收以拯救倒闭的银行。这种经济论所依据的财政逻辑也难以说得通:(由于执法开支降低)药物管制费用是减少了,但(由于毒品消费增加)公共卫生开支却会大大提高,两者相抵。这番劝说的寓意是:不要因为罪恶的交易难以管制就将其合法化。
二、还有人辩称,合法化之后,由于国家对毒品市场的规范,可避免健康危害。这种论点也是天真而目光短浅的。首先,(对于任何事)管制越严,出现的相应(非法)市场就越大,也越迅速——因此这一概念不成立。其次,有能力采取这种复杂的管制措施的只有少数(富裕)国家。那么其他(大多数)人呢?支持毒品的说客可以享受戒毒治疗,为什么要为了他们发出的自由主义言论而在发展中世界放纵毒品流行?毒品造成危害不是因为受到了管制——毒品受到管制是因为它造成危害;无论吸毒成瘾者是美貌的有钱人还是遭受遗弃的穷人,毒品都会对他们造成危害。毒品统计数字不断发出的信息是有力而明确的。过去增长失控的情况已经平息,20世纪90年代的毒品危机似乎已经得到控制。本2009年度报告提供了进一步证据,证明毒品(鸦片和古柯)种植情况稳定或有所减少。最重要的是,阿片剂的主要市场(欧洲和东南亚)、可卡因的主要市场(北美洲)和大麻的主要市场(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正在萎缩。令人关切的是,合成类兴奋剂的消费量有所提高,特别是在东亚和中东,尽管发达国家的用量正在降低。
三、最严重的问题是与有组织犯罪有关的。如上所述,主管当局所管制的所有市场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非法交易。由于药物管制,已经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宏观经济规模的非法市场,利用暴力和腐败来缓和供需关系。因此有批评者说,如果毒品合法化,有组织犯罪将失去最能生财的活动。且慢!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十分清楚黑手党式国际贩毒组织所造成的威胁。我们对毒品市场价值的评估工作(2005年)前所未有。本办公室还首次向西非和东非、加勒比、中美洲和巴尔干等区域的国家就贩运毒品的威胁敲响了警钟。我们借此强调了有组织犯罪对安全造成的威胁,这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目前定期处理的问题。
对策
第一,执法重点应当从贩毒者转向吸毒者。吸毒成瘾是一个健康问题:吸毒的人需要医疗帮助,而不是刑事处罚。必须关注重度吸毒者。他们消费的毒品最多,对自身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也最大——同时给黑手党式贩毒集团带来的收入也最多。
第二,我们必须结束城市失控的悲剧。毒品交易和其他犯罪一样,大多发生在城市中受犯罪集团控制的区域。如果治理跟不上城市化的步伐,这一问题将来会在巨型城市中更加恶化。然而,逮捕个人并没收他们自己吸食的毒品就像拔草一样——今天拔了明天还会长。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处理我们城市中的贫民区和无人管理的区域的问题,办法是修复基础设施并投资于人——特别是利用教育、就业和体育运动帮助容易受毒品和犯罪影响的青年人。贫民区不会制造吸毒者和失业者:往往是吸毒者和失业者制造了贫民区。而黑手党式的组织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第三,高度重视洗钱与网络贩毒。在银行间借贷枯竭的时期,洗钱活动猖獗起来,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为防止利用金融机构清洗犯罪资金而制定的建议今天多数被置若罔闻。银行家似乎相信,在各大银行纷纷倒闭的时期,没有发臭的钱。诚实的市民在经济困难时期挣扎求生,不明白犯罪所得为什么没有被没收,反而变成了豪华物业、轿车、游艇和飞机。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形涉及人类的最大资产之一: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推进和迅猛革新,为全人类建构起了一个快捷、便利的虚拟世界。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特别是我们经营业务、通信、进行研究和娱乐的方式。但与此同时,种种不稳定的因素也随之渐渐显露出来,不良信息的进入、个人信息的被盗、国家秘密、军事秘密或者重要情报的泄露、网络资源破坏、信息系统瘫痪等现象时有发生。更可怕的是网络一旦与毒品相结合,一种新的贩毒形式——网络贩毒随即产生。现在,网络贩毒已成为打击毒品犯罪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新的议题,是全社会必须认真面对并需妥善解决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