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企业所有制和管理形式的探索在“枣开”武汉厂推行“定岗定薪,竞争上岗”全员表决大会上的讲话

谢元德 1997年12月16日

 

今天,我想讲以下两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因为时间比较匆忙,没有很好地准备和很好地推敲,有错的地方,请大家提出来,以便改正。

一、“枣开”武汉厂属于谁?

二、“枣开”武汉厂下一步该怎么做?

盛隆电气(枣开武汉厂)是在东湖高新区关东工业园第一家投产的企业

一、“枣开”武汉厂属于谁

“枣开”武汉厂属于谁呢?

我可以肯定地说,从公司法来说是属于股东的,而实质上是属于本厂全体员工所有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企业所有权与一般物品的所有权不同,一般物品的所有权体现得很明显,是谁的很清楚,谁想怎么办就能够怎么办,如家用电器等。企业所有权很抽象,体现得就不是那么明显了。不是哪个人想怎么办就能够怎么办,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这个问题也相当大,这个问题大到是人类一直在讨论、探索的大课题,也是我国改革中很难的一个问题,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尚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厂从法律上讲属于股东呢?因为我们是根据公司法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所以说从法律的角度就属于股东。

为什么又说这个企业实质上是属于全体员工的呢?这种说法不是有矛盾吗?没有。因为前面已讲过,企业所有制很复杂,要从几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否则就不全面、不正确。说这个企业实质上是全体员工的是从受益的角度说的,要看这个企业是谁在受益;企业的好坏对谁的影响大?谁在操作它?名誉上的所有是虚的,从中得到的利益是实的。

今天讨论这个问题,要想讲清楚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经济问题是个利益问题。政治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大家在企业中的地位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大家都是打工仔,还是企业的主人?我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还是不平等?是老板与雇员的关系,还是同志与同志之间的关系?

我们大家如何看这个问题,不是听我说是什么关系就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要从公司的18年历史来看。社会上总有人说这个企业是我的,实际上这个企业是我们的,从法律上讲是这样的,从受益的角度来讲也是这样。也就是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看,都说明全体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我对企业的贡献可以说是比较大的,但是受益不一定是最多的。从操作上来讲,我对企业的决策是有一定的原则性和约束性的,不是什么都能说了算数。凡是我说了算数的都是企业的需要,是大多数盛隆人的利益的需要,是我对企业、对盛隆人负责。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我这些话经过实践,证明是有道理、有价值的。得到大家的认同,得到大家的支持,时间一长得到大家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大家对我的信任和尊重,反作用力又使我有了新的压力和动力,更使我感到,我说话要谨慎,三思而后言。对大家有利的话要多说,对大家有利的事要多做,对大家有利的话不光要说,而且还要说了算数。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8年来,我没有在哪一个场所,对哪一个人表现出我是“老板”,你是我的“雇员”。18年来,我认为我与每一个同志都是平等的。我对待企业的每一个人都像对待兄弟姐妹一般,对待年轻人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我这个说法是从利益角度上讲的,也就是说,我不是想从大家身上榨取什么,而是总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从我的所得上看,经济上只得到我所创造的那一份。从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上看,我一直很注意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没有过分地追求待遇。条件总的来说基本和大家保持了一致,有些差距也没有超过合理界限和工作的必需。

以上说了这么多,也可能有人要问,你个人与这个企业到底是什么关系?企业与其他同志到底又是什么关系?将来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要把这个问题说得比较清楚的话,就要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从法律上说,我是股东,这个企业有我的一份;二是从实质受益方面来说,我是企业的一位领导人,也是实质上的受益者;三是从我对这个厂子的态度来说,我是把这个企业完全看成我自己的家一样。

第二个问题,这个企业与各位的关系。一是从法律上讲,是股东的同志就和我与企业的关系一样;不是股东的暂时有差别。但是,他若明天想变成股东,明天就可以实现,企业就有他的份。二是从受益上来说,只要参与了厂子的经营管理工作和生产,有了成果就是受益者。三是从对厂子的态度来说,我认为都应该把企业看成自己的家,这个厂是我的,是我们的。

不是有很多企业提倡员工爱厂如家吗?是否光口头上提倡就能达到那种效果呢?不是的。正因为如此,所以许多国家都在探讨有效的办法,特别是寻求用一种合乎实际的所有制形式,实现使企业员工爱厂如家的目标。尤其是我们国家近十几年在这个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原来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先进,所以出现了理发店也是全民所有制的现象。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不是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发展生产力,就越能调动群众积极性。那么公有制不行,是不是私有制行呢?其实世界上搞私有制的国家也很多,有些国家搞得不错,但还是有很多国家搞的不行。近十几年国家做了很多种形式的研究、实验,这次党的十五大把这个问题给初步解决了。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三个有利于”,哪种形式最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可以说哪种形式能让企业员工爱厂如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建设它,能出好产品、有效益,对国家有贡献,大家干得开心,哪种形式就先进,国家就提倡哪种形式。

我们这个企业的所有制,至少可以说在我国目前是先进,这一点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可以得到证明。党的十五大报告对股份合作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改革中的新事物”。我们企业的所有制,就是这种股份合作制。那么,其优越性何在呢?简单一点说,就是股份合作制既承认钱的作用,即“股份”的作用,又承认人的作用,即“合作”的作用,就是说这个企业不光是股东说了算,必须有这个企业的员工一起说了算。就是人加钱合在一起才能算,这就是改革中我们正在探索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面为什么说我们的所有制是当今世界先进水平呢?就是它既保留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精华,又吸纳了资本主义的精华,所以说在当今社会就是先进的。

当然,目前并不是尽善尽美,但是,只要我们按照这种思路做下去,经过大家的再努力,我们的企业管理形式,未来一定会达到社会一流水平。

二、“枣开”武汉厂下一步该怎么做

前面第一个问题讲了我们厂的性质和管理形式是比较先进的。我们厂属于同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厂,那么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我想从人性方面说起。我国从古代对人的研究就有两种说法,一种学派说“人之初,性本善”,另一种学派说“人之初,性本恶”。性善派解释社会出现恶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变恶。性恶派解释社会上还是好人多的现象也是说受到环境影响而变善。这两种说法谁更科学我们不去管它,但是两种学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说人的先天性并不十分重要,后天性比先天性更重要,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说的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道理。总而言之,创造一个良好环境非常重要。这是我国对人研究得出的结论。

再说外国人对人的研究。美国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从管理的角度研究人,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人天生勤奋,另一种说法是人天生懒惰。由于对人的看法完全不同,所以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理论。第一种办法从理论上讲叫X理论,第二种办法叫Y理论。直到20世纪70年代又有人提出:人的本身由于受各种生理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会有不同的需要和动机。有时候,即使在相同的情况下,对于同一事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需要和感情。因此,X理论并非一无是处,Y理论也并非万能,应该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和交替使用X理论和Y理论。后来日本人把这种理论称之为Z理论。这种理论的实质是提倡将个人、组织、工作三者之间进行最佳配合。

古今中外对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企业要使个人的天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是一件容易事,孙中山说过:“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企业要发达兴旺,就要使每位员工“人能尽其才,才能尽其用”。人是最高级的、也是最复杂的动物,现在科学已经这么发达,但怎么也没有发明出比人更先进的东西,现在什么机器人、机器手比比皆是,但无论什么手,怎么也比不上人的手那么灵活。所以如果在人群中,在一个组织中都能做到人尽其才,也就是说在一个组织中人人都能发挥天资、才智不是很容易的事。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但是虽然不容易,还是有办法,如中国的理论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外国的理论要有一个科学的办法。如果我们想把企业建设得更好,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通过定岗、定薪、竞争上岗,建立起良好的企业环境,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创造出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形成良好循环的竞争气氛。逐步使企业的形态和个人的需求达到最佳配合,激发出全员强烈的胜任动机,使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和条件发挥各自的才能。实现孙中山的话:“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第二,每个同志都要树立“公利至上,先公后私,私在其中”的人生观。

我很小的时候听我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大概意思是,从前,有一个人名叫范曾。他为人勤劳、善良,热心帮助别人。乡邻们都很喜欢他,也爱找他帮忙。别人找他帮忙,他从不拒绝,总是认真负责把别人的事情做好。他经常帮助别人,结果自己的田地荒了,家里空了,没有吃的,也没有穿的,只有去要饭。冬天来了,没有棉衣过冬怎么办?就讨米。讨米凑够了一升就可以去卖,卖了米凑钱做棉衣。可是,每当他凑够一升米准备第二天去街上卖时,总会少了两合(十合为一升)。连续多次都是这样。他感到很奇怪,也不服气。他决定晚上不睡觉守着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一天到了半夜,果然看见一只白色老鼠来偷吃米。他纵身上前就把这只老鼠抓住了。奇怪的是,这只老鼠竟然说起话来:“你命里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他问:“为什么?”老鼠说:“你要去很远的地方‘问天’”。范曾想,不管路有多远,也要跟老天问清楚,便出发了。一天,他正走着,碰到一个员外。员外问他到哪里去,他就如实告诉了员外。员外便请他帮忙问一下,他女儿18岁了怎么还不会说话,他答应了。走着走着,范曾走到了一条河边。一个鲤鱼精问范曾到哪里去,他说到远方问天。鲤鱼精也请他帮忙问一下,它已经修炼了一千年怎么还不能上天,他也答应了。他继续向前走,走到一所道观,碰着一个道士,问范曾到哪里去。范曾又如实相告。道士请他帮忙问一下,自己修炼了一千多年怎么还成不了仙,他又答应了。他走呀,走呀,不知道走了多远路程,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抬头一看,崖上刻着几个大字“问三不问四”。意思是,一个人最多只能问三件事情。范曾一向以别人的事情为重,他只问了别人委托的三件事,自己的问题提也没提就回来了。返回到道观,他告诉道士,上天说你的道观左边一缸金,右边一缸银,挖出来了你就可以成仙了。道士忙叫范曾帮忙一起挖,他就帮道士把金银挖出来了。接着,他又走到了河边,告诉鲤鱼精:“上天说你口里有一颗避风珠,抠出来就能升天了。”鲤鱼精说:“那你快快帮我抠出来吧。”他就帮它抠出来了。他继续往回走,走到员外家不远时,员外的女儿冲着他喊:“范曾回来了,范曾回来了。”员外问范曾帮忙问的结果。范曾说:“你女儿见到她的丈夫就会说话了。”这样一来,范曾意外地得到了金银、珠宝和媳妇。他千辛万苦去见老天,只为别人解难,自己的事提也没提一句,可是他的问题却全解决了。这个民间流传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朴素但又深刻的道理:多做善事,乐于助人,最终自己也不会吃亏,帮别人实际就是帮自己。这个故事对我的思想观念的形成,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就拿为人处世来说吧,有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也有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帮助的关系。这两种说法在做事中表现是不明显的,但是在各自的思想里是清楚的。如果大家都按照人与人之间只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行事,那么这个社会就很可怕;反之,如果助人为乐相互帮助成为全社会的风气,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对社会是如此,对一个企业,更是这样。我个人的思想观念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帮助的基础上,所以在盛隆公司开始就出现了“四为”的企业宗旨(即为四化建设,为人民造福,为国家分忧,为群众解愁)。我们这“四为”做好了,这个企业也就成功了。如果下一步“四为”做得更好,我们的企业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十年前,我曾经把这“四为”总结成我们公司的经营之道。古人说得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早晚只为自己打算而能够成就大业的人,从古到今就没有听说过。所以说,我们应该牢牢树立先把“枣开”武汉厂建设好之后,大家才能在其中受益的思想观念。

第三,每个同志都要培养勤奋精神。对于“勤奋”二字,古今中外有大成就的名人都留下了名言。如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他的文章里写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与思毁于随”。郭沫若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是勤奋”。鲁迅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日本儿童早期教育家木村久一也说过:“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这些名人说的主要都是勤奋出天才,勤奋出成果,他们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勤奋。

我深信这些名言,我也按照名人所指引的路在走,虽然我没有取得大成就,但已品尝到小成功的喜悦。我这样一个曾经是生产队长都不屑一顾的低微者,现在能与省委书记同坐一席,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并能得到尊重和赞赏;由王城镇一名普通农民,变为武汉市科技工业园区的盛隆集团公司总经理;由一位在乡村连耕读中学都没有上成的人,变成坐在我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教室里,听著名教授讲课的行政管理研究生。最值得我高兴的是,走出北大考场,同学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老谢真棒!”我从自己切身经历中体会到,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成功之路并无投机取巧的捷径。既要方向正确,又要勤奋刻苦,不懈奋斗努力。

希望大家一定要培养勤奋精神,勤奋是个人的需要,勤奋是企业的需要,勤奋也是社会的需要。勤奋出质量,勤奋出效益,勤奋出成果,勤奋还出快乐。

有人可能会这样认为:“你是遇到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我们现在再怎么勤奋也赶不上你呀。”此话差矣,现代社会变化非常之快。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现代社会的变化是前人难以想象的。比如我们创办公司的那个年代,国家提的口号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但如果现在还只说“实现四个现代化”,那就很不够了。再从科技发展来看,有关资料表明,近50年发展的新科技占整个科学技术的90%。这个90%里的80%又是近十年发展的,将来肯定会发展得更快。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计算机的出现已经说明了这一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必然会给勤奋的人带来发展机会。发展机会是每个时期都会有的,但机会只属于既有雄心壮志又埋头苦干的有心人。

再从盛隆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来讲。盛隆公司最大的失误是办砖厂。其原因主要是还没有合格的厂长就办厂。到目前最大的成功是办枣开武汉厂,成功的经验主要是先有合格的厂长后办厂,所以成功。大家不要担心本事大了无用武之地。我们出现了一个合格厂长就能办一个厂,出现了十个厂长就可以办十个厂,出现了一百个厂长也就能够办一百个厂,出一千个厂长也自然就能办起一千个厂。这不是天方夜谭,ABB公司现在就有1300家子公司。

这里面有个敢想敢干的问题,有一个目标高低的问题,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就要敢想敢干,你想都不敢想那就别谈干了。既没有想又没有干,那么从哪里来成果?盛隆集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本身也是既敢想又敢干,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我们的产品质量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如果我们不把标准再提高,那么我们厂能够成为同行业中最具有竞争力的厂吗?我们当初在王城办厂,后来在枣阳办厂,现在在武汉办厂,将来准备到北京去办厂。这一切来自我们一个比一个高的目标,这一切来自我们脚踏实地地干,这一切来自我们的勤奋。所以希望大家要培养勤奋精神。

以上就“枣开”武汉厂下一步的工作,讲了三个方面,即建立良好的企业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扬勤奋实干的精神。这三个方面如果再加以归纳,可以概括为一个企业的文化或企业精神的问题。企业要上质量、上档次,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它包括我们的思想信仰、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社会越发展,它的竞争也就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文化的竞争。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也能变物质。企业环境、个人追求和勤奋精神,看起来是虚的,但是可以变为工作的动力、创造的活力,变为好的质量、好的服务、好的效益;变为企业新的目标、新的面貌。我们要像重视设备、工艺、原材料、营销、经济效益等“硬件”那样,重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这些“软件”的开发,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协调、奋斗、创造温馨美好的精神家园。

所以,我认为“枣开”武汉厂下一步就应该按照以上三个方面走下去,这样做下去。我希望大家这样走下去、做下去,我也要求大家一定要这样走下去,这样做下去。

倘若大家按照这三个方面走下去,做下去,“枣开”武汉厂不要多长时间,一定会是大家干事业最理想的天地,生活最美好的乐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