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信息奇点坍缩完成,帝国标准资讯时间五秒后起爆!”
“已经检测到第二次秩序辉闪,宇宙基准稳定锚启动虚空工作状态,开始介入世界屏障控制,开始封闭世界屏障信息对外传输……封闭完成,目标世界已经进入资讯黑体状态,宇宙基准稳定锚,开始催化资讯演化速度。”
“催化完成,实际单恒星系生成数与预计规模差距小于万分之一。宇宙基准稳定锚开始执行对物质世界控制,资讯演化年校准完成。”
“资讯-物质转化工业模块开始进入指数分裂工作模式,所有逻辑主机进入全频演算模式,所有中央恒星,开始进行晶能(奥术)纯化坍缩,核心共鸣节点启动,行星要塞化程序开始!”
“标准化军事核心设施展开完成,开始按照权重分配执行战舰生产作业……”
“根据已运行模板宇宙进行信息奇点坍缩公式修正,修正之后,预计批量化生产世界各个指标将完全贴合设计预期……最小样本容量测试通过,可被认为关于量产世界的稳定性不再需要回归方程……”
“兵种与士兵数量再分配完成……按照舰队规模与各个天区需求与扩张权重综合考虑后执行最终决定,各类不同灵魂频率与资讯组合方式已经完成公开,在满足各个基础指标要求之下,任何天区均可全向自由发展……”
“世界之门交通网络开始对接,按照已有测试,新型号世界之门仅需占据在线资讯带宽,宇宙基准稳定锚不再需要为世界之门付出额外的验算损耗……”
虚空之中,“这一带”的创世纪活动正在不断刷新帝国的历史记录。
能够在投放之后自身执行创世纪活动的信息奇点在专门规划的数学率核心阵列之中被批量生产,在这之后,这些信息奇点会被投放并引爆。
创世纪后,早已等候在虚空之中的宇宙基准稳定锚便会在第二次秩序辉闪熄灭后立刻介入并控制世界屏障的通过性,以把控该世界的任何内外信息沟通方式来实现该世界的“资讯黑体”化,以此暂时该世界与秩序世界网络的联系,并在这段短暂的“自由时间”里进行一系列帝国所需要的资讯演化催动。
当资讯演化结束,世界开始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宇宙基准稳定锚便会下沉进入整个世界的最高权重世界线内,并以此为接入跳板最终连线并控制整个世界每一簇信息的流动,甚至连只能在世界之心之中、以近乎影子的方式存在的底层世界线也无法逃出宇宙基准稳定锚的控制。
按照预设的结构,信息奇点完成爆发之后,以高度扭曲而压缩的秩序世界法则就会在创世辉闪时从被暂时惰化的虚空之中汲取创世纪力量,并引导宇宙主物质区间的出现与完全成型。
而在世界资讯最稳定、最容易控制的状态之下,大批平时就以指数级进行自身复制的资讯-物质转化模块和数学率控制核心就会涌入新生的世界,它们会彻底修改恒星的存在方式,将所有的行星改造成重装堡垒——在此基础之下最终成型的,就是一个自身足以称之为堡垒的,新的帝国世界。
由于一个世界实在太过巨大,即使因为修改过创世纪方程使得宇宙中自然出现的星体数量减少到了近乎曾经的亿万分之一,使得宇宙中诸如大尺度丝状结构和太空长城、超星系团集群等巨型结构几乎不复存在,但是剩下的这一部分,若想完成所有的预计程序操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要完成的工作很多——完成所有恒星的异质化取代,将所有的星体改造成重装堡垒,在各处修满船坞……高位阶信息的组合与控制极难再受到资讯演化时间的控制,而且即使能够控制,所付出的代价与所能达到的效果也完全不成正比——制造战舰,探索恒星,改造行星,加固空间这一些列操作本身就与资讯演化时间本身平级,因此这类已然超出自然法则的行动,必须由高位阶,或者说超凡造物直接进行引导与控制。
这个过程并不是完全单线程的,在第一批恒星与行星接受改造的过程中,资讯-物质转化设备也不会停止对自身的复制,因而一旦开头,整个世界的整体转化速度就将不断加快。或许......第一眼看来,这样的改造,还有后续的进驻过程是冗杂和充满乏味的,然而——没人会为此抱怨半句!
星明文明也曾拥有过横亘千百个世界的宏伟疆域,然而在那繁华的表象之下所隐藏的,只不过是文明本身对于自己曾经数万年前的惊悚记忆所产生的深刻恐惧与后怕而已。
而那个时候的文明扩张,不过是为了能够将更多的世界变成一个又一个的“可牺牲载体”以免大灾难再度来袭时,自己会被一击摧毁而失去传承——在那段时间里,所有人自己也明白,自己有可能在下一秒会成为文明的继承与修复者,也有可能会是牺牲者。
广布虚空的各个世界之中充满危险,谁也不敢说自己能够处于绝对的安全之中。即使帝国舰队极限集结,也无法从大规模的死潮灾难之中将已经被深度污染的世界夺回,以量与分散换取生存,是不曾明说但也不可否认的事实。
然而现在,一切都将改变。
世界将不再是牺牲品,而是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绝对意义上的帝国结构,无论在这些世界中发生任何异变,它们最终所获得的后果就是被最无情的炮火碾碎,即使是死潮之门,在无数晶能与奥术光芒所组成的,密度堪比天网的场态作用层层镇压之下,也不可能再将自己的污染扩散出那片黑色圆形缺口哪怕半步之遥!
在一个新生的帝国标准堡垒世界中,维多维尔静静地沐浴着来自宇宙基准稳定锚的秩序辉光照射,在奥术王座以及虚空矩阵庞然的身躯遮蔽之下,即使是像现在的宇宙基准稳定锚这样堪比行星的共底双锥也只不过是黑色天穹下跳动的一簇篝火而已。
通过遍布两艘飞船的各类传感器和世界倒影成像,维多维尔可以从世界的任何一处,清晰地看见这个世界屏障遮蔽之下任意一点的资讯流动——任何变化都会诚实的呈现在倒影之中。
与联邦时期的人类不同的是,现在的星明文明之中的个体实际上并不绝对需要这样一具人类形状的身体,如果要考虑绝对的高效的话,甚至实际形体都是不被需要的,甚至连战舰和各类设备都不一定还会这样存在下去——最高效的形态,按照帝国学者计算,应该是某些极为稳定的场源,以及其所能散发的各种场。
将所有的灵智与需求整合在各类毫无约束的场源之中可以达到比当前的超个体文明状态达到更高的直接运作效率,但是帝国并没有因此就完全执行再一次的生命形态修改——一方面,最直接的高效与现在的差距就是当前对于各种各样的场源进行了一定程度行的压缩与控制,实际意义上的差距并不大,并且,在最习惯,最兼顾世界自然演化的资讯所能直接形成的,两种具有存在方式差异却又都属于基本结构的资讯化人体失去之后,文明实际上的发展可能会因此受阻——
场态对于各类实体与稳定存在的理解,对实际物质世界的演化会受限。利用场形态的身体观察物质世界之后,所能得到的感受与思考深度不一定比得上当前的人体。如果只是追求极致意义上的高效,那么文明本身的意义就将失去——这是与星明帝国存在至今的目标最本质上的背离。
而另一方面则多少有些奇怪——即使是维多维尔自己,在想到将自身的生命形态再度转化时,对于完全转化到彻底抛弃人类形体之时也会在心中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抵触情绪,而在探查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时,即使是再高明的设备也很难找到具体的原因,或者说,产生原因的源头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于每一个世界。
面对这个现象,再加上考虑到在受到极度的死潮腐蚀之后,遭受重伤的维斯瑞凡在与虚空烈阳完全融合之后仍然维持了人类形体,维多维尔也甚至考虑过一些太低、甚至形而上到有些诡异的可能性——例如人类形状的生命,本质上其实是是虚空的选择什么的。
一丝从世界倒影之中散射出来的金色光芒吸引了维多维尔的注意力,通过调节悬浮在自己整体意识海之中的世界倒影,他轻轻松松地追查到了这束金色光芒的来源——在距离他主物质世界距离大约两万光年之外的地方,这个新生世界的首个重装堡垒星系即将改造完成,而那束金光的来源,就是已经坍缩并再度爆发,成为了广域场源中继与加强装置的“晶能恒星”。
而在每一颗恒星的周围,都有仿佛围绕着原子核作的电子一般的数颗行星——从九到十六颗不等,它们与曾经的自己,与这一片区域里几乎所有的宇宙都有所不同。
自然形成的宇宙星空里,群星的前置物从太初爆炸冷却,向广布宇宙的氢氦物质汤之中继承动能与角动量之前,太初大爆炸之后接下来的发展之中,以混沌物质汤里各个质量焦点为核心,在引力聚拢作用下逐渐聚合起来的物质会自发聚拢成为无数吸积盘,而在吸积盘黄道面之中,受到扰动的物质再度汇聚质量焦点并最终形成非聚变天体,这便是一颗恒星及其可有可无的附属天体形成的结构,也是“构成物质世界主体”的基础结构。
最早期,重元素还未形成,而引力分布也较为均匀,因而在较短的物质世界成型时间里,活跃度极高、被称之为“第三星族”的幽蓝色超级恒星会在大约几百万到上千万年之间占据世界,而后,更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才会在轻重元素的推动之下继续演化。而越来越繁杂的运动模型也会逐渐建立——
恒星系之间相互产生影响,恒星围绕星系核心运转的同时与附近的同类维持着大致平衡的引力,而行星又几乎围绕恒星黄道面运转,它们共同组成了相当复杂的运作轨道。
然而,在这些重装堡垒星系之中,恒星甚至相对于整个世界的物质区坐标系维持相对静止,而行星也不再只围绕黄道面运转——在核外电子一般的轨道排布之下,它们在本身的运作之中便能执行中低层级本星系超时空跃迁封锁的繁杂任务,即使它们的本体比起自身长度足有数个或者数十个天文单位的轨道而言连沧海一粟都比不上。
在恒星的组成结构被从聚变的氢氦和光子转化为控制核心和晶能之后,恒星自身将不会再有周期性的活动,日珥与星冕将会长久的运行下去,同时它们不会再是高能电浆和带电离子流,而是相对于物质世界而言无形无质的晶能辐射。
晶能光芒正在沿着行星们地表流动,晨昏线扫过星球表面,而在仿佛正在被烧玻璃的行星地幔深处,直接连接奥术无尽之海的真理符文将会作为一个固定的“工业流程”将奥术能量塑造为永不枯竭的广域术式场,由于要达到星启堡垒和圣裁奥术枢纽舰所需要的超凡引导实在太过复杂,只有虚空锻炉和部分资讯塑造母机才有可能锻造不可再分结构体和闭环时间符文,因此大批量转化的星球要塞和晶能恒星实际上难以比拟真正的战舰。
但是它们都很重要。
虚空中,群星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