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资产管理时代的金融机构资管之道
- 杨军战
- 6257字
- 2021-03-28 12:14:20
第二节 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选择
一、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条件
所谓理财,简单说就是打理财富,也就是对居民手中的金融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与运用的过程。人们在积累财富的初期,更多的是满足自身消费需求,但随着手中的财富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手中的财富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一)综合理财规划的制定
1.综合理财的观念
要理解如何进行综合理财,投资者首先必须树立两大观念,即货币的时间价值和货币的风险价值。
①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正是由于货币时间价值的存在,导致明天的1元钱不及今天1元钱的购买力。当我们用今天的1元钱进行投资,获取了M的货币价值,我们希望能保证明天的(1+M)元和今天的1元钱同样值钱,也就是它们具有相同的购买力。投资者投资的目的不仅仅是实现财富的保值,即保证现有财富不缩水,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财富的增值,即增值性投资。
② 货币的风险价值,简单地说,即风险越高,投资者要求的收益越高,风险与收益正相关。这里给出两个方案:一是直接给你1元钱;二是有50%的机会获得2元钱,50%的机会无收益。当面临这两种选择时,人们往往选择方案一。因为人们在面临收益时都变得更加谨慎而小心,都不愿意冒风险。但是,如果把方案二改为:50%的机会获得1000元钱,50%的机会无收益,这时候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选择方案二。这就是货币的风险价值的概念,也就是说,货币投资是有风险的,需要承担的风险越高,对期望的收益也就要求越高。投资者进行每一项投资,都会衡量收益与风险是否匹配,即收益是否足够高,以达到足以对投资风险的补偿。
除此之外,投资者也必须要有理性止损的观念。股神巴菲特在谈到投资时有四句名言:选择长期成长的公司,等待好的价格买入,远离市场,长期持有。这也是他的“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的理念。但是需谨慎的是并不是只要长期持有就能获得收益,如果没有在好的价格买进,那么就不是价值投资,而是高位套牢。此时,投资者应该理性止损,少亏就是赚。
2.综合理财计划的制订
综合理财计划是一个全面分析、明确目标、制定方案、实施和检验的过程。
首先,投资者要全面认识自身的状况,这是理财规划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这包括自己的收入以及家庭其他成员的收入、收入的预期性、职业的稳定性、年龄等,同时投资者要清楚自己的风险偏好,不要做不考虑任何客观情况的风险偏好的假设,所有这些都会影响甚至决定投资者投资与否以及投资的方向和投资占收入的比重等。
其次,投资者要明确理财的目标。不同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会有所差异,然而处于不同年龄、不同事业阶段的同一个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也可能会有所不同。有的刚参加工作、比较年轻的投资者,可能会厌恶风险,因此希望财富保值;有的工作比较稳定、储蓄较多且递增的投资者可能会偏好风险,因此希望财富增值。
再次,投资者要合理制订理财计划。在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投资者需全面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风险偏好、投资目标等因素,制订出所有可能的理财计划;另一方面,就是要从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风险与收益对等的行动计划。这一步的工作需要投资者非常详尽仔细地进行考虑,大量收集整理自己的信息和理财产品信息,同时要做到可行可控。在制定好几套方案之后,根据自身情况与偏好选择一套方案执行。
最后,就是进入投资计划的执行阶段。即买入投资产品,这一步也往往是影响整个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有了一个成功的计划并不代表计划能被成功执行,执行得不好可能会大大影响规划的价值,不保证未来能获取预期的收益,因此要确保计划严格地被执行,直到达到既定的目标。这就要求投资者利用好现有的资金,把握市场动态,寻找最佳买入点投资,严格地执行拟订的理财计划,这是计划成功实行的保证。
计划成功执行之后,每隔一定时间还需进行周期的反思和检验。商业银行应该检验拟定的阶段性目标是否已经达到,如果没有实现,要检查哪里出现了问题,原有的计划是否需要改变。市场是千变万化的,我们每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的收支水平也在不断地变化,商业银行资金价值也会发生变动。因此,对一项投资绩效进行回顾是必须的,并可以以此对未来作进一步的预期。只有不断调整理财规划,才能更好地实现财务安全、资产增值和财务自由的目的。总之,理财规划需要阶段性的中间检验,并随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改善提高。
(二)理财产品的风险识别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仅要看重收益率的高低,尤其是实际收益率的高低而不是预期收益率,而且要看到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和明示风险。
1.合规风险
作为中间业务的理财产品业务在商业银行运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家银行都追求在此市场上有所突破,在业务增长过程中必然也会伴随合规风险。合规风险是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违反法律法规而导致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或客户投诉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它具体体现如下:首先,银行有个存贷比考核指标,为了完成此指标,通常要在月末、季末、年末等时点突击发行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这里会蕴含违规揽储的风险。其次,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在信托类、结构性理财产品投向受限的情况下,往往会通过委托贷款、债权转让等形式继续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这蕴藏了通过理财产品发行规避贷款规模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风险。最后,部分银行将基层员工存款考核指标与理财产品销售业绩联系起来,将理财产品的销售量折算为一定存款指标,并制定脱离实际的销售目标。在激励政策导向下,员工在营销理财产品过程中,容易出现承诺收益,将高风险产品销售给不适宜人群等违规现象。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履约能力下降或未能履约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投资者带来财务损失的风险。大多数理财产品并不存在信用风险,只有信贷类理财产品存在此风险。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向企业发放贷款,因此借款企业是否能够正常偿还贷款本息会直接影响到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会给该产品的投资者带来一定的信用风险。可以看出,基础资产——贷款资产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信贷类产品的信用风险大小。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子(利率、汇率、股价和商品价格等)的不利变动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这里举个股票风险的例子。股票风险是指由于股票价格的不利变动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如果理财产品收益与股票投资或股价表现没有关系,便不会存在股票价格风险。显然,面临股票价格风险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以及与股票价格挂钩的结构性产品。对于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其收益主要取决于一级市场申购价格和二级市场卖出价格的价差,二级市场价格高于一级市场价格越多(价差越大),投资者收益也会越大。由于2007年我国股市处于牛市,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曾在2007年到2008年发行量很大。两年间分别发行了236款、148款。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曾在市场上消失了一段时间,直到2009年6月随着新股发行的重启再次显现于市场。由于近几年股市的低迷,一直到现在,其发行数量都很少。
4.再投资风险
再投资风险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指由于理财产品存续期如果比较短,客户资金可投资时间比较长,则客户必然面临产品到期后再投资的问题。如果此时难以找到收益率高的产品,客户只能以低收益率去再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二是指有的理财产品银行可以选择提前终止的情形,终止之后客户获得的资金也会面临上述的再投资风险。
5.理财产品不成立风险
理财产品要成立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果理财产品销售期结束还没达到规定的募集金额,或者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由于市场状况出现预料不到变化,致使银行无法按照理财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向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银行有权宣布取消该理财产品,此时投资者面临的便是理财产品不成立的风险。
(三)了解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
1.理财产品的信息要素
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般要与银行签订理财合同。完整的理财合同由产品合约和理财产品说明书组成。其中,理财产品说明书对理财产品的信息要素作出了最完整的阐述,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必须认真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的各项条款,明晰银行理财产品的各项要素,在充分分析产品收益和风险的情况下作出投资选择。
2.理财产品的信息公告
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应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以作出买或不买的投资决策。而一旦投资者购买了理财产品,就应当随时关注银行网站的产品信息公告,以防止由于信息传递不畅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
3.理财产品信息的获取方式
(1)营业网点
投资者可在银行营业网点咨询相关人员,从而获取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地获取想要了解的各种信息;其缺点是会受到空间限制,需要投资者亲自到营业网点咨询。
(2)银行网站
投资者可登录银行网站查询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投资者可在任何空闲时间上网查询;其缺点是需要投资者自己搜索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3)客服电话
投资者可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咨询理财产品的相关情况。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既不受空间限制,又能直接询问产品信息;其缺点是银行客服人员对某些产品信息知之甚少,对某些问题可能解答得不够详细。
除上述方式之外,投资者还可直接拨打自己客户经理的电话咨询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另外还可以通过第三方理财服务机构了解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
4.银行理财信息服务的不足
① 信息准确度不高。在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中,部分理财产品的准确性不高,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敏感的信息,不少银行在信息披露时或是不披露,或是采用了模糊化处理。
② 信息及时性不够。部分银行在其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方面存在滞后性,没有及时更新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一般而言,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发行信息和到期信息披露较为及时,但在产品的运行信息披露方面则存在较大差异。国内部分银行对理财产品的运行信息采用按季度公布的方式。信息披露的不及时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甚至导致投资者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③ 信息完整性不足。在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中,还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完整,甚至缺乏某些重要信息。银行理财产品信息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理财产品说明的相关信息,如银行未披露理财产品的募集金额,未透露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二是缺乏理财产品管理的相关信息,如作为资产的受托管理人,只有少数银行披露了其向投资者收取的管理费用,大部分银行只披露了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而对其收取的管理费用只字不提。
二、各类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选择
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首先是要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解,在了解自己之后,投资者就面临着对理财产品的甄别和选择。在选择理财产品之前,投资者应对理财机构作出选择。
(一)如何选择商业银行
2012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有120家银行参与发行,合计发行31673款理财产品,包括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区域性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银行。不同银行在理财产品种类、服务、信息提供以及理财产品风险特征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例如,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以及绝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种类齐全,营业网点较多,信息渠道较为通畅;而部分区域性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则理财产品种类较为单调,营业网点较少,理财产品风险较低等;外资银行在理财业务中主要发展结构性理财产品和QDII理财产品,风险相对较高。
投资者可以银行理财能力评价指标为参考,对商业银行作出比较合理的选择。
1.理财产品发行能力
该指标以商业银行在报告期内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为评价对象,主要考评商业银行在报告期、近期和远期发行理财产品的能力与行业地位以及变化趋势。鉴于商业银行基本不公布理财产品的资金募集金额,该指标成为考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能力的重要指标。
2.理财产品实际收益能力
该指标以报告期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实现的收益为评价对象,主要考评商业银行管理理财产品的能力。通过对商业银行报告期内到期理财产品的收益进行汇总和分析,并通过对评价体系内的指标进行加权,作为考察商业银行管理理财产品能力的依据。
3.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实现能力
该指标希望通过考评和责罚机制,促使商业银行的预期收益能够回归正常的估值水平,使预期收益、预期最高收益能够尽可能成为现实收益而不仅仅是吸引眼球的符号。
4.理财产品创新与风险控制能力
金融创新在给金融市场注入无限新的活力的同时,其杠杆效应和连锁反应也给理财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该指标可以更为全面地考察和引导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和风险控制行为。
5.理财信息透明度
与国内其他理财机构相比,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非常低,这既不利于投资者和社会的监督,也不利于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信息透明度指标的考评有利于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置于投资者和社会第三方机构的监督之下,以促使商业银行更好地履行“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管理人职责。
(二)如何选择保证收益与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1.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选择
这里以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为例介绍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选择。保本固定收益产品的风险全部由商业银行承担,投资者无须承担产品的风险,其性质如同商业银行存款产品。因此在收益方面主要作两方面的对比:第一,与同类理财产品比较。在期限相同的情形下,选择年化收益率高的产品;对于不同期限的产品,同样选择年化收益率高的产品,但是需要考虑流动性要求。第二,与定期存款比较。投资者选择投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特别是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主要原因就在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能带来超额收益。
同时,保证收益理财产品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在选择时需要注意。例如,再投资风险、利率风险、违约赎回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产品不成立风险等。
2.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选择
(1)保本浮动收益产品
保本浮动收益产品的收益和风险主要由产品所投资的对象来决定,但是除了投资对象特定的风险之外,这类产品也有部分共同风险。投资者在选择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理解保本的性质。商业银行虽承诺保本,但保本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一般情形下,理财产品到期或者提前终止时,本金才能够获得保证。如果投资者提前赎回,则面临着本金损失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在选择长期的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时,应当做到与自己的资金需求相匹配,避免资金紧急需求时提前赎回产品进而造成本金损失。其次,注意预期收益概念。预期年收益率只是商业银行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和资产实际状况测算的收益率,并不是商业银行对投资者承诺的到期实际年收益率,这是与保证收益产品最大的区别。投资者的收益高低需根据理财期市场波动情况和资产状况进行判别,与市场风险、资产存在的风险等密切相关。最后,再投资风险、利率风险和产品不成立风险等理财产品的常规性风险同样存在于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中。
(2)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
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属于风险较高的一类产品,其风险不但体现为收益的不确定性,本金同样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这类产品,其风险特征主要依据其投资对象和市场、政策变化情形来判定,需要根据实际状况具体分析。
3.其他产品的选择要领
(1)外币产品的选择要领
由于国内外币投资渠道较少,多数投资者将外币存入商业银行。外币产品的出现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领域,目前外币产品成为市场中主流的产品之一。投资者在选择外币产品时,需要关注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投资期限的选择方面的问题。
(2)QDII产品的选择要领
QDII产品的资金主要运用于海外领域,包括证券市场、债券市场等。投资者在选择QDII产品时,首先需要了解产品的投资对象和运用领域;其次要了解风险;最后还要了解海外资金管理人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