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易》的思维方式

思维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自觉活动,思维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思维方式中进行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形式,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方式和方法。思维方式从总体上规定和制约着思维活动的方向和程序,从而规定和制约着思维能力的发挥水平,规定和制约着思维把握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思维方式的差异体现了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的不同,是影响一个人成就大小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只有用先进的思维方式武装人们的头脑,人便会从机体内迸发出自强不息的巨大能量。一个社会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就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变革旧的思维方式,建立新的思维方式,社会就会健康发展,财富就会如涌泉滚滚而来。《周易》能够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谋略中的谋略,从根本上说就得益于它特有的思维方式。《周易》的思维方式,是古而未老,它不仅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基础,也是今天中国人体验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式和方法,所以,研究《周易》的人必须深入发掘《周易》的思维方式,使之弘扬光大。

(一)取象思维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取象思维。所谓取象思维,就是以客观世界的特定实物的物象为工具,以认识、模拟客体的方式,使人由具体的事物领悟到抽象的事理的思维方式。取象思维是《周易》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系辞传》说:“圣人立象以尽意”,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也说:“汇象以成易,举易而皆象。”“象”即现象,《系辞传》谓之“见乃谓之象”。“立象以尽意”即通过确立“象”的办法,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念,并推论出深刻的义理。

尽管《周易》最早是以卜筮的形式出现的,但其内容实质却含藏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天地人之大道。程颐也说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周易》六十四卦中哲学思想和天地人大道的核心,都是通过“象征”形式表现出来的。我们在研读《周易》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形象思维这种方式,透过六十四卦的卦形、卦爻辞的外在喻象,领悟其内在的哲学思想和天地人大道。

《周易》的一切思想和内容均寓于“象”之中。《周易》把自然界、社会和人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都借六十四卦予以包容和表现。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河、草、木、飞鸟、走兽等;社会的农耕、狩猎、商贸、战争、祭祀等;人的男人、女人以及其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现象,身体上各部位的组织,喜、怒、哀、乐的情感等,可以说都能在六十四卦中找到。如乾卦取“龙”为象,乾卦的六条爻辞是:“初九 潜龙勿用。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 或跃在渊,无咎。九五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 亢龙有悔。这里记述“龙”的具体事物,不是单纯地写龙隐龙现,而是为了阐释与之相关的抽象事理,即通过记述“龙”的不同处境,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感悟事物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及其规律。

《周易》还选取了一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象”来说理,如归妹卦的六五爻辞:“帝乙归妹”;既济卦九三爻辞:“高宗伐鬼方”,还有旅卦上九就用了殷先人王亥丧牛于易的故事,如此等等。《周易》通过把古代故事和人物作为爻辞的具体内容,构造出了赖以达意说理的丰富的“象”,启发人想象,以领悟抽象的道理。

卦象更直接地体现了《周易》取象思维的方式。卦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三画八卦之象;一类是六画六十四卦之象。八卦来源于对事物的观察,《系辞传》上讲:“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卦象就是通过“ ”、“ ”的表意性符号三次不同排列组成了八卦,八卦卦象如表0-4所示。

表0-4

从表0-4中可以得知,每一卦可以取多种象,正因为如此,八卦才能包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象。所以《系辞传》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又说:“八卦以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八卦相荡”而生成六十四卦,即成“六画之象”,包含内外两个经卦,六爻画象天、地、人三才,初爻、二爻象地,三爻、四爻象人,五爻、上爻象天。有了“八卦之象”和“六画之象”,解释《周易》就有了可资遵循的思维方法。如咸卦卦辞:“咸,亨。利贞。娶女吉。”咸,是交感的意思,就像男子以礼下求女子成婚,所以说“娶女吉”。再如“乾”卦初九爻辞:“潜龙勿用”,就可以作出这样的解释:初九在内卦乾体的最下边,而初、二两爻象地,所以说龙潜藏在地下,暂时不宜作为,如此等等。这样的据象释意,就是因象而出的取象思维方式。六十四卦的象有表面的、原初的、延伸的、象征的、哲理的和奥秘的等多层含义,还有象外之象,只有经过特定民族文化熏陶的人,才能体悟到这些“象”中的意蕴,才能品味出其深远的哲学意境。

《周易》的取象思维还体现在其《象传》辞上,《象传》辞的核心就是“立象以尽意”,就是以“立象”为门径,把极为抽象的卦的真实意蕴,用一种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让人们更好地把握《周易》的思想内涵。如蒙卦本身很抽象,也很难理解,但是在《大象传》中,则明确地告诉人们:“山下出泉,蒙。”即蒙卦的抽象含义可以通过“山下出泉”这一具体形象表达出来:流水刚从山上下来,不知将流向何方,有蒙昧待启之象,所以“蒙”就表示启蒙教育。再如,晋卦其《象传》云:“明出地上,晋。”通过“太阳从大地上升起”这一具体形象,表示出“晋”乃上升之意。

象、数、理既然是同属《周易》的基本范畴,那么三者之间就必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正是这种“极其密切的关系”才把取象思维方式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由上述所论可知,象即万物之象,有大象、本象、广象、逸象、补象、参象、五行象、意象、应象、内象、外象等;数为消息盈虚、得失成败之数,如奇数、偶数、阳数、阴数、生数、成数、天数、地数等;理就是事物恰到好处的情由,如真理、道理、伦理、常理、义理、事理等。三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象由数出,《系辞传》说:“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同时,象繁数滋,推象知数,推数穷理。象与数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东西,而隐含的义理是理性思考才能领悟的道理。由象、数而解析义理,就是由事物的外在形式来认识其内容,由事物的存在状态来认识事物的属性,由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也正是取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包括中华民族史上文学和哲学的斐然成就,包括以四大发明为主的众多科技的发明与发展,都是受惠于以《周易》为源头的取象思维方式的。中国的文字就是取象思维创造的,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对象形文字作了这样的精解:“象形文字,先象后形”。老子认为“象”里“有物、有精、有信”,在其《道德经》中也对“象”作了深刻的阐解,如第21章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第35章的“执大象,天下往”;第41章的“大象无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画与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在“形与非形”“象与非象”中得到形神兼备的超越,正是在于古代艺术大师们在观察人与自然的“形”时获得了“象”的感悟。今人按照取象思维的方式研究《周易》,从《周易》中提炼、升华取象思维的精华和水平,并与其他思维方式融会贯通,也一定会有益于人类今天及未来文明的进展。

(二)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就是运用整体概念,从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周易》的整体思维方式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系统性,《周易》的整体思维是一种象、数、理多维编码的系统思维;二是全息性,《周易》的整体思维是知其一,就能由此而知全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窥见《周易》整体思维方式的一斑。

在《周易》的整体思维框架中,宇宙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大系统,是一个包括天、地、人“三才”乃至万物的大系统,据此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把人和自然界看作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把人和自然放在统一的整体结构之中来理解人事的吉凶,来寻求人存在的合理性。《周易》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产生于自然的,正如《序卦传》中所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天生人,人就理应顺应于自然,顺应于天地,所以《文言传》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系辞传》也讲要“崇效天,卑法地”,这说明人类只有效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才可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周易》又强调人在自然面前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系辞传》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探明自然规律的奥秘,是为了运用规律,利用自然,发奋进取,如乾卦《象传》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天地到人,又从人到天地,强化了“天人合一”整体思维模式的功效。

《周易》中无论是三爻卦还是六爻卦,都是一个整体,每一爻发生变化,整体都要变化。如乾卦第一爻变化就成巽卦,第二爻变化就是离卦,第三爻变化就是兑卦,如图0-20所示。

图0-20 乾卦的三爻变所生成的卦

六十四卦也是如此,乾卦各爻依次变化后就生成了以下各卦,如图0-21所示。

图0-21 乾卦的六爻变所生成的卦

在《周易》这个大系统中,有两个爻象——阴爻和阳爻,两个爻象排列而成八卦,八卦代表构成天地万物的八种元素,从而形成宇宙初始的有序的整体,这是《周易》包含的一个重要的整体自然观,也是《周易》整体思维最本原的体现。正如《庄子·天下篇》所说:“易以道阴阳。”《周易》正是通过阴阳的符号系统“”“”及其变化来体现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普遍、最根本的对立统一规律的。

伏羲的先天八卦图,旨在显示宇宙之本体及其功能,先天八卦图推演出了宇宙万有的体用合一的整体性功能。美国的数学家斯蒂思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伏羲把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作为问题,以先天八卦为其“转化了的图形”,从“思想上整体地把握了问题”,这种创造性的“解法”,就体现了整体思维方式的特点。

八卦再两两重叠而成六十四卦,具有先天的整体性。在数学上,八个不同的符号两两组合的数目就是六十四,不可能多,也不会少。六十四卦构成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物等的完整的宇宙世界,《易传》讲:“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整体思维贯穿于六十四卦的始终。六十四卦两两成对,六十四卦就是32对,从正反两个方面,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例如,“泰”“否”两卦卦形是() (),两卦爻画上下颠倒,意思也相反,但两者结合起来看,却是完整而具体地阐述了对立的事物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关系,即泰极否来、否极泰来,显示出了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老子引易入道,《道德经》中两两对反的概念竟有八十五对以上:同异、无有、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美、虚实、弱强、盈冲、动静、天地、开阖、荣辱、古今、清浊、曲全、弯直、洼盈、敝新、多少、静躁、轻重、结解、救弃、雌雄、荣辱、行随、嘘吹、强羸、载隳、壮老、祥恶、左右、吉凶、歙张、废兴、取与、厚薄、实华、盈竭、生灭、贵贱、明昧、近远、存亡、阴阳、坚柔、得亡、成缺、巧拙、辩讷、生死、寒热、母子、牝牡、亲疏、利害、正 奇、祸福、善妖、大小、终始、怨、治乱、智愚、先后、上下、俭广、进退、主客、彼此、损益、正反、天人、成败、舍得等。这些富有哲理的语言和生活常识都是《周易》先天八卦图和六十四卦两两成对这种“物性相对”规律的体现。

六十四卦的单卦,也各成一个整体,每一卦体现一个中心,从初爻到上爻是一个渐进的系统过程,具有整体思维的特点。例如,艮卦:“初六 艮其趾,无咎。利永贞。六二 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九三 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六四 艮其身,无咎。六五 艮其辅,言有序,悔亡。上九 敦艮,吉。”此卦各条爻辞以身体部位为取象,由“趾”到“腓”(腿肚)、“限”(腰部)、“身”(胸腹部)、“辅”(脸部),最后到“敦”(头部)。再如,渐卦:“初六 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六二 鸿渐于磐,饮食 衎衎,吉。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六四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九五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上九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各条爻辞之间以鸿鸟飞行为共同的取象,经由河岸、磐石、山丘、上木、山岭到大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从整体上阐发了事物循序渐进、发展变化的完整过程。而且一卦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不同的整体性。如乾卦,既可以从生活境遇的方面,发现君子不同遭遇的生活过程的整体性;又可以从伦理道德的方面,发现君子修养身心过程的整体性;还可以从星象演变的方面,发现季节变化的整体性。

由上述可见,在《周易》的整体系统中,其部分、子系统,甚至最小的单位都包含或潜在地包含整体。《周易》的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对儒家、道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决定性的深远影响。传统哲学中的“仁”“道”“气”“知”“行”“理”诸范畴,都有整体性思维的根基,中国人之所以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概出于此。

(三)模糊思维

所谓模糊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思维的过程中,以反映思维对象的模糊性为特征,通过使用模糊概念、模糊判断和模糊推理等非精确性的认识方法所进行的思维。模糊思维的内涵没有明确的界定,给人以很大的解释空间或联想余地,模糊思维里有分析,却不以分析为主,它讲究“悟”。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周易》的模糊思维方式。

1.《周易》取象含义缺乏清晰性

《周易》取象庞杂,又一卦多象,交叉重复,很不清晰。如乾卦,就代表天、君、父、男、刚健、动等;震卦代表雷,雷在天上一打也代表“动”;巽卦代表风,风吹过来草也在“动”。乾卦取象公马,坤卦取象母马,这又出现雌雄的问题。乾卦还取象良马,巽卦还取象瘦马,这又出现优劣的问题……取象越多,它的模糊性就越大,这就给解释卦爻辞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即使是同一卦,不同的人的解释也不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2.《周易》的概念非常模糊

在《周易》中,不存在清晰明确的“概念”,八卦是《周易》的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没有明确的界定。概念的内涵是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定义是明确概念的内涵的方法,审查八卦的“概念”都没有准确的定义,都是模模糊糊。概念的外延是具有概念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八卦的指代物,并不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而完全是感觉的结果。因而八卦的指代物也不是严格的“那些事物”的那个类,有很多是似是而非的。

3.《周易》的占断辞具有不确定性

《周易》中的占断辞,如“吉、凶、悔、吝、咎、利、不利”等,与卦爻辞之间缺乏详细的论证,而是靠人的主观想象来臆断,这样就具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泰卦卦辞:“小往大来,吉,亨。”“小”和“大”并没有明确的具体指代内容;为什么“吉”,也没有进行论证。还有,《周易》一卦六爻位又分为天、地、人。初、二为“地位”,三、四为“人位”,五、上为“天位”。二与五居中位,故“二多誉”而“五多功”;三与四为人位,与天位、地位相比,处人位要艰难许多,故“三多凶”而“四多惧”。为什么“多誉”“多功”“多凶”“多惧”,没有定性的研究;“多”到什么程度,也没有进行定量研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4.《周易》的卦爻辞带有模糊性

《周易》的卦爻辞文字简短,缺少必要的叙述,又加之年代久远,在解释上往往见仁见智,模糊性很大。如乾卦卦辞中“元亨利贞”四个字,就有“春夏秋冬”、“万事亨通,有利于占问”和“元始,亨通,和谐有利,正固持久”的不同解释。又如,坤卦六二爻辞:“履霜,坚冰至。”人踩在霜上,想到坚冰就要到来了。由此可见,其反映的并不是确定的逻辑推理关系,而是一种经验性的认知,你可以作这样的解释,也可以作那样的解释。再如,大过卦九二爻辞是:“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九五爻辞是:“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枯杨生稊”“枯杨生华”这种自然界反枯为荣的现象似乎和社会生活中的“老夫得其女妻”之间有某种联系,和“利”“无咎”“无誉”之间也有某种联系,但是这种联系不是建立在严密逻辑论证的基础上,而是靠想象推论的,因而带有很大的模糊性。

模糊思维以定性分析见长,可以用定性分析的语言,简明、规范、扼要地表达客观事物的规律。模糊思维不是“非此即彼”的求证,而是善于多角度考虑问题,善于在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特别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特征进行概括,估测事件的进程,做出近似的、灵活的结论。爱因斯坦对中国古代人做出了和西方科学一样的成果感到惊讶,他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部做出来了。”这“全部做出来了”,就是模糊思维魔力作用的结果。世界本身是模糊的,人脑的思维机制本身也是模糊的,思维的极致不是精确而是模糊,不精确处蕴含着极大的活力和创造性。电脑之所以没有创造性,就在于电脑只能按照人编好的程序进行确定性的理性思维。《周易》所创立的古老的模糊思维,尽管需要经过理性思维的洗礼,但在今天,这种模糊思维方式不仅有独到的应用价值,而且人类思维的现代发展,不是走向精确,恰恰是向模糊挺进。

(四)权变思维

所谓权变思维,就是指思维主体根据面临的不同情况和境遇,审时度势、权衡得失、随机应变的思维方式。《周易》的核心思想就是“变易”,《周易》以“易”名书,就含有了变化之义。司马迁说:“《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孔子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周易》中的变通观是古圣先贤们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深刻体悟后得到的认知,并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自古以来,政治家用《周易》权变思维方式治国理民,兵家用其克敌制胜,外交家用其游说斡旋,医家用其辩证施治,商家用其经商兴企等。权变思维已经成为人类一种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中华民族也成为最富有“权变”智慧的民族。

《周易》认为:世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无物不在变,无时不在变。《周易》丰卦《彖传》云:“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事物内部存在着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二者的相感、相摩、相济就是事物变化的原因。阴阳两种力量又可以用刚柔来表现,所以《说卦传》说:《易》作者是“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就是设阴阳两个爻画“”“”为变化之母,画八卦以代表万事万物的变化,推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以囊括纷繁复杂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

《周易》的权变思维方式源自于宇宙的阴阳变化,六十四卦就是由“”“”两块基石构成的排列组合图式而涵盖变化万千的思维模式。对此,《系辞传》说得很通透:“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周易》中变通的思维方式贯穿于六十四卦始终,六十四卦每一卦都含有变通的思想,乾坤两卦是宇宙、社会变化的总概括,其余六十二卦则是具体的展开:屯卦象征“物之始生”,既济卦象征事物发展圆满、成功,未济卦象征结束和新的变化的开始,如此等等。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系辞传》对此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周易》不仅认为事物都是变化的,而且特别强调事物的变化具有日日更新、永无止境的特点。《系辞传》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为盛德,生生之为易。”意思是,阴阳与万物皆新陈代谢、生生不已,这就是变易。一切事物都是变通的,都具有变通的特征,所以《系辞传》又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周易》中的权变思维方式,体现了阴阳变易的普遍法则:“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应当发生变化;经过变化,事物才不会僵滞;只有不僵滞,它才能永葆生命力。《周易》不仅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变通的,而且把这种变通应用到人类社会,反复强调根据大自然的变化来安排人事活动,所以《系辞传》又讲:“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周易》用变通的观点谈自然、谈人事,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华民族心理素质与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孟子的“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的执经达变思想和孙子提出的“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功,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等因时因地制宜的兵家权变思维,不敢断言都是源自于《周易》,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是与《周易》的权变思维方式一脉相通的。今天,研究《周易》的权变思维方式并善加掌握运用,对指导社会实践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五)循环思维

所谓循环思维,就是一种注重事物的相互转化,认为事物发展变化呈现出一种循环状态的思维方式。《周易》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的事物都具有循环性的特点:阴极就要转向阳,阳极就要转向阴,如此循环不已,如天体运行、日月升落、四季更替、昼夜更替等。

周文王的后天八卦图,就充分体现了《周易》的循环思维方式。周文王在伏羲氏先天八卦图的基础上,又继续详细考察,认识了宇宙间的众多事物,另行组合而成后天八卦图。与先天八卦图讲“对待”有所不同,后天八卦图讲“流转”,主旨在于说明宇宙万物的循环运行及作用。关于这一主旨,我们从后天八卦图与五行循环圈中能够看得更清楚,如图0-22所示。

图0-22 后天八卦图与五行循环图

后天八卦的属性除了保留先天八卦的属性外,又增添了五行的属性。由于金生水,雨水又自天而落,故乾卦赋予了金的属性;兑为泽,泽纳水,泽生水,故兑卦也赋予了金的属性;坤为地,地由土所组成,故坤卦赋予了土的属性,西周处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其周围大都是土山,故艮卦也赋予了土的属性;震为雷,春雷一动,草木开始萌发生长,故震赋予了木的属性。巽为风,树木在风吹中开始生长,故巽卦也赋予了木的属性。离为火,南方炎热,故把离卦放进去;坎为水,北方寒冷,把坎卦放进去。如此,八卦的每一卦都有了五行的属性。

后天八卦图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即序数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五行循环圈,是转化自后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的运行是以离九(☲)坎一(☵)为轴,以五为轴心而周而复始地循环运行;五行循环圈是以火(☲)上水(☵)下为轴,以土为轴心循环往复的。地支十二个,正好配五行,除了配金、木、水、火四行用了八个,还有四个丑、辰、未、戌,分别在四个方向渗入一个土,形成顺方向的生生不息循环。可见,五行循环圈就是先天八卦图循环思维方式的体现和扩展。

六十四卦的卦序排列,呈现鲜明的有序性和循环性。六十四卦并不是六十四个符号的简单拼凑,而是一个相互关联,首尾相顾,循环不息的整体。从乾卦开始到未济卦,以有序的运动为其内在机制,排列成一个首尾相连的大圆圈,体现了大自然的运行由潜藏酝酿生机,萌芽生长,奋发茁壮,欣欣向荣,经过各种艰难考验,到达开花结果的极盛时期,然后由盈而亏,返回原始,重新开始,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反映出《周易》思维的循环性。

《周易》中的循环思维,体现的就是“物极必反”的矛盾转化规律。当事物发展到了极限,就要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变。从八卦到六十四卦都反映出了“物极必反”这一对立转化规律作用下的循环思维思想。如乾坤两卦象征刚健与柔顺的对立转化;既济与未济两卦象征既成与未成的对立转化;泰否两卦象征通泰与否闭的对立转化。泰卦九三爻辞说的“无平不坡,无往不复”,以及《周易》中的“泰极否来”“否极泰来”等观点,都是循环思维的一种体现,如图0-23所示。

我们再来研究十二消息卦所体现的循环思维方式。十二消息卦(也称十二辟卦),从时间上看,历史的渊源很长,干宝注《周礼》所引《归藏》文字中就有十二辟卦之说;从重要地位上看,《易纬》的作者郑玄说:“辟卦为君,杂卦为臣,四正为方伯。”意思是,十二消息卦的地位相当于“君主”,统领其他杂卦,是六十四卦的主干部分,是纲领,是精华脉络。

图0-23 乾坤、泰否、既济未济对立转化循环图

在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为“息”。十二消息卦就是由“坤”和“乾”两卦各爻的“消”“息”变化而来的,如图0-24所示。

图0-24 十二消息卦循环图

十二消息卦,它们是有严格顺序的: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从复至乾,阳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阴爻逐渐减少,表示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为阳息阴消过程:从姤至坤,阴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阳爻逐渐减少,表示阴气逐渐增强,阳气逐渐减弱。为阳息阴消过程。从复卦开始一阳生,渐次阳爻逐一增加,到临、泰、大壮、夬、乾,至乾为纯阳,而为阳之极。自姤开始有一阴生,渐次阴爻逐一增加,到遁、否、观、剥、坤,至坤为纯阴,而为阴之极。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周而复始,变化无穷。

用十二个消息卦各配一个月,刚好对应十二个月,再配以十二生肖排序之月份即为:复主十一(午)月,临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壮主二(卯)月,姤主三(子)月,遁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观主八(酉)月,剥主九(戊)月,坤主十(亥)月。由阴及阳,再由阳及阴,形成一年循环周期,就是一个古人称道的“交接无痕”的“阴阳轮转”。十二消息卦中不仅和十二个月一一匹配,而且重视对二十四节气的标注。反映从一元复始,到更新完备的循环过程,具体内容是:复卦的初六爻对应冬至,大壮的初九爻对应春分,姤卦的初九爻对应夏至,观卦的初九爻对应秋分。再细分一下:临卦六三对应大寒。泰卦九五对应雨水。夬卦六三对应谷雨。乾卦六五对应小满。遁卦九三对应大暑。否卦六五对应处暑。剥卦六三对应霜降。坤卦六五对应小雪。如图0-25所示。

图0-25 十二消息卦与十二月和二十四节气图

从图0-25中可以看出,十二消息卦的研究方法是由粗及细、由干及支,这对中国历法的形成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二消息卦与气历的对应关系表现出的阳去阴来的“消”和阴去阳来的“息”,这种一反一复,也是万物消长盛衰、周而复始的规律。因此,《周易》这种循环的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心通万物”的思维方式,掌握和运用好这种思维方式会帮着人们在困苦危难之中,始终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希望,从不消沉,永远处于生生不息的奋斗进取之中。

掌握了上述《周易》的基本内容、表达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就找到了进入《周易》殿堂的门径,了解了整个殿堂的框架,就能帮助人们很好地解读《周易》深奥的经文,破解这部千古之谜的“天书”,汲取永不枯竭的智慧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