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称呼

在与人初次见面时,我们总要先打招呼,此时如何称呼对方是十分关键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对人的称呼也是一种礼仪的展现,我们对于亲人、朋友、同事的称呼都有各自的划分,如亲切些的“老哥、老弟”,严肃些的“同窗、同僚”,尊重些的“老师、领导”,然而对陌生人的称呼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选择一个合适的称呼,看来似乎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然而,却在口才艺术中,它是一个不可掉以轻心的关键。

有一次,李老师应邀到少年管教所进行青少年心理辅导,可是,当他面对台下几十个少年犯时,竟不知道如何开口。如果称呼对方少年犯,难免引起台下那些孩子的逆反心理,这会使辅导起反作用,可是称呼“朋友们”“孩子们”也不是十分合适。李老师想了一下,最后决定以“误触法律的少年朋友们”作为开始。谁知这一称呼居然起到了神奇的效果,这些少年犯听到李老师如此特别地称呼他们,一时间都专注地听他讲话,有的人还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不用说,这次辅导是十分成功的。

李老师的成功,在于他针对不同的听众属性选择了适当的称呼,这比千篇一律地称呼对方“朋友们”“孩子们”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当我们在与陌生人交流时,不妨选择一个合适的称呼作为开始。

这天是王先生的生日,王太太特意来到一家高档商场,想给老公买个名牌钱包。走进某知名商场后,精美的装潢、舒缓的慢摇乐曲,以及空气中似有似无的兰花香味,都让王太太觉得很享受。她走进某男士皮具店,身着职业装的男服务生立即笑脸相迎,谁知,他一开口就让王太太退避三舍。

“亲爱的,你想看看什么呀?”

王太太一个劲地摇头,转身就走了出来,“天呀,虽然他服务态度不错,但他这么称呼我真受不了啊!”

虽然有的女性喜欢听服务生称呼她“美女、亲爱的”之类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开始就接受这么“热情”的称呼。

“您好,欢迎光临某某皮具店,我们店新到了一批男士高档钱包,都是当季的新款,需不需要我为您介绍一下?”

“哦,好的,我想看看钱包。”

“敢问一下您怎么称呼?”

“叫我王太太就好。”

“好的,王太太,请问您要选钱包送给谁呢……”

与人初次见面时,称呼是拉近自己与陌生人距离、解决尴尬的最好办法,但有时也要注意称呼是否适宜对方。一般来说,对男士称呼“先生”问题都不大,但对女士的称呼选择就要费些心思。由于时代的特性,某些称呼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已经不适合用来称呼人,如“小姐”“老师”等原本很显示地位身份的词语,现在也都不宜轻易出口。

有一位口才卓越的企业家曾和大家分享过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心得,他告诉我们,当面对不同职业、性别、年龄的人时,务必要选用一个适当的称呼作为开始。面对年轻些的人,你可以直呼姓名或称呼他“年轻朋友”,这能让对方感觉与你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面对职业鲜明的,如医生护士之类的,称呼其“白衣天使”更使得尊敬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不如坦诚地问一下对方希望自己如何称呼,这不仅避免了不适的称呼引起对方反感,也表示了你对他的重视和礼貌。

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不仅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体现着双方关系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