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
- 孙健家主编
- 5572字
- 2021-03-29 15:50:05
3.2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现状、特征与挑战
3.2.1 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各方对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日益重视,现已有许多科研单位、高校的科研人员进行质量风险控制方面的研究,一些权威专家组成的专业质量风险控制机构也做了大量工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有效途径。为了建立健全覆盖我国城乡发展的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法律体系,确保工程质量顺利达标,我国各相关部门多措并举,于1979年经批准成立了中国质量风险管理协会,并先后于1993年和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这些法律的顺利实施,标志着我国质量风险管理法律体系已经逐步趋于完善。21世纪初,建设部又提出了“建立并推行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的要求,为工程建设企业加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目前,通过这些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时,质量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的质量风险进行管理。这是因为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大量的资源都在施工现场进行优化配置,造成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承担了巨大的质量风险。因此,从保证质量前提出发,需要对质量体系防范点、质量检验方式和质量风险管理方法等进行选择,通过“人、机、料、法、环”诸要素的质量保证等措施,以及隐蔽工程检查、预验收、阶段验收、竣工验收等质量检查检验环节,做到恰如其分的质量风险管理策划及其安全细致的实施,从而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现质量缺陷问题。近几年,随着工程建设项目质量风险管理逐渐得以高度的关注,我国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不断增加,大致可以将其分成五大类。
(1)一般技术管理方法,包括对图纸进行会审,即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和技术复审等;
(2)试验方法,包括材料试验、施工试验、结构与构件试验等;
(3)检查验收方法,包括预验收、隐蔽构件验收、单项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材料验收、机械验收等;
(4)管理技术方法,包括数理统计法、筛选法、图表方法和全面质量风险管理方法等;
(5)多单元控制法,包括操作者自我控制、项目经理控制、设计单位控制、分包企业控制等。
比较而言,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铁路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高速铁路建设项目作为我国重要的大型基础设施,加强质量风险管理是保证其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对高速铁路的质量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的质量风险管理也随着经验累积正在逐步加强和完善。2008年,在京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后,铁道部提出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管理要求,其中将质量放在首位,作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2012年,为贯彻落实铁道部党组关于在全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决策部署,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出台了《关于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2012年全路初步建立起职责明确、程序清晰、实用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运行机制,2013年基本建成机制健全、科学高效、管理规范、覆盖全面的铁路安全风险控制体系。与此同时,各铁路局也在各管辖范围内进行了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质量风险管理的有益实践,对相关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都编制了风险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设立了风险管理机构,划分了管理职责,确立了工作人员责任。
3.2.2 特点与难点
3.2.2.1 高速铁路项目的特点
(1)网(络)运(营)合一
与水运、空运和公路运输不同,目前铁路的路网和客运运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较难测算单一项目经济效益和财务效益。
(2)长期使用
铁路项目的贷款主要由车辆购置贷款和路网建设项目贷款组成。车辆使用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上,路网使用年限可长达几十年,如维修更新得当,甚至更长。
(3)较长时期内仍具有优势但受其他方式的影响较大
高速铁路具有长距离、大运量、低成本、污染少、安全快捷的特点,适用于全天候运输要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有较大空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进一歩提高,我国高速铁路旅客运输的绝对量会有较大增长。
3.2.2.2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的一般特点
(1)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与其他工程项目施工相同,高速铁路工程项目存在着自身的风险,其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施工中的风险不会随着工程参与人员的意愿而发生任何转移。
(2)风险的可变性
由于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的周期一般较长,其施工里程、建设工期比较长,而且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在室外环境下进行,受到天气、自然环境、不明地质状况、施工技术、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可变性,其风险的大小、出现的可能性等都会随着这些外在的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风险的可转移性
按照现有高速铁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特点,铁路项目的总承包者承担着项目的总体风险,然而可以将一些没有优势的子项目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这也会将相关的施工风险转移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
(4)风险的可控性
高速铁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及工程参与人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对于娴熟的工程人员来说,通过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的现场管理、适当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方法,以及工程人员自身的工程经验等,都能有效地控制风险的产生及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程度。
(5)投机风险的可利用性
投机风险是指可能产生收益或者会造成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所导致的结果有三种情况:获得收益、没有损失、遭受损失。对于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由于专业分工的不同,其建设施工都是由许多单位一同完成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只要善于利用上述投机风险,就可能创造出获利的机会。
3.2.2.3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的特殊特点
除了上述一般特点之外,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还有与其自身特性相关的特殊特点。
(1)潜伏期长
高速铁路项目中车辆使用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上,路网使用年限可长达几十年,如维修更新得当,甚至更长。因此,如果存在质量风险,其一般贯穿高速铁路工程从建设到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其风险潜伏期很长。
(2)隐蔽性强
一方面,高速铁路建设工程的项目类型众多,包括了既有线改扩建工程、隧道工程、跨既有线铁路桥梁、跨高速公路桥梁、跨通航河流桥梁、箱梁制造及运架梁工程等,再加上施工环境多变等,造成工程质量风险多种多样,难以全部识别。另一方面,由于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的周期一般较长,且其施工受到天气、自然环境、不明地质状况、施工技术、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即施工环境具有显著的可变性,这很有可能导致其质量风险的大小、出现的可能性等都会随着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加剧质量风险的隐蔽性。
(3)难以测度
由于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的潜伏期长、隐蔽性强的特点,导致了该质量风险的难以测度。首先,质量风险因素的辨识及其主次分析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其完整性、合理性取决于个人专业素养,使得质量风险的测度难以普及化,造成其测度难。其次,质量风险的危害程度往往是通过主观臆测来定性确定,很少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确定,这导致了其定量测度难。最后,目前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模式比较陈旧,管理环节呈离散性,造成其测度无法标准化和规范化。
3.2.2.4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的难点
对于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而言,如果能抓住项目本身的特点及其质量风险的特性,提前对质量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及时采取防范及相应的措施和策略,就可能尽量减少或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或损害。高速铁路项目的自身特点及其质量风险的特性决定了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的管理比传统的风险管理有着更多难点。
(1)职责划分不清晰
由于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事件的成因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管理部门众多当、,,某一质量风险事件发生时,很有可能发生责任权限不明的问题。
(2)缺乏定量评价
质量风险事件的定量评价是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亦是目前管理的不足之处之一。本书将探讨引入科学、合理、方便、实用的质量风险定量评价方法。
(3)把控难度高
如何有效把控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的成因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质量风险事件本身又具有隐蔽性及潜伏性。因此,本书将探讨如何采取科学、合理、方便、实用的风险管理手段,全面识别质量风险事件,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监控措施将质量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甚至消除质量风险。
3.2.3 管理思想与发展趋势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正处于试行和探索阶段,在管理制度建设、管理手段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当前新的发展趋势下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根据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工程的特点和建设管理体制的特性,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隐患问题本质上就是一种风险,它具有潜伏期长、隐蔽性强、难以测度的特殊性,以及管理职责难以清晰划分、缺乏定量评价手段、把控难度高等难点。因此,本书将风险管理思想引入到质量管理之中,有针对性地提出质量预防性管理的思想——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思想,并据此给出如下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3.2.3.1 增加质量追溯机制
质量追溯机制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每完成一道工序或一项工作,都要记录其检验结果及存在问题,记录操作者及检验者的姓名、时间、地点及情况分析,在产品的适当部位做出相应的质量状态标志。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要建立质量追溯机制,成立由相关业务处室、设备管理单位、项目参建单位参与的领导小组和专业管理组,明确工作职责和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诊断和协调解决问题,对工程质量验收进行进一步检查,对遗留问题和对新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保证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质量,解决质量风险潜伏期长的问题。
3.2.3.2 引入风险管理思想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具有隐蔽性的特征,使得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难以达到质量要求,因此需要引入风险管理的思想来进行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引入风险管理能够提前预判质量隐患,制订相关措施预防质量问题,解决了质量问题隐蔽性强的难点,保证了高速铁路工程的质量合格。
3.2.3.3 建立质量风险数据库
对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质量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建立质量风险数据库,即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核对表,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与监控方法。这样,对于工程管理人员而言,仅需要对照质量风险数据库中各个条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即可,省去了工程管理人员按照自身的工程经验来判别工程项目质量风险和如何解决的步骤,从而避免了由于质量风险难以测度和工程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导致的质量风险识别遗漏与应对不妥的情况。通过建立质量风险数据库,解决了质量风险难以测度的难点,使工程人员能够全面、准确地实现质量风险管理。
3.2.3.4 建立完善的质量风险管理政策法规
完善的政策法规是高速铁路建设工程实施质量风险管理的制度保障和指南方针。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有关质量风险管理的法规政策无法满足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建设形势,主要体现在工程保险与担保的制度相对滞后;行业信用体系有待构建;外部监督体制有待建立。
3.2.3.5 提高全面质量风险管理的意识
当前,部分在建高速铁路的风险管理仅注重安全风险管理,其建设单位制订的风险管理办法多是针对安全风险进行管控,忽略了质量、进度、财务等其他项目目标的风险管理,而安全、质量、进度、财务等方面的风险管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对于高速铁路建设工程项目质量风险,需要从系统、全局的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管理。据此,高速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所有参建单位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全面质量风险管理的思想意识,使质量风险管理思想深入全体员工的工作意识中。
3.2.3.6 重视质量风险管理的过程控制
目前,在我国部分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的决策分析和质量风险管控中,还是停留在简单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主要表现在:风险识别的范围不够完整,以至于识别的风险因素不全面;风险评价的工具过于单一,评价的结果与实际差别较大,使风险评价出现失真性;风险控制的手段较为落后,不能满足高速铁路的建设形势。因此,高速铁路建设单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质量风险管理的过程控制水平。
3.2.3.7 改进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当前,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应用的技术与方法比较传统,不能完全适应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形势。首先,风险识别与评价多数还停留在定性方法上,缺少适用的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其次,规避和化解项目风险的方法单一,风险管理的方法落后;最后,风险防范的工具应用不够全面,不能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而高速铁路的建设规模巨大,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较高,落后的风险管理方法与技术必然会降低风险管理水平。
3.2.3.8 信息化应用的普及深入
现阶段,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信息化应用还有许多改进之处,其具体表现为:高速铁路建设单位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投入大量建设资金购买先进计算机硬件、软件,但收效不大;信息化建设缺少组织体系的保障,缺少职责明确的组织机构,不能把握信息化与高速铁路建设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的管理需求之间的关系,致使信息化建设目标不明确、建设无计划、信息化资金没有保障,无法保持信息化的持续进行;全员培训流于形式,全员培训只注重了操作技术方面的培训,对培训效果缺乏检验和考核,使员工缺少对信息化的全面认识。
3.2.3.9 可视化在质量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将关键质量风险点、质量风险应对措施、质量风险责任人等相关重要信息在施工现场展示,不仅能督促相关职责部门时刻关注风险点,而且从长远来看,能够促使相关部门提升质量风险管理水平。
3.2.3.10 引入系统工程思想和动态管理方法
为应对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中的难点,应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还要积极引入系统工程思想及动态管理方法。
3.2.3.11 增设质量风险事件预判环节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项目质量风险事件众多,通过增设质量风险预判环节,在质量风险识别开始前,召集专家提前对质量风险关键点进行预判,以实现实时把控关键质量风险,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