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

五年来,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专项规划,在促进总量平衡的同时,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启动了一批重大专项。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得到加强,取得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超级杂交稻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从2002年的128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66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1.07%提高到1.49%。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649亿元,跃居世界第三位,比2002年增长1.56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1%,比2002年提高1.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带动性日益明显,加快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步伐。

二是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国务院制定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部门制定了落实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发展的政策。服务业重点领域规划和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国家对服务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鼓励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五年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商贸服务、房地产、旅游、社区服务等发展加快,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装备制造业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依托重点工程,积极推进燃气轮机、大型核电机组、新型船舶、铁路动车组等重大装备的研制和国产化。大型薄板热连轧成套设备、60万千瓦电站自控系统、大型电站空冷系统等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取得突破,百万吨乙烯装备国产化依托工程开始启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虚拟轴机床等一批国产高档技术装备逐步进入市场。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3.4万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9.6万亿元,利税由2526亿元增加到6724亿元。

四是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经过五年的努力,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一度供求紧张的状况明显缓解。2007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3.7亿吨左右标准煤,比2002年增加9.3亿吨,煤炭、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75.9%、12%和108%。电力装机由2002年底的3.57亿千瓦增加到7亿千瓦以上,五年新增装机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到2002年50多年的总和。交通运输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五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增加6100公里,快速铁路运输系统全面启动。“五纵七横”国家公路网主骨架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骨架初步形成。五年新增公路19.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万公里。港口发展步入良性机制,建成百万吨级以上泊位568个。2006年底民用航空航线里程达211.4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29%。新增电信用户4.94亿户。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工程建成投产或开工建设。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全面投产,南水北调工程进展顺利,溪洛渡水电站、红沿河核电站、京沪高速铁路和千万吨级炼油厂、百万吨级乙烯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等。这些重大工程关系全局,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将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淘汰落后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把淘汰行业过剩落后产能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出台了水泥、电解铝、电力、钢铁等13个行业的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依法关闭了一批小火电、小钢铁、小水泥、小煤矿。五年累计关闭小煤矿1.12万处,关停小火电2157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659万吨、炼钢产能3747万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8700万吨。电解铝行业自焙槽、钢铁行业平炉炼钢已全部淘汰,水泥湿法窑大部分已停产或拆除,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超过50%。

六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积极推动钢铁、有色、煤炭、建材、汽车、纺织等行业兼并重组,支持煤电、煤电铝企业联营。2006年,汽车行业前十家企业的产值比重达到83.9%,比2002年提高2.4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年产500万吨以上企业比重达52%,比2002年提高16个百分点;前十位玻璃企业生产集中度达50%,比2002年提高17个百分点。煤炭、建材、冶金等传统行业形成了一批有带动力、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2006年,工业企业集团拥有资产16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的55.8%;实现利润总额91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6.8%。

七是不同所有制工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国有、集体工业比重下降,国有工业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行业仍占重要主导地位。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产值比重由2002年的21.5%下降到2006年的15%,集体工业比重由2002年的11.7%下降到2006的3.9%;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石油天然气开采、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煤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冶金等领域的比重分别为98.9%、90%、75.6%、66%、50.2%和43.1%,处于绝对控制地位。私营和港澳台、外商投资工业比重大幅上升。2006年,私营和港澳台、外商投资工业产值比重分别为21.2%和31.5%,比2002年分别上升9.5和2.2个百分点。

八是不同区域工业全面较快发展。2006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分别为21.3万亿元、21.2万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9倍;中部地区为4.4万亿元和4.3万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9倍和2倍;西部地区为3.5万亿元和3.48万亿元,分别增长1.9倍;东北三省为2.44万亿元和2.42万亿元,分别增长1.6倍和1.5倍。东中西部发展速度几乎同步,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张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