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就如何最好地教会学生培养坚毅达成一致意见吗?
·教品格而不谈品格
·称之为“教”合适吗?
因为坚毅、好奇心、自控力、乐观精神和自觉性等非认知性品质通常被粗略地描绘成“技能”,那些急于在其学生身上开发这些品质的教育者们很自然地就倾向于将它们与那些我们已经知道如何传授的技能(如阅读、计算、分析等技能)同样对待。随着非认知技能的重要性受到更为广泛的承认,对于一种能指导我们帮助学生开发这些技能的课程、教科书或教学策略的需求也在增长。要是我们能在如何最有效地教授勾股定理这一问题上统一意见,那我们难道就不能在如何最好地教会学生培养坚毅方面也达成一致吗?
然而,实际上,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有些学校已经开发了一些教授品格的力量的综合方法,而且在全国各地的课堂上,老师们正在跟学生们更多地谈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等品质。但是我在《品格的力量》一书里所进行的报道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矛盾现象:我所遇到的许多看起来最善于培养学生非认知能力的教育者们,却从来没有在课堂上提起过一句关于这些技能的话。
比如我在《品格的力量》中所详细介绍的国际象棋教练伊丽莎白·施皮格尔(Elizabeth Spiegel)。她在318初级中学教国际象棋,该校是布鲁克林一所传统的非磁石公立学校(non-magnet public school),主要招收来自低收入有色人种家庭的学生。正如我在那本书中所描述的,她将318初级中学国际象棋队变成了一支很有竞争力的强队,经常能击败那些更财大气粗的私立学校国际象棋队,并获得全国冠军。看着她工作,我很清楚,她不仅在教学生们国际象棋知识,她也在向他们传递一种归属感、自信心和使命感。她的学生们所掌握的技能中有许多正像是其他教育者称之为品格的东西:学生们坚持不懈地完成困难的任务,克服种种巨大的障碍;他们沉着顽强地应对挫折、损失和失败;他们致力于那些常常看似希望渺茫的长远目标。
然而,在我所观察伊丽莎白·施皮格尔教学的那些时间里,我从来也没有听见她使用过诸如“坚韧不拔”、“品格”或者“自我控制”之类的词语。她跟学生们只谈国际象棋。她实际上甚至都没有对他们讲过什么鼓舞士气的话。相反,她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跟学生们认真地分析他们的比赛,坦率而详细地指出他们所犯的错误,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本来还可以怎么做。她对学生行为的仔细而密切的关注,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棋艺,而且促成了他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再如拉妮塔·里德(Lanita Reed)。她是我所见过的最善于培养学生品格的力量的老师之一,但她不仅很少谈及品格,而且她根本就不是一名教师。她是一名美发师,自己在芝加哥城南部拥有一间名为“天才汉斯”的发廊。她在一个名为“青少年辅导项目”的组织做兼职导师,该组织受雇于芝加哥学校事务部,为一些被认为极具犯罪危险性或极有可能成为枪支暴力的受害者的学生提供强化的辅导服务。我遇到里德的时候,她正在给一名17岁的女孩凯瑟·琼斯做辅导。凯瑟的童年生活极为艰难痛苦。为了发泄自己的沮丧与愤怒,她在高中时几乎每天早上都要跟自己遇见的第一个不正眼瞧她的同学动手打架。
在几个月的辅导过程中,里德花了好多个小时与凯瑟谈话——在她的发廊里,在快餐店里,在保龄球馆里——听她诉说自己的烦恼,像大姐姐一样给她建议。里德是一位了不起的导师,善良,体恤别人的感受,却不多愁善感。她一方面与凯瑟相处亲密,同情其所遭受过的种种虐待,但同时又切实做到让凯瑟明白要改变自己的人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里德的帮助下,凯瑟发生了正好是关注品格的教育者们所希望的那种改变:她变得更执着,更有韧性,更乐观,更有自控力,更愿意为了长远的幸福而放弃眼前的享乐。里德并没有跟凯瑟明确地谈过什么非认知性技能或者品格的力量,但变化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尽管我在报道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但只是到了后来那本书出版之后,我才开始质疑套用那种教学模式来帮助年轻人开发非认知力量是否不对。也许你不能像教数学一样教品格。你要教二次方程式,就不能不实实在在地谈二次方程式,这一点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可是从我的报道中却能很清楚地发现,你可以根本不对学生谈自我控制的好处,却能让他们变得更有自控力。还有一点也很清楚,即某些教学技巧用来教数学或者历史很有效,但用来教品格的力量却不起作用。没有一个孩子是通过做关于好奇心的填空练习而学会具有好奇心的,听些关于坚持不懈的讲座对于年轻人坚持不懈品格的增强似乎也没有多大作用。
这种顿悟让我开始思考一些新的问题:要是非认知性能力确实不同于认知性技能怎么办?要是它们主要不能经由培训和练习而产生怎么办?要是开发非认知性能力的过程实际上看起来与学习阅读、写作和数学等东西的过程全然不同怎么办?
我得出结论,与其将非认知性能力视为可以传授的技能,倒不如将它们看成儿童环境的产物更为准确而有用。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对幼儿而言确实是这样;近些年来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不良环境对儿童早期发育的影响的知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即使是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孩子,其非认知性能力也主要是其所置身的环境的反映,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环境。
这对我们那些想要弄明白如何帮助孩子们开发这些能力的人来说是个重大的消息,或者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讲,对我们那些寻求缩小基于阶层(class-based)的成绩差距并为不良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的人来说,这是个重大的消息。结果证明,要是我们想要提高一个儿童的坚毅、韧性或自控能力,并不能从儿童自身开始着手。我们首先所需要改变的似乎是他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