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青年命运共同体
- 苏晖阳
- 9167字
- 2021-03-28 15:25:39
第一章 青年与和平
引言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要想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首要条件就在于一个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然而,曾经被誉为“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的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现在不少地方一经提起就让人联想到冲突动荡和危机挑战。纵观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尽管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期盼永久和平,但战争从未远离,人类始终面临着战火的威胁。在人类有历史记录的3421年中,只有268年没有发生过战争。暴力是人类竞争的最极端形式。直到现在,人们仍然面临着战争与暴力威胁的局面。战争的原因从未改变:贪婪、争强好胜、骄傲,以及对食物、土地、资源与霸主地位的欲望。具体表现为大国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的程度不断加深,地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们对公正缺失、社会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不满;民粹主义思潮风起云涌,与“强人政治”的复苏遥相呼应。这些危机与挑战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尤其是对追求和平的青年造成了强大的冲击。
不过,冲突和动荡无法阻挡青年对和平的追求。中国的维和行动给冲突地区带去了信心,让当地民众看到了希望。刘廷梅完成了从北大学子到国际维和战士的华丽变身,宋玺则从一个能歌善舞的大四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北大铁娘子”,展示了新时代的知识青年以身践行、维护世界和平的风貌。中国参加维和取得的优秀成果,证明了青年人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为青年人如何更好地投身维和事业提供了榜样。为了帮助涌入欧洲的来自西亚北非地区的大量难民,中国青年志愿者与其他国家的热心青年一道,在多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为难民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青年志愿者的行为,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在维护生物安全方面,不少青年人奋斗在病媒生物和外来物种防范、跨国农业合作、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等科研一线。同时,教育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青年们通过孔子学院、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等平台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在内心深处播撒了饱含和平理念的种子,为世界的未来留下了希望。
从国家层面看,各方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既有期待,也有忧虑。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积极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和责任,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人类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本国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不安全的基础上,别国面临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面对日益复杂化、综合化的安全威胁,各国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光明的前途不会自动到来,需要人类齐心协力去开创。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需要各国为之不懈奋斗,需要各国青年为之团结一心。中国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青年将同各国青年一道,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繁荣、更加安宁的美好未来。
“一带一路”之和平共建重在青年的民意相通
王丽娜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7年5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丝绸之路的精神核心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作为“一带一路”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平是丝路精神的核心要素,也是丝路建设的关键挑战。目前,“和平赤字”是全人类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习近平主席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国家对外交往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青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建设“和平之路”离不开青年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注重青年的作用,促进沿线青年培育共同的朋友圈,加强互动与互粉,使其成为国家互赞而非互黑的主要动力,促进沿线民众心相近、民相亲,建设青年命运共同体,借助青年的力量消除“和平赤字”,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一、青年与和平的关系
青年是由少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常与生机、朝气、活力和革新等词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并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特殊社会群体。当代青年爱好和平,思维活跃,心系国家大事及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诸多以青年为主体的非政府组织是促进世界和平建设的主要力量。
但是青年群体在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不稳定的因素,引发暴力冲突。青年和政治暴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各个领域相关研究的论证。著名政治理论家杰克·戈德斯通(Jack Andrew Goldstone)指出,从英国革命和1848年法国革命起,青年在每一次政治危机中都扮演显著角色。1一位历史学家甚至认为,二战前夕经济危机对青年群体的打击是导致德国纳粹崛起的重要诱因。2法里德·扎卡瑞亚(Fareed Zakaria)在《愤怒的政治:他们为什么恨我们》一文中称,阿拉伯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青年膨胀问题,大多数国家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小于25岁,当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与青年膨胀相互作用时,青年群体中就会产生政治反抗的诉求。3厄达尔(Henrik Urdal)对全球各国1950—2000年间的国内武装冲突以及1984—1995年间的恐怖活动和暴乱与青年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证明青年膨胀会增加武装冲突发生的风险。4
未来五年是“一带一路”提速的关键时期,以“五通”推“五路”必须保障“一带一路”沿线的和平与稳定。青年既是促进和平的助推力,也是“和平之路”建设的重大挑战。因此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概况和安全挑战,并提出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二、“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年概况
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属于“成年型”,尚未步入老龄化社会,青年是社会的主力。此外,青年一代成长于信息时代,思维更加开阔,更具包容性。但是,由于青年人口增多以及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诸多问题,青年群体也有可能成为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和平之路”建设尤其需要关注青年群体,将其变为促进和平而非引发冲突的重要推动力。
第一,“一带一路”国家青年人口膨胀,是“和平之路”建设的重要对象。当代青年,一般指于1980年至1995年出生的人群,被美国人称为“Y一代”或者“千禧一代”。但是各国对于青年的定义不一而同,且年龄划分各有差异。联合国将青年定义为15—24岁之间的年轻人,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生在校时间延长,青年的年龄阶段也需根据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因此,我们在这里将青年的年龄段拉长为15—29岁。根据联合国数据库数据,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中东欧以及中亚和蒙古国五个地区的青年人口分别为1.6亿、4.7亿、1.3亿、0.6亿和0.2亿,共计8.4亿。青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为25.34%、27.33%、26.84%、19.12%和27.84%。5尽管这一比例到2025年和2050年将有所下降,但除了中东欧之外,其他地区预计仍将保持在20.00%以上。而且,“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并非一代两代人所能完成的,因此青年群体是需要持续争取的对象。
第二,青年思维开阔,是“和平之路”建设的关键突破口。青年人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网络、新媒体等为青年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多种渠道及观察问题的多维视角。相较于少年,青年更具鉴别能力;相较于老年,青年更倾向于兼容并包,更加理性和客观。皮尤调查中心2015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相较于老一辈,青年群体对中国更有好感。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乌克兰和波兰的青年对中国的好感度分别为57%、67%、77%、34%、65%和48%,分别比老年人高出10%、11%、10%、12%、10%和13%。6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民心相通建设虽初见成效,但是当地政府及民众受到传统地缘思维的束缚,对中国的战略意图仍多有疑虑。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但是有着历史记忆的老一辈对中国追求和平的愿望仍抱有疑虑,反而是青年有可能成为“和平之路”建设的突破口。
第三,青年群体有可能成为威胁安全的不稳定因素,是“和平之路”建设需重点克服的障碍。研究表明,青年人口的增多尤其是青年膨胀容易引发武装冲突、恐怖主义以及骚乱等政治暴力。7从人口角度来看,与其他国家相比,20世纪90年代伊斯兰国家仍然保持了相对较高的生育率,从而导致其当前的青年膨胀问题也相对严峻。“一带一路”沿线伊斯兰国家多达29个,2015年这些国家的青年人口总计3.15亿,占到总人口的27%,而到2025年青年总人口将增长到3.31亿。8但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总抚养比一直居高不下。2015年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中亚的总抚养比分别为48.1%、53.7%、54.3%和51.5%,9这意味着青年抚养少儿和赡养老年人的压力巨大。青年人口增多,就业压力加大,生活成本提高,加之与城市化、民主化等多种因素发生化学反应,如果无法妥善处理,青年问题有可能成为“和平之路”建设中的重大安全隐患。
三、加强“一带一路”青年交流的政策建议
鉴于青年群体的诸多特点,中国在“和平之路”建设中有可能也有必要将青年作为突破口。通过打造“青年版”“带路”倡议、创新“青年版”传播模式、构建“青年版”交流框架,培育我们共同的朋友圈,促进“一带一路”青年的互动与互粉,使其成为国家互赞而非互黑的主要动力。
第一,打造“青年版”“带路”倡议,让青年喜闻又乐见。2015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发布,该文件对“一带一路”的内涵和内容都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外宣和内宣工作基本上都是对该倡议文本的解读和分析。青年是倡议对外传播的关键受众之一,有必要在遵循《愿景与行动》主体意思的基础上以青年爱听且听得懂的语言打造一份“青年版”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倡议的语言表述要“年轻化”。语言设计上可多采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流行语”或用语方式,风格轻松,语言幽默。例如,一些网络流行语如“小目标”“洪荒之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使用就可以让倡议显得既诙谐又亲切。另一方面,倡议的内容安排要“主题化”。既然是“青年版”的倡议,那就要突出青年关心的议题,如就业、环保等。如上文所述,“一带一路”沿线青年人口膨胀,失业、工作贫困、环境污染以及卫生等问题将严重威胁青年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此外,目前处于青年膨胀期的国家20年或25年后会迎来青年人口萎缩,总抚养比的提升更将加大青年的负担。因此,倡议中的内容要主题鲜明,多提跟青年切身相关的议题,这样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共鸣。
第二,创新“青年版”传播模式,不仅标新还要立异。当前“一带一路”对外传播形式多样,但是并没有对其受众进行准确定位,也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受众制订具体的传播方案。“一带一路”沿线有8.4亿青年,他们接收信息效率高,传播信息速度快,且在人口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可上传下达。制订针对青年的新颖的传播模式,势在必行。首先,可打造有创意的文化产品。产品是文化和理念的载体,可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根据青年的普遍喜好,可以制作一些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动漫、游戏、电视剧和电影等。此外,一些娱乐节目也可以起到加强青年交流的作用。如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在中国的爆红引起了哈萨克斯坦对湖南卫视《歌手》的高度关注,哈萨克斯坦哈巴尔电视台从2017年春季开始全程转播迪玛希参加的2017年《歌手》节目,这档娱乐节目成为哈萨克斯坦民众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迪玛希演唱的哈萨克斯坦著名民谣《Daididau》,让中国民众对哈萨克斯坦有了新的认识。其次,利用社交媒体推出“神级”制作。火爆网络的“Seve舞步”和神曲《PPAP》,YouTube上出现了多个版本,风靡全球。几年前流行的快闪活动也曾是街谈巷议的行为艺术。虽然“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其实质是跟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实践。创作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神级”作品,通过社交媒体广为传播,弘扬丝路精神,事半而功倍。最后,开发新型的传播方式。最近几年非常火热的网络直播,受众以青年为主。利用视讯等方式进行网上现场直播,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直观、快速的特点,表现形式生动、内容多样、交互性强、地域不受限制,且其受众可划分,推广效果佳。中国地大物博,美食、美景、美文美轮美奂;丝路文化博大精深,茶叶、瓷器、丝绸,每一项都体现出独特韵味。可以充分发挥直播平台的作用,进行美食直播、茶艺直播、陶瓷制作工艺直播等,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现中国文化,在线与青年进行互动。
第三,构建“青年版”交流框架,因人制宜,培育朋友圈。“一带一路”横跨三大洲两大洋,贯穿五个大区,国家和人口众多,文化和宗教多样,民心相通建设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来自不同文明的青年在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文化理念等方面有所差异,即使同一国家的青年群体也会进一步细化,如学生、青年学者以及青年企业家等。但是作为同一年龄群体,这些人又有着诸多共性。因此,构建多边交流机制,将来自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青年汇聚到一起,求同存异,借助多边平台多交朋友,多做了解。
首先,可推动建立多边青年领袖峰会机制,促进“一带一路”青年政治精英的交流。目前,中国已经与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展了青年精英交流活动,如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框架下的青年政治家论坛,是中国与中东欧青年政治家多边交往的重要平台,旨在加强双方青年政治家的互动,深入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东欧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2015年4月21日和28日,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在安卡拉连续举办“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圆桌论坛和青年论坛,百余名政界和传媒界青年精英代表出席了上述活动。但是,双边交流无法满足多边互动的需求。中国可与相关国家推动建立多边青年领袖峰会机制,在此大框架下参考中国—中东欧青年政治家论坛的形式分地区设立分论坛,推动“一带一路”国家青年政治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可建立青年学者圆桌会议作为其配套活动,集合各国的青年学者定期举行专题论坛,加强政策上的沟通。
其次,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为青年企业家提供互动的载体。“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性和包容性发展离不开青年企业家的参与。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牵涉到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开拓及创新精神的青年企业家必定会成为倡议实施的具体参与方。各国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开展青年企业家交流活动,加强企业精英的交流与沟通。例如可参考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举办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具体项目为主题的、由“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年企业家以及创新团队参加的创新大赛,既能增加交流机会,又可为倡议实施献计献策。
最后,可加快实施各式各样的青年学生交流项目,发扬传承青年交流经验。当前,“Y一代”已经成为社会主力,95后出生的“Z一代”也即将成年步入社会。2010年后出生的“α一代”则将成为完全的“技术一代”,他们将更多地接受关于现代科技的全球观念。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Y—Y”交流的成果和经验需要通过“Y→Z”以及“Z→α”之间的传承推动“Z—Z”和“α—α”之间的青年交流。通过建立多国校际联盟为青年学生提供国际交流的平台以及代际传承的纽带,拉长“一带一路”青年交流的长度,拓展人文交流的宽度。
总之,青年将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建设的突破口。各国应紧抓未来发展契机,推动“一带一路”朋友圈的发展与壮大,促进国家之间的互粉与互赞。
“一带一路”倡议为青年点亮前路
李若谷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江苏连云港启程,途径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西部重要节点城市,一路向西,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亚各国、西亚各国,连通中国与西欧。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也被明确为今后我国开展对外合作与交往的总原则。
进入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即将迎来它的五岁生日,在这五年间,“一带一路”从无到有,从宏观到微观,从顶层设计的谋篇布局到重大项目落地、多双边合作文件签署、多双边规划制定,始终坚持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资金融通为例,为配合“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在中方倡议下,相继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给予“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重大战略性项目以有力支持,开局良好、未来可期。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顺应了“一带一路”倡议迅速发展的深层次逻辑。其中,向西“重走”传统丝绸之路发展迅速,油气管网相继贯通,双西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陆续实施,中欧班列数量保持增长,是我国向西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成功实践,影响深远。国家有关政策鼓励我国企业积极主动“走出去”,把我国先进装备、先进标准、先进技术带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兴业,传播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2013—2015年,我就职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COMAC)。中国商飞是国资委管理的最年轻的央企,于2008年5月11日在中国上海成立,是我国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商飞已向客户交付三架ARJ21新支线喷气客机,标志着中国支线喷气客机正在向批产化稳步迈进。第二架C919大型干线客机首飞成功,标志着干线客机正式开始试飞征程。此外,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联合研制的远程宽体客机是两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重大战略性合作项目。2017年5月22日,双方企业在上海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同年9月29日,中俄联合研制的远程宽体客机正式命名为CR929,C即中国,R即俄罗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兼容并包”的发展理念,以及对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实践。中国商飞一路走来,沿着一条全面布局民用航空业发展的道路,是一场从0到1的蜕变。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叠加,我国制造飞机的历史脚步止于20世纪90年代,其时,我国已经具备制造大型客机的能力,“运十”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然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观点一度甚嚣尘上。这一时期,也正是欧洲空客公司整合法、德、英、西、意等传统航空强国优势资源,迅速崛起并与大西洋彼岸的航空巨无霸—波音公司分庭抗礼的时期。到2008年中国商飞成立之时,中国在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空白迫使中国航空人奋起直追。然而,将近30年的宝贵发展机遇期已逝,世界民用航空业的现有格局逐渐形成:波音、空客牢牢占据第一梯队,庞巴迪、巴西航空身处第二梯队,日本等国亦虎视眈眈,前有狼后有虎,境遇不妙。面对这样的格局,中国商飞将视野投向了传统航空强国—俄罗斯,俄罗斯也是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开展投资与产能合作的重要国家。
纵观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可谓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艰辛。改革开放初期,靠基础低端贸易、所谓“三来一补”艰难开局,随后进出口贸易逐渐升级,中国制造大国、制造强国的地位逐渐确立。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启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新一轮征程。此时,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市场换技术”,既立足当下的实际国情国力,又放眼未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示着未来国家和世界的走向:谁握有先进技术,谁就掌握着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和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顶层设计,推动了我国新时代下新一轮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标志着我国的发展又走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由埋头专注做事,转为参与全球分工,在全球布局中思考自身定位。中国这个超级世界公民,已经无法“独善其身”,世界呼唤与中国共舞,亦要求中国承担更多义务、责任。
与世界航空巨头的合作,始于空客公司将其总装线主动落户天津,然而我国在航空技术上仍未有实质性突破。我亲历了对俄合作,也见证了我国在航空设计、制造技术领域的迎头赶上,逐渐赢得世界尊重的历程。2014年10月起,远程宽体客机联合研制工作组在莫斯科实现首次会师,揭开了联合研制工作的序幕。双方航空工程师在总体设计、气动、结构强度、航电、四性、发动机、驾驶舱、PLM、试飞等专业领域展开全面对话与交锋。航空制造是工业制造领域的集大成者,是一国工业水平的综合体现。从一步一步跟在其他国家后面学习、模仿,到与其交锋对话,中国航空制造业风雨兼程,充满艰辛,但又令人鼓舞。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航空之路将续写新篇章。
“生逢其时”可谓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幸运和际遇。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变革、大发展时期,见识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战略定位的重塑。无论80后,还是90后,天赋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如果放置在全球发展、分工和布局的大背景下,二战之后难得的和平发展期确保了我国在相对和平稳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得以喘息和发展。自此,中国不再仅仅是中国人的中国,还是世界的中国。面对开放发展的时代命题,逐渐成长起来的青年们被寄予厚望,同时,又被给予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试炼的广阔舞台。正如我亲身经历的中俄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80后青年们已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承担起愈来愈重的历史责任。青年们以过硬的技术和专业背景、国际化的视野、高超的外语水平,逐渐赢得了自己的位置。然而,这一切都还远远不够。“一带一路”倡议要求专才与通才并济:一是有关人才应具备与相关国家人才直接沟通的能力,精通英语及其他外语;二是掌握国际法律与通行规则、对外交往惯例、经济规律、管理实践、商业运营、项目管理、金融等关乎全领域国际合作的知识;三是要对有关国家国情民情、地缘政治有充分了解。这是新时代对青年人才的要求,“一带一路”倡议为青年点亮前路,又在每一位青年才俊扎实的工作推动下随历史车轮驰步向前。
还需特别提醒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国情特殊,国力对比悬殊,其境遇可类比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缺乏资金、技术、高技能劳动力,在与我国的合作中,对我国寄予希望。这些情况,是我们不曾遇到的,考验着我们的对外交往能力、国家战略实现和落实水平。同时,这些又是时代给我们出的试卷,借用习近平主席的话,“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对于新时期的年轻人而言,应当勇于面对,可谓重任在肩,但又希望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