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英国语言学家Lyons(1977:460)曾针对其当时的语言学研究状况指出,相对于指示词(determiner)和量化词(quantifier),语义学家很少关注“量词(classifiers)”这类词,因为大家最为熟悉的印欧语言没有这一类词。我们知道,在中西语言文化的交流史上,欧洲的传教士可谓是汉语传播到欧洲的开路先锋和头号功臣。印欧语言没有“量词”,但是汉语有,所以在以传教士为主体的欧洲人所编撰的汉语教材、词典和汉语研究著作中,很多都提及了“量词”,当然,他们对“量词”的认识和命名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如1813年出版的由法国人德经(Chretien-Louis Joseph de Guignes,1759—1845)主编的《汉-法-拉丁语词典》(Dictionnaire chinois,francais et latin)中,其附录部分就有一张含有92个“量词(caractères numeriques)”的词表。再如英国人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在其1815年出版的《通用汉语之法》(A grammar of the Chinese language)中指出,在汉语中,要把量词放在名词之前表示名词的数量。卡萨齐、莎丽达(2011:123)指出,马礼逊似乎是到当时为止第一个把量词从助词中分出来的学者。1845年,法国东方语言大学教授巴赞(Antoine Bazin,1799—1863)在其《汉语常用语语法回忆录》中用很大篇幅谈论汉语的量词;巴赞说:“在口语中,一个中国话里的名词前边一般有符合自己的量词。我把这些量词称作spécifiques,相反地,德经和Abel-Rémusat错误地分别把它们叫作caractères numeriques和particules numérales。今日的英国人给它们起了the classifiers这个名词。”本书对量词的英文翻译采用现在广为使用的classifiers。近些年来,随着语言类型学的兴起与日趋繁荣,“量词”逐渐进入西方语言学家的研究视野,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而在以汉语为主要代表的汉藏语系中,由于量词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具有量词也因此被认为是汉语乃至整个汉藏语系的一个特点,并得到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刘丹青(2011、2012)从语言库藏类型学的视角,将量词视为汉语尤其是汉语南方方言的显赫词类。

在语言学文献中,classifiers有“量词”“类别词(或分类词,下文除直接引文以外,均使用前者)”和“单位词”等不同的汉语对应名称,对这些术语之名实的争论时有出现,下面就让我们从对这些名称的评述出发,开始我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