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经济史的意义

历史有什么用?马克·布洛赫的小儿子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经过系统的思考,认为“历史的魅力首先触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继而激励人们有所作为,它的作用始终是至高无上的。”“史学的主题就是人类本身及其行为,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显然在于增进人类的利益。事实上,一种根深蒂固的秉性使人们几乎本能地要求历史指导我们的行动”,然而“即使历史学不具备任何促使行动的功能,它也有充分的理由跻身于值得我们为之努力的科学之列。”〔法〕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即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类的利益,但是历史作为一门科学,它本身也值得人们努力研究下去。然而,多数中国人总是更加强调历史的作用。

了解了历史的作用之后,那么就要回到经济史的作用这个问题上了。经济史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曰审美,二曰致用。恰如克利斯托弗·戴尔(Christopher Dyer)所言:“经济史一方面是一种娱乐性的事业,另一方面它确实是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些基本的变迁过程的钥匙,并为我们揭示人类境况的伟大真理,它告诉我们今天是如何走过来的。”引自侯建新:《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的新方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63页。约翰·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认为:“经济史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作为经济学家与政治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关于世界大事、思想和技术等的历史学家——可以互相对话的一个论坛。”〔英〕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4页。审美的问题虽然也很重要,但这里重点讨论致用的问题。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这样评价:“如果我重新研究经济学,而在这三门学科中(历史、统计和理论)只许任选一种,那么我就选择经济史。我有三条理由:首先,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其次,历史的叙述不可能是纯经济的,它必然要反映那些不属于纯经济的‘制度方面的’事实,因此历史提供了最好的方法让我们了解经济与非经济的事实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以及各种社会科学应该怎样联系在一起。第三,我相信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由于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条件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史分析史》第1卷,商务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可见经济史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对于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来说,其作用尤其不可小觑。其他很多经济学家也都认为经济史的研究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是必要的,马歇尔曾经在给艾奇沃思的信中论述了将经济史与经济学割裂开来的危害:“我想没有比抽象的、一般的或纯理论的经济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更具有灾难性的想法了……进行一般推理是必要的,而广泛彻底的事实研究也同样重要。把这两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转引自赵凌云:《“新经济史革命”的路径、内容与借鉴》,《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很多经济学家也正是从历史研究中发现了灵感,如熊彼特、库茨涅兹、罗斯托、希克斯等都是很有名的经济史学家。

经济史对于经济学研究的作用很大,但是经济史的研究是否具有现实的意义呢?回答这个问题不容易。借用冯友兰先生对于哲学的评价,哲学是“无用之大用”,作者认为,经济史对于经济学学习者和研究者来讲,也是“无用之大用”。说其无用,就是经济史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过去经济发展的历程,那个历程是在过去的各种社会条件下完成的,具有不可逆转性。所以,经济史不一定能够解决现实问题,不一定能够对现实问题有个方案性的回答,并且不一定能深入到某些行业、某些个案的细节。从这个角度说,它是无用的。但是,它又有大用,正如阿什顿1946年在伦敦经济学院就职演说中所指出的,尽管经济史是一个地峡,但是她仍然有广阔的领域。N.B.Harte, The Study of Economic History:Collected Inaugural Lectures(1983—1970),Frank Cass:London,1971, p.178.这个广阔的领域,就是我们认为的大用。

首先,经济史研究可以给经济学的研究提供合格的资料。比如说经济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同一分析对象却有不同数据来源和数据记录的情况。历史上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对同一个数据源有不同的记录,尽管可以用统计技术排除一些异常点,但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还要依靠经济史学科的工作。一个历史的事实有时可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但是不管怎样,总是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文本留存下一些记录。对这些史料的不断挖掘和考古的不断发现就为经济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其次,经济史的研究为研究中国经济现实问题带来历史的眼光和世界的眼光。昨天发生的事情对于今天来讲就是历史,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曲折或成绩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是历史。人是历史的产物,制度、组织的演化更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阶段,但实际上,中国从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的转型早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变革,中国的转型是循序渐进的,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国经济的很多现实问题都要放到这样一个背景来考察,要从制度、技术、文化、意识形态、国家、组织、人口、政治、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各个角度深入研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以现代化为追寻目标,而这样的目标很多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所以,中国需要向这些国家学习,以期早日变成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国家。

再次,从致用的角度讲,经济史研究也具有用武之地。知识的传达有很多方法,讲故事当然也是一种方法,它以一种整体性的、象征性的、情境性的表达方法告诉听众一定的道理和思想。这种表达是不确定的,因为你的理解是通过你与文本的互动方式完成的,而不同个体感受的东西可能不同,这种表达的不确定性虽然会引起许多歧义,却也带来了诗意,带来了美。这种表达方式也是经济史研究中很有特色、很引人注目的部分。历史的表达方式在今天的科学时代也是有市场的,比如企业的经营管理、国家和经济之间应该具有的关系、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影响等都离不开历史的启示。新史学的大师鲁滨逊(Robinson James Harvey)坦言:“历史就是记忆力的人为的扩大,它可以被用来接触对于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我们现在应该大大地发展我们的‘历史头脑’,因为历史头脑可以补充我们知识中的缺点,而且它还可以促进合理的进步。”〔美〕詹姆斯·哈威·鲁滨逊:《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7、19页。

总之,经济史研究不论从纯粹学术的角度上看,还是从经世致用的角度看,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学问。正如经济史学家凯恩克罗斯所言:“经济史依然非常有生机,它为理解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作出了很多贡献,而且我确信,经济史将继续繁荣下去,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并化解那些理论中不合理的确定性。”A.K.Cairncross, In Praise of Economic History, Economic History Review,1989,42(2):173—185.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就经济史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向读者作一交代。首先,概述了作者对于经济史、世界经济史的理解并对经济史研究的有关著作做了分类。接下来,阐述了经济史研究中的方法:实证、诠释和批判。最后,向读者介绍了作者理解的经济史研究的意义。

进一步阅读文献

〔英〕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这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写作的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著作,不乏真知灼见。这本书对于我们研究经济史理论、了解希克斯在结构分析和经济史理论方面的具体主张、了解他本人的经济思想,都很有参考价值。

〔法〕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修订版译作《为历史学辩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这是一位史学大师写的“年鉴学派史学的宣言书”,向读者介绍了他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历史自有其美感;史学家必须与全部生活之源泉——现在保持不断的接触;重视史料的辨伪证误;入史局须手硬。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小册子。

陈振汉:《社会经济史学论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这是陈振汉先生20世纪30年代到1998年间发表过的40多篇文章的结集。有一部分谈到了中国、外国经济史和经济史方法论,很有参考价值。

N.B.Harte, The Study of Economic History:Collected Inaugural Lectures19831970),Frank Cass: London,1971.

——这是哈特编的《英国大学经济史学教授就任演说集》,其中有很多是经济史学方面造诣很深的大家的观点,读来振聋发聩。对于研究经济史学和经济史方法论有很大参考价值。

〔德〕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特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在导言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本书的探讨是以此为出发点的:在现代科学范围内抵制对科学方法的万能要求。因而本书所关注的是,在经验所及的一切地方和经验寻求其自身证明的一切地方,去探讨超越科学方法论作用范围的对真理的经验……这些经验就是对那些不能用科学方法手段去证实之真理的经验方式。”作者是后现代主义的大师,对历史哲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读一下,对于经济史研究大有裨益。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本书为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教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所作。巴勒克拉夫教授在书中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亚、非和拉丁美洲各国历史研究的重大变化及其原因,介绍和评价了各种新史学流派、新研究领域、新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新的研究组织。全书视野开阔、分析精辟,资料详实,为历史研究者把握各国历史研究的主要趋势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引。

陈振汉:《步履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本文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经济史研究的目的与方法;第二部分对西方经济史学的流派演变、历史发展脉络及学术影响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梳理。

吴承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吴承明先生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前辈,这两本论文集反映了他在经济史理论和中国经济史有关问题研究上的独到见解和深厚功力,尤其是其中关于经济史研究方法问题的文章对相关的读者很有借鉴意义。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两位作者都是中国史学界的大家,他们对于历史研究的独到看法对经济史研究来说,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研究中国和外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不同时借鉴意义更大。

萧国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独特的“食货”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本书汇集了作者二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二部分为中国特色的经济演进道路;第三部分为专制国家与经济;第四部分为传统社会后期的商人资本与经济发展;第五部分为贸易史与民族融合,其中第一部分对于经济史研究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侯建新:《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的新方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这是一部众多学者的文集,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从不同角度深化对经济—社会史学科的理解,也可以看到经济史研究中的问题和方向。现在,与这个主题相关的《经济—社会史评论》已经由三联书店出版。

思考题

1.世界经济史有哪些含义?这本书中强调什么含义?

2.经济史的著作很多,请你列举一些你看过的书目,并且说出它们属于什么类别?

3.你如何看待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4.经济史研究在现实中有没有意义?你是如何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