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发展战略:探寻中国经济崛起之路
- 李稻葵
- 2376字
- 2020-07-09 17:24:52
国际关系:中国应该打环境牌
当今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大有超过传统意识形态争论的趋势。中国应当强调自己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已经和将要承担的巨大责任,强调中国愿意并且事实上已经在可再生资源使用方面发挥的领导作用,从而超越传统意识形态的争论,以此在国际社会中营造有更多亲和力、更高道德水准的国际形象,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国际政治经济交往的空间,塑造新型国际领导的地位。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各种指责不断增加,其中,既有传统的基于意识形态偏见的指责,也有基于利益的考虑,如市场保护、贸易摩擦等方面的指责。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必须研究以怎样的姿态来回应这些指责。在当今世界,中国必须占领国际舆论的制高点。在这一方面,如何与西方主流社会对话,值得重视。
笔者认为,在当前环境下,中国应当强调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已经和将要承担的巨大责任,强调中国愿意并且事实上已经在可再生资源使用方面发挥的领导作用,以此在国际社会中营造有更多亲和力、更高道德水准的国际形象,打消西方社会利用传统意识形态做文章反对中国经济崛起的企图,从而争取在各种国际交往中占据主动地位,为中国的持续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为什么要在国际交往中大打环境牌?
西方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
最近十年以来,西方主流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加强,对全球变暖、化石能源枯竭、大气污染等问题高度重视。比如,2006年6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市艾斯班城召开的全球头脑风暴会议,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三百多位知识界、企业界、政治界精英。会前曾对与会者进行了一项调查,80%以上的参与者最关心的世界三大问题之一就是能源的可持续性及环境保护问题。
在环境问题上,中国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国际舆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五年前,许多主流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财富》等,尚不愿意承认全球变暖是一个现实问题;许多政治家也不认为应将全球变暖纳入议事日程,甚至不承认全球变暖的可能性。今天,世界上许多主流媒体已经纷纷转变立场,比如,美国《财富》杂志已经正式宣布其认为全球变暖是一种可能。在这些推动国际舆论变化的力量中,包括了全球的各大跨国公司,比如,BP公司(前英国石油公司)第一次作为一家石油公司明确提出“全球变暖需要得到各界的关注,而BP公司自身也要为减缓全球变暖作出努力”,同时,BP公司也将重点转向了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在舆论及大公司立场变化的同时,政治家的立场也有所变化。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全球变暖问题上便非常积极,正在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所以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最关心的议题之一,甚至超越了冷战所遗留的意识形态问题。
各国密切关注中国崛起对全球环境和能源供给的影响
全球头脑风暴会议的会前调查表明,有78%的与会者认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是未来最能影响世界的三大领袖人物之一,同时,大部分与会者认为世界领袖人物对世界的最大改变将主要体现在环境和能源问题方面。各界精英及舆论都已认为,中国的发展及如何发展将深刻地影响全球的环境和能源供给问题是否将得到改善。在这个问题上,外国对中国的关注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其原先最热衷的中国社会稳定和意识形态问题。
环境牌:中国对外舆论的重点与契机
环境问题在国际社会、国际舆论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这一趋势,无可逆转。那么,中国应当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怎样的姿态呢?或者说,中国应该如何展开其对外舆论攻势呢?笔者认为,可分成以下三段展开:
发展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大力宣传人权的最根本权利是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中国拥有超过13亿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老百姓有通过自己的奋斗享受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权利,这是西方社会所公认的基本权利,也是人权的基本保障。
中国有在国际市场购买资源的权利
全球的环境和能源稳定供给等是公共品,中国人民有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权利,因此不能指责中国经济的崛起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在现代市场公认的道德准则下,任何国家都有同样的以市场价格获取资源的权利,这是西方社会应认同的价值判断。
中国探索的低能耗环境友好发展道路是对世界的深远贡献
中国要发展,必须而且已经在探索一条低能源消耗的环境友好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能源的巨大压力,中国不可能简单模仿和照搬西方现代发达国家的生活及生产方式。中国已经在可替代能源方面作出了持续的努力,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中国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对可再生能源——沼气——的利用也是在全世界领先的。在这些方面,中国还在继续加大努力,这不仅使中国人民受益,还将惠及西方。因为,正是中国的这些努力,大大地减轻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对全球环境和能源供给的压力。中国正在代表世界上95%的还没有过上现代生活的老百姓探索一条资源消耗不大、对环境压力比较小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对全世界发展的深远贡献。
基于上述三条理由,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走环境友好型道路、必须获得外部各界力量在技术和道义等方面的支持。必须明确,保持中国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是中国继续为世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的大前提。如果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不能保持稳定、不能保持当前的政策执行力度,中国当前所进行的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不可能继续推进,这对世界各国都会产生危害。国际社会应该与中国政府协商合作,共同努力,确保现行政策可以贯彻执行。外国不应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贸易及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短期社会问题横加指责,也不应在意识形态话题上大做文章。
当中国的想法、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努力被更广泛、更及时、更准确地传播到国际社会中时,可以预期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不合理指责将极大程度地被削弱,同时使中国得以免受相关的一系列不利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