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6年12月11日,我国银行业正式全面对外开放;截至2007年底,我国总计25家中资商业银行共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33家,投资总额达212.5亿美元;在2007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的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排名标准是2006年底的核心资本)中,中国有31家银行入选,且有两家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进入全球十大银行之列,而1999年中国仅有7家银行入选;2007年9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在上海的成功上市,标志着占中国银行业半壁江山的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均实现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2007年7月19日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的上市,以及两个月后的9月19日北京银行的上市,标志着我国银行业“第二梯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吸引着全球目光的中国商业银行,正在创造着历史,正在推动着中国昂首迈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就是在这样激动人心的背景下,我们带着对中国银行业十足的信心和满怀的希望,撰写了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商业银行管理》。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读者对象是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也可供其他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银行从业人员及希望了解商业银行的同志参考。本书最突出的特色是,充分反映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本书的目标是,读者在阅读完本书以后,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商业银行管理的基本知识,并透彻理解中国商业银行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商业银行所需遵循的法律法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了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融入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在本书中讨论任何问题时,凡是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一般不进行学术上的探讨,而是直接采用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和定义,并且在文中或以脚注的形式指明具体法律法规的名称和生效时间,以方便读者进一步查阅。这种处理,对于读者了解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是中国所有商业银行都需要遵守的最低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实践;另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又是在充分借鉴国际上最佳做法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从而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代表银行业发展方向的《新资本协议》,其内容和思想贯穿了全书的始终,从而保证了本书的前瞻性。

第二,避免大篇幅介绍美国商业银行。在本书中,我们仅以案例或脚注的形式介绍美国商业银行的一些做法,目的是通过比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但在介绍时,我们不仅明确标明“美国”字样,而且也不大篇幅介绍美国商业银行在美国法律框架和社会经济环境下的特定做法,以避免读者将美国商业银行的做法误以为是商业银行的标准做法,或者误以为就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做法。

第三,大量运用实例。实例一方面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内容,另一方面也使本书更贴近商业银行的实践。本书运用实例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正文中举例说明,与正文的表述融为一体,这种实例的数量最多,但专门用于描述实例的文字很少,因此,占用篇幅比较小;二是正文中以专栏形式进行介绍,一般主要以计算或应用型实例为主,实例的数量少一些,但占用篇幅大一些;三是在每一章的正文结束以后,介绍一个综合性案例,以较全面地反映每章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对于每一章所附综合性案例,除了在正文中相应地方提到以外,并不进行深入分析,而是在“案例思考题”中引导读者进行思考。

第四,充分利用互联网,密切跟踪实践。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相关知识和内容更新比较快,但教材的更新再版则具有较长的时滞。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我们在本书中侧重于介绍我们认为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文中注释以及“复习思考题”中的习题,引导读者通过互联网查阅最新相关信息。

在本书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任旭华编辑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此对他们表示真诚感谢!

由于笔者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本书的错误、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8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