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乐府学研究之不足

与《诗经》、《楚辞》、词、曲那种“华灯碍月”的热闹情景相比,乐府学研究有似“灯火阑珊”一样的冷清。这种研究上的不足,归纳起来是理念不清,研究者少,重视不够,投入不够,深度不够,广度不够。下面就从文献、音乐、文学三个方面略作总结:

首先说乐府文献学研究。20世纪以前的学人研究《乐府诗集》,主要力量放在文献上。自《乐府诗集》产生以后,由宋至清,出现了一系列著作,如元左克明《古乐府》、明梅鼎祚《古乐苑》、清朱嘉徵《乐府广序》、朱乾《乐府正义》、陈本礼《汉乐府三歌笺注》等等,所作研究基本上是补编和笺注。20世纪以来,黄节《汉魏乐府风笺》、闻一多《乐府诗笺》等继续做笺注工作。日本学者中津滨涉之《<乐府诗集>之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有关《乐府诗集》的资料,其中的“《乐府诗集》引用书考”,很见功力。增田清秀的《乐府诗的历史研究》的“资料篇”中有“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的编纂”、“乐府诗集未收录乐府(汉魏晋南北朝)”、“吴兢之乐府古题要解”、“文选李善注的古乐府和乐府诗集”、“刘次庄的乐府集·乐府集序解批判”等章,在《乐府诗集》的成书和补录上做了相当多的工作。近年来王小盾带领研究生研究《乐府诗集》,主要工作也是文献研究。其《乐府诗集校笺》、《<乐府诗集>成书考》等著作工作已经完成,但尚未面世。

然而有关《乐府诗集》的文献研究还很不够。在笔者主持的《乐府诗集分类研究》之前,还没有人对《乐府诗集》中所收12类乐府诗进行专门的文献研究。如各类收录标准和依据,分类原则等,作品收录的订补,也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乐府诗集》的校笺,仅有一种版本也是太少了。至于注释和编年,难度和工作量更大,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

其次说音乐学研究。相对于文献和文学研究,音乐研究是最为薄弱的,所见成果不多。王光祈《中国音乐史》、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日本学者田边尚雄《中国音乐史》等音乐史著作对汉唐期间的音乐制度进行描述,其中有关朝廷音乐机构和表演情况的描述,属乐府制度研究。专门研究隋唐乐府制度的如清人凌廷堪《燕乐考原》、近人丘琼荪《燕乐探微》、今人刘崇德《燕乐新说》等都可资借鉴。20世纪90年代以来,音乐学界在古代音乐的发掘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李健正《最新发掘唐宋歌曲》、叶栋《唐乐古谱译读》等,这些成果为研究乐府诗提供了生动的例证。日本学者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是国外较早研究燕乐的著作,岸边成雄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中有关唐代乐府制度部分描述甚为详细,可资借鉴。小西升《汉乐府谢灵运论集》中“汉代·南朝乐府”部分对汉乐府制度有所涉及。

但乐府制度只能作为乐府诗研究的基础,真正从音乐角度对乐府诗进行研究的著作并不多见。任半塘的《唐声诗》对唐代声诗的调名、曲调、体式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大大超越了前人同类研究。但该书只限于唐代声诗,相当于乐府中的近代曲辞,对其他11类乐府诗涉及甚少。王运熙的《乐府诗述论》对清商曲产生的时代、地域、渊源、体式、修辞,汉代乐府制度以及部分清商曲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证,很有示范意义。王昆吾的《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从燕乐的角度论及部分杂言乐府作品,刘明澜的《中国古代诗词音乐》论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都有参考价值。赵敏俐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项目“历代乐府制度与乐府诗关系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当中。日本学者增田清秀的《乐府之历史研究》也是这方面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对由汉到唐有关乐府的许多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然而前人有关乐府音乐研究的多数著作还只是对乐府制度的一般描述,对于众多的乐府诗所属音乐的机制、特点、传播方式、沿革过程以及这些因素对诗歌史的影响等问题的揭示不够系统和深入,特别是对众多具体曲调的音乐特点、表演方式、流传变异等情况的研究还很不够。另外,学人们在对乐府诗进行音乐研究的时候,往往不太关注文学研究,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欠缺。例如《唐声诗》这样一部功力深厚的著作问世多年,研究唐诗的人却很少引用甚至提到它,除了那些研究唐诗的学人不从这种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一原因外,《唐声诗》不关注唐诗研究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原因。

再次说文学研究。相比之下,从文学的角度研究乐府,学人们投入的力量更多一些。30年代到80年代出版的罗根泽《乐府文学史》、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杨生枝《乐府诗史》是对乐府诗史的描述。葛晓音师《盛唐清乐的衰落与古乐府诗的兴起》、《论李白乐府的复与变》等一系列文章,钱志熙《汉魏乐府的音乐与诗》则是对乐府诗的专题性研究。一些个别作品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胡笳十八拍》、《行路难》、《蜀道难》等等,在一个特殊的时段,众多学人聚焦于此。台湾学者张修蓉《中唐乐府诗研究》对中唐主要乐府诗人的作品的特点进行归纳,虽然深入不够,但毕竟是对一个时段乐府诗的集中研究。日本学者佐藤大志《六朝乐府文学史研究》、冈村贞雄《古乐府的起源和继承》、小西升《汉乐府谢灵运论集》中“汉代·南朝乐府”部分在一些作家、作品以及一些问题上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但总的说来,对于乐府的文学研究,有以下三点不足:一、通史的写作应该建立在分段的研究和具体类别的研究之上,而目前已有几部通史式的著作都不属于这种情况;二、人们往往将目光集中在《陌上桑》、《胡笳十八拍》、《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行路难》、《蜀道难》等少数作品上,对众多乐府诗的研究却很不够;三、学人们只是把这些作品当做纯粹的文学文本,而没有和其所属的音乐特性联系起来,因而难以准确把握这些作品的文学特点。

总之,无论是从文献、还是音乐和文学,乐府诗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值得大力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