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导向功能

电视,是大众传媒中传播范围最广,影响面最大,深入社会最深的媒体。在我国,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和工具,电视媒体在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舆论引导方面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电视艺术创作者必须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营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流舆论,做民主法制的推动者,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的体现者,安定团结局面的维护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倡导者。从而,我国电视艺术也就有了鲜明的社会导向功能。

一、直接引导

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目前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利益格局已发生调整、分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电视艺术在舆论引导中应该正确把握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尊重不同利益群体的舆论诉求,寻求实现多样性、差异性的统一,在增强社会的内聚力和激发社会的活力上做文章。电视艺术的引导作用可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其中,直接引导就是采取“未虚构化”处理的传播形式,把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愿望,通畅、直观地送达受众,使其成为舆论的主流和核心,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服务。当然,这并不是主张一种去艺术化的“自然主义”,而是倡导用艺术的形式去裹挟真实的内核,节目艺术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它的引导效果。

除大量的新闻纪实类节目之外,电视政论片、电视文献纪录片、政治类专题节目等最擅长运用直接引导的方式实现电视的导向功能。这类节目一般有着较浓重的政治色彩,以方针政策的解读、历史进程的回溯、先进人物的讲述、重大史实的评说等为主要内容,通过艺术化的视听语言的运用,达到宣传政策、树立典型、传播先进文化的目的,或起到宣扬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作用。继以往的《走近毛泽东》、《新四军》、《潮涌东方》、《邓小平》、《香港十年》等经典性文献纪录片之后,200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是近年来荧屏上的精品之作,它以历史发展为顺序,以“千年变局”、“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和“继往开来”为主题线索,选取1840年鸦片战争至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召开前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讲述了中国近现代以来167年间的屈辱、奋争和复兴历史,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求历程,成为中央电视台第一部直接、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的大型政论片。此片以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饱含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情,对观众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好地起到了正面舆论引导的作用。

另外,一些综艺类节目也常常使用这种直接引导的方式,如每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亮相的本年度英模人物,各种救灾义演中英雄事迹的客观评述,庆祝建国、建军的文艺演出中主持人对晚会主题的政治性表达,等等。

当然,以直接引导为己任的电视艺术作品应该力避赤裸裸的说教,力争发挥此类节目的艺术特质和审美功能,自觉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现代化的声画语言、高科技的制作手段,使作品在传达思想主题的过程中给观众以视听快感,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此类节目的干瘪乏味和枯燥无趣,增强其观赏性和趣味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导向功能。

二、间接引导

除直接引导以外,另一种更加普遍的引导方式是间接引导,即通过虚构化的艺术处理后发挥舆论导向功能。此类节目不会忽视艺术性去直接阐释概念,或者连篇累牍地宣讲理论,浅白直露地宣示主题。相反,它更强调艺术性,力争把导向性寓于观赏性之中,努力追求孔子所倡导的“仁美合一”的境界,因此也更加为受众喜闻乐见。

电视剧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目形态。电视剧凭借着现代化的电子传媒技术优势,日渐成为时下引领文艺潮流的一种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渗透性强的艺术形式,在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和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其他文艺形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弘扬主旋律的电视剧,如《开国领袖毛泽东》、《亮剑》、《士兵突击》、《激情燃烧的岁月》、《狼毒花》、《大工匠》、《震撼世界的七日》、《任长霞》、《好人谢延信》等等,在真实表现震撼人心的人物使命感、责任感的同时,细致地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亲情、友情、同志情之歌,表达出主流舆论和主导意识形态。曾经引发收视狂潮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便是一部导向性和艺术性兼备的作品,剧中以石光荣和褚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从解放战争的辽沈战役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第一次以家庭的视角描写走过战争年代、进入和平时代的军人形象,再现了历史的进程中人们特有的生活情态。在以单个家庭为基本叙事单元的艺术表现中,它巧妙自然地再现了建国以前到改革之后的社会历史景观,植入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核,高质量地完成了广大受众精神品格的形塑和价值坐标的重建。其实,从近年社会对电视剧作品的反响来看,那些真正受到群众欢迎,真正引起了社会轰动,产生了社会效益的作品,正是表现了中国人民摆脱愚昧和贫困,追求光明和幸福,讴歌了爱国主义、利他主义和奉献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作品。而那炫耀有闲阶级的浮华糜烂,宣扬陈腐的世界观、人生观,鼓吹颓废和低级趣味,贬抑崇高和道德的作品,不管商业炒作得如何红火,都会遭到观众的唾弃。因此可以说,导向性既是国家对电视剧创作者提出的希望,是其在创作过程中的理性选择和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民族心灵的呼声,是民族审美习惯和大众审美心理对电视剧作品的规范制约。

除电视剧以外,其他电视文艺节目同样承载了价值导向功能,如电视歌舞、电视曲艺等,以另一种方式传递着主流意识形态。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其提供了广阔平台,如歌曲《我的中国心》、《亲爱的中国我爱你》、《我家在中国》、《江山》、《和谐乐章》等,小品《军嫂上岛》、《火炬手》、《水下除夕夜》等,它们或表达爱国情怀,或高扬无私奉献精神,或倡导军民团结,或赞美崇高品质,让人们在泪水与笑声中得到精神洗礼和品格提升。可以说,任何电视艺术作品的导向性都不应该是干巴巴的说教和规劝,而是把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