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光荣革命”与殖民地宪政

早期殖民地之所以能与王室相安无事,一则因为在英国的利益范围里,殖民地扮演的角色实在有限,王室对此没有兴趣;二则因为当时英国的内政矛盾丛生,贵族与王室争权夺利,危机不断,王室无暇过问殖民地的事务。1642年,英国议会因国王查理一世恣意无视英国宪政传统而奋起抗争,引发了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内战。1649年,议会领袖克伦威尔领导清教徒新革命军,打败王室军队,在英国建立了清教共和国,查理一世被定为“人民公敌”,送上了断头台。但克伦威尔以清教思想和行为准则强加于民众,因而引起英国上下不满,怨声载道。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尸骨未寒,英国人便恢复了君主制,拥查理二世为王。这一期间,王室和议会双方都无暇顾及北美殖民地的事务(仅有罗得岛的殖民地地位在1643年得到了议会的承认),使殖民地政治自治机制得以借机发展。

殖民地虽远离母国,但对英国的政治动乱也作出了不同的反应。英国内战爆发后,新英格兰地区的四个殖民地(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纽黑文、普利茅斯)便宣布成立了新英格兰联盟,以便在遭到法国、荷兰或印第安人进攻的情况下相互提供保护。弗吉尼亚则在国王查理一世被清教革命军处死时提出抗议,并宣布承认查理二世为国王。

17世纪后半叶业主殖民地在北美的扩展

1660年王朝复辟后,英国重新掀起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热潮,王室对殖民地的发展给予相当的重视,并将殖民地看成名正言顺的王室财产。这一段时间王室颁发的殖民地特许状要比内战前更为细致和详尽(纽约殖民地除外)。1662年,查理二世颁布特许状,正式认可康涅狄格作为王室殖民地的地位(此刻康涅狄格已经将纽黑文兼并)。特许状叙述了康涅狄格的起源和演变,规定其政府产生的程序(几乎是照抄康涅狄格1639年的基本法),赋予其组织军队自卫、立法和拥有自然资源的权力。特许状强调殖民地不得制定任何违背英国法律的地方法规。[48]次年,罗得岛的领袖人物向王室请愿,希望得到王室的恩准,确认其王室殖民地的地位。他们向查理二世呈上自己起草的宪章,宣称他们在罗得岛进行一个“富有活力的实验”,目的是建立和维持一个“提倡最大限度的宗教自由的最美好的文明国家(civil state)”。宪章还规定了罗得岛政府的组织和权限,其中尤其详细地规定了殖民者议会代表产生的方式等。查理二世以特许状的形式认可了罗得岛的请求。[49]于是,这两个从马萨诸塞分离出来的契约殖民地变成了王室殖民地。

同年,查理二世又将弗吉尼亚以南、北纬31度至36度的领土以业主殖民地的方式赐给8个英国贵族,由他们在此建立卡罗来纳殖民地。比较先前的马里兰和后来的纽约殖民地的特许状,卡罗来纳的特许状写得十分冗长,除了给予业主们一切传统的特权外,王室对业主们提出了1660年前王室不曾提出的一些要求,如要求业主“永远效忠英国王室”,并“尊重在殖民地的英国人的权利”;业主必须尊重英国官员,不得对后者有不敬和蔑视之举动;王室允许业主在殖民地授予爵位,但不能与英国的爵位等同。[50]1665年,卡罗来纳的业主们达成协议,制定了该殖民地的政府原则,其中规定:凡效忠英王的人都可殖民卡罗来纳;殖民地将设立殖民者议会,议会由殖民地的不动产拥有者(freeholders)选举产生;议会须定期举行会议,制定殖民地的法律法规,拥有征税权和建立司法机构的权力,但议会制定的一切法律不能违背英国法律,也不能与业主的利益相冲突。卡罗来纳殖民地的政府明确规定总督为执法长官,具有召集军队和宗教领袖的权力,并在议会的建议下任命法官;总督也有权划分和赠予土地。与特许状不同的是,卡罗来纳的基本法规定了为数不多的几条殖民地居民的权利,如不得被无故征税等。[51]

1664年,查理二世颁布特许状,把荷兰人占领的土地(即后来的纽约)赐予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王室给詹姆斯的特许状是17世纪特许状中最短的,仅仅宣布詹姆斯拥有一切权力,可以控制殖民地的一切事务,制定任何法律(只要不与英国法相冲突),王室也没有要求詹姆斯在殖民地上建立议会。[52]詹姆斯接手后,本人并未涉足纽约,只是派其代表在殖民地行使管理权,而其代理人基本上沿用荷兰人的管理方式,不设议会,唯一的明显的法律变化是将所谓的《公爵法》定为纽约的基本法。纽约的英国殖民者曾提出抗议,指出在没有代议制的情况下向殖民者征税是一种变相的“奴隶制”。1682年,詹姆斯的代理人在殖民者的压力之下,同意起草新宪法和建立议会。1683年,纽约的殖民者召开了第一次立法代表大会,并制定了保护殖民者权利的法律。詹姆斯原答应批准纽约殖民者议会的成立,但1685年他继任英国国王后,却违反承诺,拒不批准纽约的新宪法。直到1690年“光荣革命”结束以后(此时詹姆斯二世的王权已经被推翻),纽约的殖民者议会才正式得以建立。

1681年,查理二世将位于北纬40度至43度之间的大片土地赐予了大贵族和教友会(Quakers,又译贵格教)领袖威廉·佩恩,以回报佩恩的父亲当年在他落难时对他的帮助。佩恩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宾夕法尼亚殖民地。查理二世在王室特许状中声称: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目的是:“扩大我们帝国的疆域”,“获取于我们有利的商品”,训导“野蛮人以文明和公正的方式来热爱文明社会和基督教”。与纽约的特许状相比,王室对佩恩显然有许多“额外”的要求。王室规定:佩恩拥有全部的属于业主的权力,但约克公爵(即后来的国王詹姆斯二世)有权对其进行监管;殖民地的政府必须建立殖民者代表大会;殖民地可制定与英国法相吻合的法律,但不能滥用或任意扩大授予的权力;殖民地也不能剥夺殖民者作为英国人所享有的权利。[53]1682年,佩恩以业主身份颁布了《佩恩的自由宪章》(Penn's Charter of Liberties),其中宣布:殖民地政府将由参事会和殖民者议会共同组成;所有自由人都有权选举议会代表;法律由参事会起草和提出,但须经议会通过才能生效;殖民地总督负责执法,管理殖民地的安全、交通、秩序和教育等。[54]

同年,佩恩又与殖民地代表签订了《宾夕法尼亚基本法》(Frame of Government of Pennsylvania)。无论从风格还是从内容上,这部基本法都代表了当时北美殖民地最先进的宪政实践。基本法由三部分组成:前言、政府结构和居民权利。佩恩在前言中宣称:世界上常用的政府模式有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人们常就哪一种制度为最好的制度展开激烈的争论,其实没有一种政府模式适合于所有的地方和所有的历史时期;他希望在宾夕法尼亚建立一种同时容纳三者但又高于三者的政府模式。他的政府观是:“任何政府,无论其形式如何,只要它是依法治国,并且人民是(参与制定)法律的一方,那么,对于受治于这个政府的人民来说,这个政府就是一个自由的政府。”[55]熟悉英国政治历史的读者会发现,佩恩的这种思想带有明显的英国“混合政府”(mixed government)的色彩,值得注意的是,“混合政府”模式是后来通过1688—1689年的“光荣革命”才得以正式实现的,佩恩提出这种思想的时候“光荣革命”还未发生。

《宾夕法尼亚基本法》规定,殖民地的所有法律须经总督、参事会和殖民者议会的共同批准才能生效,充分表现了佩恩将英国混合政府模式移植到殖民地的想法。基本法最有特点的部分是关于殖民者权利的规定。这一部分列举了殖民地居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选举权(限于自由人),不经法律不得被任意征税的权利,要求公正司法审判和陪审团的权利和严禁对犯罪人处以过重的罚款等。基本法还规定英语为殖民地官方语言,将接受教育作为殖民者的强制性义务,反对买卖法官职位,严禁任何不良和有损道德风尚的活动,如赌博、斗鸡之类。[56]佩恩的宪政思想也延伸至附近的特拉华殖民地。这块名义上属于佩恩管辖的殖民地在1701年建立独立的立法机构时,通过了自己的基本法,内容和格式都受到宾夕法尼亚基本法的影响。[57]

英国王室与新旧殖民地的关系

与1660年前建立的殖民地相比,新建殖民地中的大多数是以业主殖民地的方式建立的,但它们在政府体制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早期殖民地的体制的影响。新殖民地名义上是受业主的绝对控制,实际上它们(除1690年前的纽约外)的控制权分散于议会和总督(及参事会)之手。议会的设置成了王室特许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纽约除外)。到17世纪90年代,殖民者议会已成为各殖民地政府中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出售廉价土地和宽容的宗教政策一样,允许自由人和有产殖民者参与政治是新殖民地吸引移民的重要手段之一。议会的存在使殖民地政府的权力出现了某种形式的分割,总督代表王室或贵族业主的利益,议会代表殖民者的利益,参事会居其中。并不是每个殖民地都设有参事会这一机制,即便在设有参事会的殖民地中,其功能也不尽相同。有的殖民地参事会纯粹是总督的咨询机构,在重大问题上与总督站在一起;而在另外的殖民地,参事会往往会对殖民者议会的立场表示出同情的态度。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政府模式与英国的“混合政府”有类似之处,实际上两者并不能简单等同(这点将在后面讨论)。但议会的存在给了有产和自由殖民者参与管理殖民地事务的机会,而这也正是殖民地自治的重要内容。

随着王朝复辟,英国在1660年后加紧了对殖民地的管理和控制。与其他欧洲国家在经济贸易上的竞争,使英国王室和议会都看到了北美殖民地在经济和战略上占据的重要位置,并认识到殖民地发展与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联。1660—1665年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航海条例》,旨在扩大和增加英国在国际商业中的竞争能力,将英国的强劲对手荷兰人挤出北美的经济领域。《航海条例》要求殖民地的出口运输必须使用英国船只,殖民地出产的最重要的产品(如烟草、糖、棉花、稻米等)只能销往英国,而且殖民地所需要的工业和机械物资与产品只能从英国进口。从英国的角度看,《航海条例》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殖民地的一种经济特权和保护,而且殖民地是宗主国的经济附属体,完全有义务首先满足母国的经济需求。但在殖民地的眼中,《航海条例》是不公平的,它限制了殖民地的经济自由,剥夺了殖民地获取利润的机会。《航海条例》最终未能得到严格的实施,一方面是因为王室和英国议会之间的矛盾重重,两者都无暇顾及殖民地,但主要的障碍来自殖民地的变相抵制。因为从法理上,多数殖民地事实上是“独立”的,而且它们大多已成为一种经济殖民地,十分看重各自的经济效益。在涉及经济利益的问题上,掌握立法权的殖民者议会通常以殖民地的利益作为考虑问题和制定政策的出发点,而非以王室和宗主国的利益为准则。在这种情况下,王室的法律在殖民地上无法得到有力的实施。

17世纪70年代,王室派出税收官员到北美殖民地收税,马萨诸塞殖民地进行了积极抵制。殖民者议会通过法令,不但不上缴英国议会要求的税收,而且将所有的税收留为己有。为了惩罚马萨诸塞,查理二世在1684年下令吊销其(原始公司的)特许状,强行将其转化为王室殖民地。1685年,詹姆斯二世继任王位后,纽约也随之变成了王室殖民地。同年,詹姆斯胁迫新英格兰地区的殖民地——包括马萨诸塞、罗得岛、康涅狄格、新罕布什尔等一起组成了新英格兰自治领,自治领所辖区域的一切事务由王室派出的总督管理。王室还派出王室军队支持总督执行命令。[58]自治领总督埃德蒙·安德罗斯到殖民地后,完全无视殖民者议会的存在,连连颁布命令,宣布由殖民地政府认可的殖民者土地拥有权无效,要殖民地向王室重新申请土地拥有权。他还限制殖民者市政会议的举行,取消各殖民地原来制定的宗教政策(包括对宗教事务的种种限制),并解散了马萨诸塞清教徒的公理会教会。1688年,安德罗斯又将其控制范围扩展至纽约、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安德罗斯的目的是要打破殖民地的地方政治势力,强行在殖民地推行王室的政策。他的强权做法破坏了已经建立起来并为殖民者熟悉的传统,即殖民地的内部事务由殖民者议会自行管理,因而引起了殖民地的强烈不满。

“光荣革命”的宪政影响

在殖民地将自己的不满变成反抗行动之前,“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便发生了。1688—1689年间,英国议会抓住机会,推翻了以强权统治著称的詹姆斯二世王朝,用以国王威廉三世和女王玛丽共同组成的新王室取而代之。威廉三世是荷兰的国君,其妻玛丽是詹姆斯二世的长女,两人都信仰新教,他们的执政保证了英国的王位继续由新教徒执掌。英国议会也借此机会制定了《1689年权利法案》,借此限制了王室的权力,建立了议会在英国政治中(尤其是立法方面)的最高权威,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政治体制的转换,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宪法基础。“光荣革命”对于大西洋两岸英国领土上的政治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英国政治体制中,原来的混合政府的成分没有变化,但王室与议会的权力关系却发生了质的改变。国王仍是国家的象征,仍享受君主的待遇和尊重,但必须信守《权利法案》。根据《1689年权利法案》,议会拥有所有的立法权,国王无权推翻议会通过的决议,不得在未经议会的同意下终止法律的实施,不得任意课税和征集军队;国王也不能任意解除法官的职位;议会成员享有在议会内的言论自由;议会的选举必须是自由的。《权利法案》还要求王室尊重一系列英国人的权利,包括人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有携带武器的权利,有免受过重罚金和酷刑的权利等。[59]

“光荣革命”实际上是17世纪英国王室与贵族阶层之间权力斗争的结果。长期以来,王室和议会之间的权力界限模糊不清,两者经常为此发生争斗。“光荣革命”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将王室长期垄断的两项重要权力——征税权与在和平时期征召和保留军队的权力——转移到了议会手中。议会虽然获得了重要的权力,但其内部的两院机制对于权力的运用形成了有力的钳制。上院集中了出身名门、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下院则由各选区选出的代表组成,代表以小土地拥有者和富裕城镇居民为主的普通臣民的利益。两院因各自所代表的利益不同而相互制约。下院可限制上院贵族的为所欲为和国王的贪婪,而保守的上院可防止下院变成暴民政治的工具,王室则可利用两院的矛盾起平衡作用。比起“光荣革命”前的政治体制,新的英国宪政同时承认和保证了王室、贵族、平民三者利益在英国政治中的位置,并使三者之间互有约束。这种权力制衡的思想对后来美国宪法的设计有重要的影响,虽然美国宪政中的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在形式和内容上与此时英国奉行的混合政府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光荣革命”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和直接的影响。欧洲启蒙运动的前期人物、英国思想家洛克则为提炼“光荣革命”的政治意义和传播其经久不息的影响起了关键的作用。1690年,洛克发表了著名的《政府论》的第二篇,其中借用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理论,阐述了君主立宪制的哲学基础(应该指出,洛克的著作实际上是在“光荣革命”发生之前完成的,但惧于英王詹姆斯的迫害,未敢公开发表和传播。“光荣革命”发生后,詹姆斯弃位而逃,王位易主,洛克的著作得以发表,为“光荣革命”起到了正名的作用)。

洛克指出,人在自然状态中是独立的,享有一种“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又译“天赋人权”);为了保证各自和相互之间的利益不因社会无序而受到损害,人们必须建立起一种彼此之间的承诺,或一种社会契约;按照这种承诺或契约,人们自愿地放弃自己的一部分自然权利,将这部分权利交给一个共同认可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源(即政府)来行使,从而使自己其他的更重要的权利得到(政府的)保护;当人们自愿交出一部分权利,结成公民社会时,他们也就从自然状态转入具有实际政治意义的“社会”(commonwealth)状态;所以,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受政府管理的社会成员,而不是所谓“君权神授”理论中所讲的上帝的意志。洛克认为,即便组成了政府,人的自然权利中有一部分是不能交出去的,这部分不可被剥夺的权利包括了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洛克强调,人们组成社会、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们自身拥有的财产,而财产则“包括生命、自由和拥有财产”。[60]

根据洛克的理论,建立社会契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人所拥有的自然的自由和权利转换成为现实的“公民自由”或“公民权利”的过程。公民自由意味着公民有在一个有政治和法律秩序的社会中生活的权利,但法治社会的目的只能是保护公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受到他人武断地剥夺和侵犯,而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不受限制地、不经正当法律程序剥夺公民的基本权利。与此同时,当人民将权力赋予政府之后,交出的权力不能随意地重新回到个人手中,因为这样做就会失去组建政府的意义,并使政府处于无权的位置,达不到保护权利的目的;但为了防止政府对权力的滥用,人民在交出权力时,必须对政府的权力作出限制,建立一种人民与政府间的相互承诺,如果执政的个人(如国君)或团体(如议会)违反了这种限制,人民交出的权力应“退还给全社会”(reverts to the society),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可有权行使权威,启用自身的立法权,建立新的政府或将旧的政府交给他们认为是信得过的人去掌管”。[61]洛克此时所讲的“权利”“自由”“自然权利”的核心是保障个人的权利不受包括王室暴政在内的侵犯,他的思想集中表现了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的政治愿望,是对17世纪末英国政治发展的反映和总结。对于北美殖民者来说,洛克的“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的思想不仅成为他们后来反抗英国暴政、争取独立的意识形态武器。也成为他们后来建立美国宪政所依赖的一种理论基础。

北美殖民者显然毫不费力地领悟和接受了洛克的理论,并在不久的将来将其付诸实践。殖民者不仅熟悉洛克理论的英国背景,而且他们已在殖民地开始了社会契约的实践。对于一部分殖民者来说,社会契约的理论早已通过类似《五月花号公约》和《康涅狄格基本法》的文件在北美成为一种政治现实。而且,政府权力的分立也早在殖民地的政治现实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至于民众的基本权利,在早期的王室特许状中都有承诺,而1660年后新建的殖民地(如宾夕法尼亚、卡罗来纳等)都在其基本法中作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对于殖民者来说,“光荣革命”在某种意义上证实了北美政治体制的合理性。同时,殖民地此刻又处于王室的压迫之下,因此,殖民地把“光荣革命”看成是一种“分享的革命”,议会反对的是王室的独裁,捍卫的是所有英国人的权利,既然殖民者也是英国人的一部分,自然也应分享革命的精神和成果。“光荣革命”期间,殖民地在大西洋彼岸积极呼应。新英格兰的几个殖民地积极行动起来,反抗詹姆斯二世派来的王室官员,宣布支持革命和效忠由威廉和玛丽组成的新王室,并将统治新英格兰自治领的安德罗斯押送回英国,还恢复了殖民地政府,新英格兰自治领也随之瓦解。

“光荣革命”后殖民地的政治变化

然而,“光荣革命”并没有给殖民地带来令人高兴的成果。虽然纽约的殖民者议会得以建立,但领导反抗王室运动的人物却遭到处死。1691年,马萨诸塞重新得到了王室的新特许状,但丧失了原来的公司殖民地的地位,变成了王室殖民地。新泽西、南卡罗来纳和北卡罗来纳(后两者在1690年左右分离)不久也成为了王室殖民地。即便是那些继续保持业主殖民地地位的殖民地(如马里兰、宾夕法尼亚和特拉华等),和1732年新建立的佐治亚,实际上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王室和议会的控制,失去了原来的“自主”地位。此外,殖民者也没有得到权利上的保障。当殖民者声称作为英国人他们应享有《1689年权利法案》保障的一切权利时,英国议会则认为,殖民地是王室的领地,殖民者的权利可由王室规定,与真正的英国人的权利不能混为一谈。“光荣革命”后,英国免除了内政的后顾之忧,开始考虑对殖民地实行集权式的管理。1696年,新王室重新实施修改过的《航海条例》,给予王室税收官逮捕违法殖民地居民的权力。同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又建立了贸易部,专门处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事务。贸易部不仅向殖民地提供资金,帮助开发英国本土需要的产品,而且负责审理所有殖民地通过的法律,将那些与英国法律相抵触的殖民地法律宣布无效。从1696年至1725年间,贸易部对殖民地实施了比从前更有效的控制,可谓形成了一个殖民地统治的新秩序。

在这种新秩序下,殖民地的政治结构也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从表面上看,殖民地的政府中也有与英国政府中君王、上院和下院相应的三种成分,即总督、参事会和议会。但在实际运作中,殖民地的政治与英国是不相同的。首先,殖民地总督拥有很大的权力。在王室殖民地上,总督是英王利益的直接代表人,在业主殖民地上,总督由拥有该殖民地的业主任命,英王批准。总督有权任命殖民地参事会的成员,但需经王室贸易部的批准。只有马萨诸塞的参事会成员是由殖民者议会选举的。总督有权在殖民地建立法院,有权随时任命和替换法官,有权解散和召集殖民者议会,这些权力是英国国王所没有的。此外,总督也是殖民地军队和民兵的总指挥。参事会主要为总督提供政策咨询,通常由为数很少的有影响的地方上层人士组成,从功能上看,参事会犹如英国议会中的上议院,但殖民地的参事会远不如英国上院那样有影响力。参事会成员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利益,并经常利用关系为其家庭成员谋取利益,他们通常支持英王的利益并在重大问题上与总督站在一起,但有时他们也会与议会站在一起,与总督作对,维护与自己相关的地方利益。

对于殖民地居民来说,殖民地政治体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殖民者议会,因为议会是唯一的代表他们利益的政治机构。殖民者议会的合法性在“光荣革命”后得到理论上的承认——即政府的合法性在于受统治的人民的承认和认可。既然殖民者不能选举英国议会的代表,英国议会也就不是代表殖民者利益的机构,但因为他们可以选举殖民地的议会,殖民者议会便被视为唯一能代表殖民者利益的机构。所以,尽管英王和英国议会不承认“光荣革命”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殖民地,殖民地居民却坚持认为,自己是生活在英王管辖之下的英国人,在权利享有上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殖民者议会要求获得与英国议会同样的权利:包括在议会内有言论自由、在议会开会期间免遭逮捕、决定议员资格、仲裁具有争议性的选举结果以及免受攻击和迫害等权利。

殖民者有足够的理由将殖民者议会看得比英国议会还要重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18世纪初,殖民者议会已在殖民地政治中掌握了实权。如同英国议会一样,殖民者议会掌握了决定征税和提出议案的权力,前者使其控制了殖民地的财政大权,后者给它充分的法律空间来回应总督和参事会提出的任何有损殖民地居民利益的政策。这两项权力使议会能控制和左右殖民地事务。总督虽然拥有执法和行政权,但他的行政费用却需由议会批准,为此议会与总督之间经常争吵不休。殖民者议会并非有意寻求独立的立法地位,其掌握的征税和提案权都是通过与总督的具体日常的对抗取得的。殖民者议会要审议公共设施和交通设备的计划,讨论纸币发行、移民和与印第安人作战等问题。在处理这些日常问题时,殖民者议会的代表通常把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将王室和英国的利益放在首位来考虑。在制定殖民地的政策和法律时,为了取得现实而有效的成果,议会必须与总督进行谈判和协商,并建立一套有利于自己利益的谈判程序和条件。议会的特权正是这种与总督和参事会谈判斗争的结果。而议会特权一旦建立起来,便成为一种固定的原则,一种政治程序,或不成文的“宪法”的一部分。尽管从18世纪初英国开始对殖民地实行较为严厉的集权式的控制,但通过殖民者议会的长期存在和运作,自治已逐渐成为了北美殖民地居民的一种政治习惯,或者说,一种政治权利;如果这种权利遭到剥夺,殖民地居民便会奋起反抗。殖民者议会则成为殖民者的权利得以运用的实体,并逐渐演变为维护殖民者利益和领导殖民地反抗运动的政治机构。它的这个作用在美国革命时期充分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