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临床 诊断与治疗


经络的临床应用表现在两个方面:根据经络来切脉,诊察体表和辨别症候;根据经络来选取针灸腧穴或选择不同治法及药物。

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体现在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诊断方面分经络诊法和分经辨证,是指根据经络来切脉,诊察体表和辨别证候。治疗方面为循经取穴和分经用药,即根据经络来选取腧穴或选择不同治法及药物。

经络诊法

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联络系统,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如在有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可在经络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压痛,或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变化。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压等,可推断疾病的病理状况。

辨证归经

是指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辨证归经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进行。如头痛一证,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督脉、足厥阴经有关。这是根据头部经脉分布特点辨证归经。如咳嗽、鼻流清涕、胸闷,或胸外上方,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与手太阴肺经有关;脘腹胀满、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与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有关。

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体表经络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腧穴的选取、针灸方法的选用是针灸治疗的两大关键,均依靠经络学说的指导。由于经络、脏腑与皮部有密切联系,故经络、脏腑的疾患可以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或皮内埋针进行治疗,如胃脘痛可用皮肤针叩刺中脘、胃俞穴,也可在该穴皮内埋针;经络瘀滞、气血痹阻,可以刺其络脉出血进行治疗。

人体的五腧穴

腧穴即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五腧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穴位: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

五腧穴主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