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终极解脱的中间站——净土

追求快乐,是每个人乃至每个生命的终极愿望。人类,虽然从远古走来的时候,就时时刻刻在找寻着快乐,但由于对快乐的解读出现偏差,致使方法上的错误,而始终徘徊在快乐的门外。

正是对快乐有不同的认识,所以诞生了众多的宗教和哲学。无论是早期的对各种自然神灵崇拜等民间宗教,还是后来的以神为主宰的一神教和多神教,都是人们向往快乐的见证。人们希望通过对神灵的祭祀、祈祷,来摆脱痛苦,得到快乐的恩赐。

在这众多的宗教中,源自古印度的佛教为人类指出了一条通往快乐的独特道路。佛教认为,痛苦都是自己的负面情绪以及相应行为所造成。由于执着于自我,心中便产生分别之心,为了自己的利益、地位、名誉造下种种恶业。这些妄念与恶业导致人不断的感到痛苦。所以,佛陀诠释的快乐,是源自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外在事物的恩赐。当人们睁开被“无明”蒙蔽的双眼,去除贪欲、嗔恨、愚痴、嫉妒、伤害等负面情结及相应行为的时候,快乐的曙光就会展现。

由于这无明负面心结是与生俱来的痛苦之因,佛教认为离苦得乐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并且要经历各种磨练和考验。意志力坚强、信念坚定的人,会按照既定的光明之路,一路走过。但对于那些意志力薄弱、信念犹疑的人来说,漫长而多难的快乐追求之路,反而会让他们的愿望和斗志消失殆尽。因此,佛陀在经典中开示了被认为是最稳妥、最殊胜的法门——净土。

净土,是诸佛、菩萨等依自己的愿力、悲心、神通、智慧及功德所化现出来的一方神奇的地方。净土中环境优美,生活富足,是一个没有痛苦、充满幸福的佛国。与基督教所说的天堂不同,佛教的净土不是众生修行的终点站。投生于净土中的众生所获得的不是最终的解脱,而是一个更好的修行环境。在净土中,众生衣食无忧,并且有诸佛、菩萨亲自现身说法,不断受到佛、菩萨的教化和陶冶,了悟佛法真谛,最终获得解脱。所以说,佛教中的净土是众生修行中的一个中间站。

唐朝大翻译家玄奘法师的高徒窥基大师,曾在他的一本净土宗著作《阿弥陀经通赞疏》中这样说道:“对于内心怯弱、信念不坚、行为懒惰的人来说,净土法门,无疑是他们的最好选择。”因为,净土的种种便利学修条件和环境,能使这些不能义无反顾踏上成佛之路的人们,得到一个中转驿站的休憩。在这里,他们可以不受尘世的种种苦难,有着不可思议的快乐享受,致使那颗不堪负重的内心,得到一个暂时的缓解,然后在净土中诸佛菩萨的教导和陪护下,重新踏入自利利他的成佛之路。

在佛教诸多的净土中,有一个净土最为特别,这就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佛经中记载,阿弥陀佛原本为妙喜国的世饶王,后出家为僧,法号叫做法藏比丘。法藏比丘胸怀大志,发誓要帮助众生脱离茫茫苦海。于是他游历诸佛国净土,选其“胜”而舍其“劣”,建立了一个集各净土之胜的净土,使得一切众生都乐意往生,虔诚向佛而得解脱,这个净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与其他的净土不同,极乐世界净土是人人都可以往生的。只要相信极乐净土的殊胜,诚恳念佛,发愿往生,死后就可以离开这五浊恶世,出生在美妙绝伦的西方极乐世界。佛教中,极乐世界净土是净土法门中最易修行的,也是与我们普通众生距离最近的净土。

本书选取了100幅精美的唐卡、大藏经绘画,并配以简单生动的解说,为您细致描绘讲解佛教中的诸净土,尤其是阿弥陀佛净土西方极乐世界,以及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法门。通过精美的唐卡,您不仅能够身临其境地游历一番佛国净土,还能够领悟到净土法门中的佛法奥义。就让我们静下心来,随着一幅幅绚丽的唐卡走进那美妙绝伦的佛教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