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述家

尼西亚会议之后,罗马帝国在小亚细亚的君士坦丁堡建立了第二国都,原属统一的基督教因传统及语言的不同逐渐分为两部分,西方部分包括意大利、北非、高卢、西班牙等地,东方部分包括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等地。西方部分以圣奥古斯丁为主要代表,东方部分以阿塔那西乌斯(Athanasius,约293373年)、巴西流(Basilius Magnus,约330379年)、大马士革的约翰等为代表。他们在希腊、罗马的哲学、修辞学及自然科学的影响下,对使徒时期以来围绕基督教教义所展开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和辨析,形成了完整和系统的神学。狄奥尼修斯(托名)的著作《论圣名》等也是东方神学家的代表之作,其中表达的上帝的不可言说(Apophatic)观念对后来的基督教神秘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这里仅从美学角度介绍圣奥古斯丁、波伊修斯及狄奥尼修斯(托名)的著述。

(一)圣奥古斯丁

圣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年)生于北非塔迦斯特城(今阿尔及利亚的苏克阿赫拉斯),早年生活放浪,喜欢踢球、骑马、看戏,信奉过摩尼教,讲授过雄辩术。公元386年,他在米兰大主教圣安布罗西的劝导下皈依了基督教。公元391年遴任北非希坡城(今阿尔及利亚的彭城)的神甫,逾四年升任主教。公元430年汪达尔人入侵北非,当年8月28日,希坡城被围三个月时,不幸病逝。圣奥古斯丁一生著述浩繁,据他本人在《订正》(427年)一书中提到的著作已有93种,书札等尚未计算在内。涉及美学的主要著作有《论秩序》(386年)、《论音乐》(387389年)、《论自由意志》(388395年)、《忏悔录》(398年)、《论精意与字句》(413年)、《三位一体论》(400416年)、《教义手册》(421年)、《上帝之城》(413426年)等。圣奥古斯丁在这些著述中全面而详尽地阐发了基督教神学的美学观念,为整个中世纪美学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二)波伊修斯

波伊修斯(Anicius Manlius Severius Boethius,480524年或525年)是一位富有诗人气质的哲学家,出生于罗马贵族家庭。他父亲做过罗马的执政官,岳父是哥特宫廷里一名显要人物,他自己与两个儿子也曾做过执政官。他喜欢阅读古希腊罗马典籍,学识渊博,在狄奥都克利王宫是个极有声望的人物。公元523年,皇帝查士丁尼敕令查禁阿里乌斯教派,波伊修斯因受牵连被监禁,并被处决。他在狱中所写的《哲学的安慰》一书生动地表达了他的基督教的审美理想。

(三)狄奥尼修斯(托名)

《狄奥尼修斯文集》(Psewdo-Dionysius)的作者是谁迄今是个疑问。公元532年君士坦丁堡会议上被一性论派人指称为《圣经》故事中亚略巴古人狄奥尼修斯(见《使徒行传》第十七章第三十四节)所作。近代一些学者根据书中涉及内容及人物推断其作者可能为公元五六世纪的叙利亚人。原书为希腊文,包括四篇文章及一些附录:一篇是《天阶体系》(Peri tes ouranias ierarxias),一篇是《教阶体制》(Peri tes ekklesiastikes ierarxias),一篇是《论圣名》(Peri theiou onomaton),再一篇是《神秘的神学》(Peri mustikes theologias)。这四篇文章中,《论圣名》广泛讨论了与美学有关的一些问题,在中世纪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