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丛书”总序
经济学说史上,曾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被后人极为推崇的一些经济学“大家”,其聪慧的初露、才华的表现,往往在其年轻时的博士论文中已频频闪现。例如,保罗·萨缪尔逊(Paul Samuelson)的《经济分析基础》,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冈纳·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价格形成和变化因素》,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独立职业活动的收入》,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的《歧视经济学》以及约翰·纳什(John Nash)的《非合作博弈》等等。 就是这些当初作为青年学子在博士论文中开启的研究领域或方向,提出的思想观点和分析视角,往往成就了其人生一辈子研究经济学的轨迹,奠定了其在经济学说史上在此方面的首创经济学著作的地位,并为日后经济学术思想的进一步挖掘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学科是如此,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包括自然科学也是如此。年轻时的刻苦学习与钻研,往往成为判断日后能否在学术上取得优异成就,能否成为对人类知识的创新包括经济科学的繁荣做出成就的极为重要的第一步。世界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博士论文《逻辑哲学导论》答辩中,围绕当时世界著名大哲学家罗素、摩尔、魏斯曼的答辩趣闻又是极其生动的一例。
旨在“鼓励理论创新,繁荣经济科学”的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围绕推动经济理论创新开展的一系列公益活动中,其中一项是设立“中国经济学奖”和“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丛书”是基于后者的获奖论文,经作者本人同意,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资助,陆续出版。
经济学博士论文作为年轻时学历教育、研究的成果,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或疏忽。但是,论文毕竟是作者历经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熬过了多少次灯光下的困意,时酸时辣,时苦时甜,努力拼搏的成果。仔细阅读这些论文,你会发现,不管是在经济学研究中对新问题的提出,新视角的寻找,还是在结合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对已有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实证分析以及对经济模型假设条件调整、补充后的分析中,均闪现出对经济理论和分析技术的完善创新。对繁荣经济理论而言,这些创新思考,对作者日后学术上的继续探索或对其他经济学研究者的研究,可以说都是有其重要的启发。
年轻时代精力旺盛,想象丰富,是出灵感、搞科研的大好时光。出版这套丛书,我们由衷地希望在校的经济学硕博生,互相激励,刻苦学习;希望志在经济学前沿研究的已毕业经济学硕博生,继续努力,勇攀高峰;希望这套丛书能成为经济科学研究领域里的“铺路石”、参考书;同时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大家一起来关心和爱护年轻经济学者的成长,在“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在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在人类经济思想史上多留下点中国人的声音而奋斗。
夏 斌
当代经济学基金会 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