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边界的影响因素

影响听感边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目标字的前后位置和参照字的不同调类是影响边界的语言学因素,具有决定性影响。

7.1  目标字的前后位置

综合各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前后字的不同位置会对辨认边界位置等数据产生一定影响。除上声在前后字位置上所表现出的动态边界外,每组实验的前字组的边界位置平均值均比后字组偏右,即目标字位于后字时边界位置对应半音值普遍要低于位于前字时。这与声学上的音高下倾现象是一致的。声学研究结果表明,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语流中的音高普遍呈下倾趋势,语句中前面的韵律单位的调域普遍高于后面的调域。起因为发音生理,声学表现跟听感空间相互对应。

7.2  参照字的调类

如表2所示,不同参照字调类对听感边界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表2  不同参照字调类条件下的各组声调感知边界位置(单位:半音)
t13

在各调类对比的实验数据中,我们分别去前字对比组与后字对比组中找到偏离其他参照字调类组的数据,经过整理,总结出如下几点规律:

a. 后接去声调时,上声调的听感范畴普遍偏小。

在前字组对比组中,后接去声调的情况下,阴平-上声组中阴平的感知范畴稍稍扩大,上声的感知范畴稍稍缩小;阳平-上声组中阳平的感知范畴稍稍扩大,上声的感知范畴稍稍缩小;上声-去声组中去声的感知范畴稍稍扩大,上声的感知范畴稍稍缩小。即后接去声调时,上声调的听感范畴普遍收缩。

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上声+去声”时,后字为全降调,是上声组的各参照字调类中唯一提供了低点参照的(调域下线的9半音),会加大听者对前字位置上上声调“低”的特征的要求。

b. 上声参照字后的阳平调听感范畴较小。

上声后字组的阴平-阳平间听感边界位置小于同组其他参照字。

在声学上,阴平、阳平、去声后接阳平调,组成了“H·L·H”的音调序列,受降阶因素的影响作用,序列中的后一个高调的调尾调值较前一个高调略低,即处于阴、阳、去三声后面的阳平实际读音约为23。因此,与阴、阳、去三声相比,上声后的阳平上升幅度最大。

听觉感知的结果与声学相对应,上声调后的阴平-阳平之间的听感边界位置小于其他参照字调类组,阳平感知范畴较小,即听者对上声后的阳平调的上升幅度要求更高。

c. 阳平调后的去声调、去声调前的阳平调听感范畴偏小。

前字为阴平-阳平的对比实验中,以去声为参照后字时(阴/阳 +去),得到的感知边界位置对应半音值较其他参照字组偏小,即阴平听感范畴增大而阳平听感范畴缩小,可见去声调前的阳平调感知范畴缩小(阳↓+去)。

后字为阴平-去声的对比实验中,以阳平为参照前字时(阳+ 阴/去),得到的感知边界位置对应半音值较其他参照字组偏小,即阴平听感范畴增大而去声听感范畴缩小;后字为上声-去声的对比实验中,以阳平为参照前字时(阳+ 上/去),得到的感知边界位置对应半音值较其他参照字组偏大,即上声听感范畴增大而去声听感范畴缩小。以上两项结果均说明阳平调后的去声调感知范畴缩小(阳+去↓)。

由此可见,去声调前的阳平调、阳平调后的去声调听感范畴偏小。(阳平-上声的去声前字组受规律a的反向影响,与此规律不符)

我们推测这由于双字组“阳平+去声”的组合是普通话声调组合中唯一的升调+降调,形成了“中·高·低”序列、F0连续的曲拱调型组合,可以互相提供音高及升降幅度的参照,因此这种强标记性的组合,目标字听觉感知范畴较小。

7.3  时长因素

我们通过三组目标字时长分别为90ms、120ms、150ms的阴平和上声的听感实验,证明了时长因素对汉语两个平调之间的感知能力及非边界位置上的阴平-上声的边界位置没有显著影响,但位于韵律边界位置上的阴平-上声之间的感知具有显著的影响;时长与边界位置对应半音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7.4  刺激音的播放顺序

在区分实验的刺激对播放时,我们分先播放高阶刺激音和先播放低阶刺激音两种播放方式。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刺激音的播放顺序对区分峰值有显著影响,先播放低阶刺激音比先播放高阶刺激音被试更容易听出区别。我们认为,这与声学上的下倾也是相对应的,由于日常言语中的下倾规律,所以人们对后一韵律单位略低的情况并不敏感,反之则容易听出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