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仰的性质
首先须得认清的,即信仰与迷信根本有别,迷信起子愚昧,代表未开化的民族,未受科学教育的人民的原始心理。而信仰乃基于知识。惟有受过科学教育的洗礼和启蒙运动的开导的文明人,方足以言信仰。迷信可为科学知识所祛除净尽,而信仰不仅非科学知识所能推翻,而且有时科学知识反而可以加强我们的信仰。此外还有一层值得注意的事实:就是只有人才有迷信,我们不能说禽兽有迷信,足见迷信乃是这理智的动物——人类,所特有的后天缺陷。别的动物尚没有进化到可以有迷信的程度。换言之,惟有人才有迷信,更惟有能思想有理智的人才有信仰。但信仰却不能说是知识的缺陷,只能说是伴随着知识而起的一种心理现象。
现在我们可以暂且给信仰下一个定义:信仰是知识的一个形态。知识是思想或理智的产物。思想或理智的活动可以表现为许多不同的形态。信仰、感情、意志等,表面似与理智相反,其实都弥漫着思想的活动,蕴藏着理智的成分,都可以说是知识的不同的形态。不过信仰中所包含的知识,其来源与从严格的科学方法得来的知识,稍有不同罢了。构成信仰的知识,第一,大都是无意间不自知觉地得来的。每每是无形间受熏陶感化暗示而来。信仰之起源由于理智之归纳演绎分析者少(注意,信仰之起源于理智之归纳演绎分析,不过比较少一些,并不是说理智不能引起信仰,更不是说理智与信仰根本冲突),而由于感情之激动者多。因此信仰往往植根于儿童心灵中异常之早,有时甚至被误认作天赋的观念。第二,信仰的养成,主要的是基于具体的生活、行为、经验和阅历,而很少出于抽象的理智的推论。所以每见那能在生活中得教训,行为中得智识,人事方面的经验丰富、阅历多的人,常有坚定不移的信仰,以作他的事业的基础。我们不妨这样说,具体的知识是足以增进、加强或改变信仰的知识,而抽象知识对于信仰的增进、加强或改变的能力比较很少,但也不是绝对没有。第三,构成信仰的知识还有一个比较高深的来源,就是天才的直观和对于宇宙人生的识度。大宗教家,大政治家,举凡所谓先知先觉者的信仰,大都以此为主要的来源。他们的坚定的信仰,的确是建筑在超卓的知识上。然而他们的信仰所依据的见微知著,由小知大,由过去的教训而观察将来的知识,来得那样直接明快,好像是不假思索的样子。这只能说是出于天才的直观或识度了。这种信仰因为来得如此具体、活泼、直接,故其影响他人、感动他人的能力,特别伟大。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中心信仰,大都是如此形成的。第四,我们虽不能说信仰起源于理想及活泼的想象力,更不能说信仰与理想和想象力没有区别,但我们的确可以看出信仰中必然包含有理想和想象的成分。因为信仰的对象必然不是现实的事物而乃是理想的事物。故有理想者未必有信仰(因为事实上有许多理想家未必有坚定的信仰、实行的勇气),而有信仰者必然有理想。而信仰的理想对象之成为具体化,有力量,足以激动人的感情,引起人的牺牲精神,使人亲切感觉到这理想的对象并非遥远不可期,乃俨如即在目前。这就是想象力的作用了。故想象力并不一定引起信仰(如诗人或小说家的想象),而信仰中必包含有想象力。简言之,单是理想或想象,均无甚大的实行力量,惟有构成信仰的有机成分的理想与想象,方可成为主宰行为、推动行为的决定力量。
根据上面这一番关于信仰的性质的讨论,我们可以绎出下列几条结论:(一)信仰既多是不知不觉间养成的,而且根植于儿童心灵中异常之早,几成为天赋观念,由此便可推知无论何人似乎都必然有某种信仰,但许多人每每是自己虽已有信仰,而不自知觉其有信仰。因此我们的问题就不是求知识的青年应否有信仰,而转变为求知识的青年应如何使自己固有的信仰自觉化、理性化的问题。人不能绝对没有信仰。任何青年之必有某种信仰,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主要的问题仍在如何使已有的信仰建筑在自觉的理性的基础上,如何使已有的信仰经得起理智的批评,可以随学问思想的进步而增进、而加强。(二)前面只是概括地说信仰是知识的一个形态。现在可以补充说:信仰是知识的形态,同时也是行为的动力,也可以说信仰是足以推动行为的知识形态。并且可以说信仰是使个性坚强、行为持久、态度真诚、意志集中的一种知识形态。(三)就信仰与狭义的科学知识的关系言,二者是不同种类的知识形态。这两种知识形态的关系,有时是各不相妨、并行不悖的,有时是矛盾进展、相反相成的。有时信仰可以阻碍科学知识的进步,有时科学知识可以打破信仰的凝固性。但有时信仰亦可以促进科学知识,甚或利用科学知识,有时科学知识亦可以增进并加强信仰。西洋文化史上,一方面宗教的信仰强固有力,一方面科学知识长足进展,就是科学知识与宗教信仰矛盾进展相反相成的具体例证。(四)就信仰与一般知识的关系言,因为信仰中包含有知识成分,而且信仰乃仅是知识的一个形态,故信仰与知识不仅不冲突,而且是平行相依的。一个人有了某种知识,必定有某种信仰与之相依随。假如一个人毫无所知,则他将毫无所信。盲目的信仰依于愚昧的知识。知识空洞者,其信仰必渺茫;知识混淆矛盾,必与信仰的杂乱反复相依随;知识系统,则信仰必集中;知识高尚,则信仰亦必随之高尚。信仰与知识既有如此密切相依的关系,则一般人误认知识与信仰冲突的说法,不仅是昧于信仰的性质,而且是不知知识为何物。因为假如否认信仰与知识相依随的关系,则一方面信仰将永不会自觉化、理性化,而另一方面,知识亦将陷于空疏枯燥,永不会支配信仰,影响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