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术语及其特性

第一节  术语定义

一、语言学定义

术语是术语学的研究对象。从事术语学研究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术语。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能被普遍接受的定义。这里不妨先从语言学工具书中的定义说起。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将“术语”定义为:“各门学科的专门用语。术语可以是词,可以是词组,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

《语言学百科词典》将“术语”定义如下:“各门学科为确切表达本领域内的概念而创制和使用的专门词语。其意义要求反映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必须同科学概念相一致。……

语言学家阿赫玛诺娃(Ahmanova O.S.)编写的《语言学术语词典》给出的“术语”定义是:“为准确表达专业概念和指称专业对象而创造的专业(科技及其他)语言中的词或词组。”……

从上面仅有的三个定义中,已多少能看出“术语”这个概念丰富的内容。把三个定义中共同的内容抽取出来,主要包括:

第一,术语用在特定的学科领域。大多数情况下,术语只和某个特定的学科或者领域联系在一起,例如“北半球”“冰川”“寒带”“地图”“防沙林”“分水岭”“季风”等用于地理学,“海域”“回声测距”“标准海水”“极地科学”等用于海洋科技,“元音”“辅音”“聚合关系”“组合关系”“能产性”“标记性”等用于语言学。

第二,术语称谓一个科学概念并代表外部客体。“飞行”在航空科学中称谓“物体在距地球表面一定距离的空间运动的总称”。“行星”在天文学中称谓“围绕太阳或其他恒星运行的质量不超过木星的较大天体。”理解一个术语先要弄懂它背后的概念。由于不清楚计算机术语“云计算”“物联网”等所指的概念为何,也就不了解它们代表哪些客体,尽管组成这些术语的汉字,如“云”“计”“算”“物”“联”“网”,并不生僻。

有些术语及其称谓的概念,如“飞机”“中雨”“扣球”“男高音”“黑客”“分子”“季风”等,不仅本学科领域外的专家,甚至普通人也都知道。但他们了解往往只是这些术语所称谓的日常概念,这与术语称谓的科学概念还有不小的距离。一般人只需要知道飞机是一种航空机械,由机翼、机身、发动机等组成,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军事、农业中等就足够了。但是在航空科学中,“飞机”指“由固定翼产生升力,由推进装置产生推动(拉)力,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两者之间有交叉、重合的部分,如都指出飞机是“航天器”;但日常概念更关注其组成(“机翼、机身、发动机等”)、用途(“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军事、农业等方面”),而科学概念则指出其工作原理(“由固定翼产生升力,由推进装置产生推动(拉)力”)、飞行介质(“在大气层中飞行”)。再比如,“中雨”对于一般人来说,就是不大也不小的雨;但在大气科学中,它称谓的概念就要准确得多,即“1小时内雨量为2.6~8.0 mm,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0~24.9 mm的雨”。

第三,术语是语词单位。在汉语中,术语可以是单音节词,如“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心”“禅”“佛”“化”等;可以是多音节词,如“管理”“分工”“效率”“预测”“自信”“防御”“刺激”“补偿”“成见”“稀缺”“价格”“需求”“效用”“利息”等;也可以是词组或短语,如“军用飞机”“大行星”“同步卫星”“万维网”“计算机”“微生物”“脊椎动物”等。

除了这些共同内容外,列举的定义中还有不同的内容:《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要求术语“正确”,标记的对象包括“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语言学百科词典》要求术语“确切”、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同科学概念“一致”,指出术语可以“创制”;《语言学术语词典》要求术语“准确”,可以被“创造”,属于“专业(科技及其他)语言”等。它们对术语概念内容的理解不同。这些是语言学,尤其是术语学仍需解决的。

二、术语学定义

与语言学定义相比,术语学对术语的定义更加五花八门。有学者做过统计:出现在各种术语学著作中的术语定义有几百个之多。而且,随着术语学的发展,这个数量还会不断增加。

其实,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往往十分复杂,包含各个层面的不同属性。这正如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的语言、作为语义学研究对象的意义,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仍能发现其新的属性和特征。因此,直到今天,关于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语言的定义,答案仍然不一致。术语也是如此,它被看成是思维单位(称谓某一学科领域的科学概念)、语言单位(语言系统的组成部分)、信息单位(专业信息的承载者)、知识单位(代表某种理论观点)、认知单位(科学认识的重要载体)。从上面的某个或几个方面出发,就可能给术语下不同的定义,比如“术语是索绪尔所定义的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组成的语言统一体”,“术语不是特殊的词,而是具有特殊功能的词”,“术语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术语是凝集一个学科系统知识的关键词”等。

选择从哪个方面入手研究术语,就等于选择不同的术语研究方法,会形成不同的术语观。传统的规范性术语学以术语标准化为目标,要求称谓科学概念的术语应满足单义性、系统性等要求,对具体学科领域术语的多义、同义等持批判态度。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描写性术语学以术语整理为目标,把术语的多义、同义作为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承认术语使用中的各种变体。不同的术语观也会对应不同的术语定义,如“术语是术语系统中的成分,它是表达与某一专业活动有关的某个词或稳定重现的词组的所有变体”,该定义代表的术语观不属于规范性术语学,而属于描写性术语学。

三、术语标准中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规范术语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基本词汇,制定并颁布标准文件《术语工作词汇第1部分:理论与应用》(ISO 1087-1:2000),该文件对term的定义为:“verbal designation of a general concept in a specific subject field。”据此国际标准,我国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术语工作词汇第1部分:理论与应用》(GB/T 15237.1—2000),其中对“术语”的定义如下:“在特定专业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

同语言学、术语学对术语的定义相比,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中的定义似乎“平淡无奇”。将它们单独列举出来,主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国际标准化组织是进行标准化工作的国际权威机构之一,制定和颁布国际标准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体现世界各国相应学科领域专家的集体智慧,其成员国一般依据国际标准制订相应的国家标准。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常任理事国,国家标准对术语的定义也是参照相应国际标准制定的。第二、标准文件不同于普通的学术著作、参考书,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范文件。第三、应当考虑把以上术语标准中的术语定义作为术语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自觉地遵守和使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