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三 教态变化技能

问题情境 教态变化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引起学生注意、减轻学生的疲劳、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而用变换信息的传递方式或教学活动的形式来改变对学生的刺激的教学行为。有魅力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均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问题一 教师应当如何运用教态变化技能传达更加丰富的知识信息?教师的非语言教学行为对于学生接受信息具有哪些强化作用,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习内容一

社会心理学认为,几乎一切非语言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作为沟通的手段。教师在课堂上的体态语言有效地开辟了师生信息交流的第二渠道。

1. 教态变化的概念

教态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声音、使用的手势和身体的运动等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表现。教态变化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就可以实现,是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师在深得教材精髓的前提下,可以借助面部表情、手臂活动等教学辅助方式,活灵活现地外化教材的主题、情感、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握教材并发展思维。

需要指出的是,刺激的变化并非绝对的刺激等级的变化和增强学生的惊觉反应。有充分的生理证据证明,刺激变化对学生所产生的激发作用主要是获得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只有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才更喜欢向你学习。

2. 教态变化的作用

(1)教育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非语言和外加语言提示是教师教学活动生动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的生动活泼基本上是由于不断变换对学生的刺激方式,不断引起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形成的。有些课堂之所以枯燥乏味,主要是因为授课教师使用的语言呆板,很少有身体运动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以及缺乏手势的协助等。

(2)激励作用

教师除了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外,还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充满生气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程度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原因在于非语言和外加语言的提示作用。非语言的提示与我们的身体运动所发出的信息是分不开的,它传递着情绪和情感,并强化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外加的语言提示是指音质和音调的变化,以及使用“哼”“嗯”“啊”等语气助词。它同样传递着情绪和情感,并可以用来形容我们的语言内容。例如,对于“你是好学生”这句话,加上不同的语气助词时,意义和情感是完全不同的。

(3)启发作用

教师非语言教学行为的重要特点是模拟性和象征性,它能引起学生对事物的丰富联想。尤其是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动作和感情,通过教师的非语言教学行为能较好地表现出来。因此,它对学生具有启发思维、促进理解的作用。

(4)强化作用

教师非语言教学行为的强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能把学生的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视听两个方面的刺激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增大了学生接收的信息量。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总结了人类接收信息的效果公式:接收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教师的非语言教学行为对于学生接收信息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

(5)教学控制作用

通过教态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学调控。学生的表情、眼神、坐姿、手势等都会随时给教师发出真实可靠的反馈信号。例如,当教学难度超过学生的承受力时,学生会下意识地发出皱眉等信号;当教师讲授的内容适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时,学生会发出点头和微笑等信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进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自觉运用体态语言来加强对课堂秩序的控制;教师可以通过突然中止讲课、眼神暗示、边讲边走到学生座位旁巡视等方式达到加强课堂秩序的目的。

(6)信息传递作用

教态变化可以传达更加丰富的知识信息。优秀的教师不但善于言传,而且善于身教,将语言交流与非语言的教态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配合使用。另外,可以利用提问、微笑、锐利的目光和善意的勉励,使不专心的学生感到无法开小差,从而集中精力专心听课。教师的表情、眼神、身姿、手势均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极大的暗示作用和感染力。积极的体态信号会引起学生正向的情绪反应。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目光亲切、洒脱自然,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二 运用教态变化技能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确定变化的类型,那么教师可以使用哪些类型的教态,在应用不同类型的教态时需要注意哪些原则呢?

学习内容二

教师运用教态变化技能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变化的类型,注意每一种类型的应用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传递教学信息,另外还要合理适度。

1. 教态变化的类型

(1)身姿变化

教师的身姿是指教师在教室里身体位置的移动和身体的局部动作。教师适时适度地在教室中走动,不但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课堂变得有生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教师从讲台上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密切师生关系。但是要注意,教师在课堂上走动不要过于频繁,以免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身姿变化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式是手势,手势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师恰如其分的手势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突出重点,使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做出某种手势的目的要明确,不要带有随意性,手势的变化不要过多、过于琐碎,要适度、自然大方。反之,生硬造作的手势,如挠头皮、挖鼻孔、敲桌子等不仅不能给人以美感,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2)表情变化

课堂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不但是创造和谐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而且对开启学生的智力有重要作用。教师上课时面带微笑、具有感染力的表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同样的情感并延伸至热爱教师讲授的课程内容。

(3)眼神变化

教师在教学时要密切注视学生的眼睛,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睛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讲课时如果不面对全班学生,与学生没有长时间的眼神交流,学生就不愿意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课信息,教师也不能从学生的目光中发现他们对教学的反应。

(4)停顿变化

停顿是引起注意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讲话时不能总是一个声调、一个速度,声音要有停顿,该高则高,该低则低,该快则快,该慢/停则慢/停。停顿的目的是给学生回味、思考的时间,造成一种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相结合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

2. 教态变化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师应用教态变化应当是有目的的行为,教师应当明确教态变化的目的是使教学变得活泼,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性原则

教师运用教态变化时必须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3)适度性原则

教态变化的运用要适当,避免过分夸张和脱离教学内容。

3. 教态变化技能的评价

作为一名能够使学生感觉亲近且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师,你需要随时注意自己的教态是否得体。看看表1-2中的指标,给自己和同事打个分吧。

表1-2 教态变化技能评价表

4. 教态变化技能训练

如果你是一名不善于表达的教师,如何才能够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配合你的语言讲解,如何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呢?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① 需要做的是沉着、稳重。教师的姿态要沉着、稳重、自然大方,使学生敬而不畏,觉得听你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越听越爱听。要注意既不要待在一个位置上用一种机械的姿势讲课,也不要在讲台上频繁地来回走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

② 使用眼睛环视全班学生。教师的视线要注视全班学生,既不能只面对课本、教案,也不能只面对黑板。教师的视线要尽量环顾班内的每一位学生,通过目光与学生交流信息,得到反馈。

③ 使自己情绪饱满、自然。教师的情绪要乐观、饱满,笑而不露,发自内心并自然流露。教师要用乐观、饱满的情绪去调剂学生听课的情绪,以减轻学生听课的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