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资本外逃问题研究
- 陈俊
- 1442字
- 2021-03-28 17:50:23
四 拟实现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一)本书拟实现的创新
(1)资本外逃测算方法的创新。从探讨估算我国资本外逃规模相关指标的适用性出发,构建适用测算我国资本外逃规模的方法,并结合我国统计数据的特点进行修正,选择直接法以及修正的间接测算方法即在“间接测算法”框架下,“混合法”与“权益差额调整法”相结合的一种结构性测算方法。
(2)贸易伪报规模测算方面的创新。选取44个贸易伙伴的海关统计数据以及采取样本权重推算的方法估算我国贸易项目下的资本流动规模;考虑到转口贸易以及海关贸易统计中的计价差异、转口毛利、运输时滞,同时利用相关海关贸易数据估算转口增值率;注意到转口贸易以及美国进出口贸易统计中计价的特殊性;为了剔除价格变动对估算结果的影响,使估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使用世界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贸易总额做不变价处理。
(3)资本外逃波动因素及决定因素分析的创新。除了从汇率、利率以及制度因素等分析引起资本外逃波动外,本书试图从移民联动的资本外逃以及去“泡沫化”过程引发的资本外逃来分析资本出逃之所以呈现不同态势的原因;在资本外逃决定因素分析中,特别聚焦于劳动力成本变动对我国资本外逃的重要影响。此外,本书还试图通过考察各种因素,如反映对未来经济走势预测的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信心指数,测度和估算上述诸因素对资本出逃的贡献率。
(4)本书以较广阔的视野,采用辩证思维方法,试图分析资本外逃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从“危机”中寻找“契机”,缓解和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资本出逃产生的压力和消极影响;通过根本转变经济增长理念和方式,改善国民福利,增强经济发展的社会合力,提高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信心指数,凝聚有限资源,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过去的10年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中国制造”,在下一个10年,在资本流动更加频繁的年代,是否可以看到更多的“中国所有”“中国拥有”。
(二)本书的不足之处
(1)在学术研究和理论分析中运用直接法、间接法、混合法、权益差额调整法测算资本外逃规模似乎可行,但现实中仍会遇到困难。由于数据大多来自国际收支平衡表,而平衡表上的数据也往往因资料来源和统计口径的不一致而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直接测算法,会低估资本外逃的规模;间接测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直接测算法的缺点,数据采集也比较容易,但可能会夸大资本外逃规模;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混合测算法,但因其采取资本化倒算的方法,在实际测算中可能会有相对较大的误差;而权益差额调整法因其涉及政治、财务以及资产保密等问题,而较难获取一国对外资产的准确数据,从而使该方法的整体可操作性较弱,只能利用这种方法对某一具体项目下的资本外逃(如贸易伪报)规模进行测量或调整。因此本书拟选择修正的间接测算方法即在“间接测算法”框架下,“混合法”与“权益差额调整法”相结合的一种结构性测算方法,尽可能较准确地估算出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
(2)在对资本外逃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时,受数据可得性的限制,部分指标采用了代理变量的处理方法,对实证结果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制度性因素,诸如走私、腐败、国有资产化公为私、移民等非法资本转移,由于其量化困难,无法找到合适的代理变量纳入计量模型,导致对资本外逃决定因素的全面性分析有所欠缺。
[1] 所谓EB-5(Employment-based Fifth Preference)签证又称“美国投资移民项目”,是美国一个签证类别代码,即第五类优先就业型移民签证,对申请人的要求比较宽松,没有年龄、教育程度、语言能力以及商业背景的限制,只需证明其投资资金为合法所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