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资本外逃问题研究
- 陈俊
- 1403字
- 2021-03-28 17:50:22
二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一)研究方法
本书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规范分析为依据,实证分析为工具,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与统计分析方法、数理模型演绎法以及计量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资本外逃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和评价,厘清资本外逃理论发展的条理脉络,用新的视角审视新形势下我国资本外逃的特点,进而提出本书研究的突破点。
(2)比较与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不同资本外逃规模测算方法的优劣,从探讨估算我国资本外逃规模相关指标的适用性出发,选择和构建适用测算我国资本外逃规模的方法,并结合我国统计数据的特点进行修正,拟选择直接法以及修正的间接测算方法即在“间接测算法”框架下,“混合法”与“权益差额调整法”相结合的一种结构性测算方法。
(3)数理模型演绎法。在定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理模型的构建,基于资产组合的视角构建了资本外逃的一般均衡模型,进而根据资产组合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层面、经济政策层面、国家经济制度层面分别选取具体的指标来量化各因素对资本外逃的影响。
(4)计量模型的定量分析。基于资产组合的视角构建了资本外逃的一般均衡模型,利用SVAR模型与VAR模型的联系,通过施加一定的约束条件,得到结构因子分解矩阵A和矩阵B,进而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进一步研究资本外逃对各变量冲击的动态变化轨迹和特征,以及各变量冲击对资本外逃变动的贡献值。
(二)本书结构安排
根据研究和表述的需要,本书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导论。简要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并阐述本书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资本外逃理论的文献综述。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资本外逃的含义进行界定,确定本书对资本外逃的研究范围。
第三章,我国资本外逃的主要渠道。深入探究借助于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地下钱庄资本外逃的方式,从而总结归纳出近些年资本外逃的形式变化。
第四章,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估算。在我国资本外逃的主要渠道分析基础上,从探讨估算我国资本外逃规模相关指标的适用性出发,构建适用测算我国资本外逃规模的方法,并结合我国统计数据的特点进行修正,选择直接法以及修正的间接测算方法即在“间接测算法”框架下,“混合法”与“权益差额调整法”相结合的一种结构性测算方法。
第五章,资本外逃成因的理论分析。首先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资本外逃的成因。同时,为了对我国资本外逃的成因有一个客观、全面的把握,使上述理论中所分析因素更加清晰具体,拟从宏观经济层面、经济政策层面、国家经济制度层面做进一步的剖析。
第六章,我国资本外逃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在资本外逃规模估测数据以及资产组合模型的基础上,利用SVAR模型与VAR模型的联系,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进一步研究资本外逃对各变量冲击的动态变化轨迹和特征,以及各变量冲击对资本外逃变动的贡献值。
第七章,我国资本外逃的经济效应。本书从资本外逃与国内经济、资本外逃与对外开放、资本外逃与社会安全稳定三个主要方面,重点分析资本外逃的负面效应,来探索资本外逃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潜在影响。
第八章,我国应对资本外逃的政策启示。根据资本外逃产生的动因,制定“疏”与“堵”相结合的政策,从根本上消除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负面因素,将资本外逃产生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