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能源产业成长:理论研究与战略设计
- 胡健等
- 17字
- 2021-03-28 18:23:13
第一章 中国能源产业空间成长状况分析
第一节 中国能源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做功的物质的统称,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在本书中,我们将能源界定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是保障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在我国《矿产资源法》中被列为特定矿种。
一 石油资源
1.全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2003—2007)结果
石油资源量是指已经发现的石油储量和未发现的石油资源量的总称。从2003年年底开始,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启动了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石油天然气评价了全国115个盆地;煤层气评价了42个含煤盆地(群),覆盖了全国主要含煤盆地;油砂评价了全国陆地24个盆地的106个矿带;油页岩评价了全国47个盆地的80个含矿区。根据全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石油远景资源量为1086×108t,石油地质资源量为765×108t,可采资源量为212×108t。由于地质条件和勘探程度的不同,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呈极不均衡态势。从分布的盆地上看,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2.31×108t,占全国可采资源量的86%,而其他100多个盆地可采资源量都不多,合计起来也只占全国的14%(表1-1-1)。
表1-1-1 石油资源量的主要盆地分布 单位:108t
我国石油地质资源和可采资源的探明程度分别为36.0%和35.9%。全国累计探明原油地质储量超过1×108t的15个盆地的石油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是627.27×108t和179.86×108t,占全国总量的82.0% 和84.8%,这15个盆地石油地质资源和可采资源平均探明程度分别为43.5%和42.1%。其中,南襄盆地探明程度最高,石油地质资源和可采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69.7%和55.0%;塔里木盆地探明程度最低,石油地质资源和可采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14.4%和8.0%,处于勘探的早期阶段(表1-1-2)。总之,我国油气资源中尚有64%左右的石油资源尚未探明,我国尚存的资源潜力仍是相当大的,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探明程度平均不到30%,显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2.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结果
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以来,随着油气资源勘探投入不断增加、理论认识不断提高和方法技术的不断进步,全国石油储量进入高位稳定增长阶段,天然气储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种情况下,为及时掌握全国油气资源潜力变化情况,反映重点盆地油气勘探进展,从2008年开始,国土资源部组织石油公司选择了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琼东南及北部湾六个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或进展的地区和盆地作为动态评价区,系统完成了动态评价工作。结果表明: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为881.36×108t、可采资源量为232.88×108t,分别增加了116.36×108t和20.88×108t。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琼东南及北部湾六个盆地的评价结果为:
表1-1-2 主要盆地石油资源量及探明程度
与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相比,石油资源增加量最大的是鄂尔多斯盆地,地质资源量增加了54.97×108t,可采资源量增加了7.84×108t,第二是渤海湾盆地,地质资源量增加了52.47×108t,可采资源量增加了10.88×108t,第三是北部湾盆地,地质资源量增加了7.6×108t,可采资源量增加了1.67×108t,珠江口盆地、四川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石油资源量增幅较小或微量增加。另外,从六个盆地的排序变化看,渤海湾盆地在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和动态评价中均居首位,表明该盆地石油资源丰富;鄂尔多斯盆地在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中居第四位,在动态评价中上升至第二位,表明该盆地资源潜力巨大。
表1-1-3 主要盆地石油资源量及探明程度
二 天然气资源
1.全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2003—2007年)结果
天然气资源量是指已经发现的天然气储量和未发现的天然气资源量的总和。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根据全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天然气地质资源量35.03×1012m3,可采资源量22.03×1012m3。
我国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勘探程度较低。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和可采资源的探明程度分别为16.7%和16.4%。全国累计探明气层气地质储量超过300×108m3的12个盆地,其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为307235.82×108m3和195394.30×108m3,占全国总量的87.7%和88.7%。这12个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和可采资源平均探明程度分别为19.0%和18.2%,鄂尔多斯盆地探明程度最高,天然气地质资源和可采资源探明程度也仅分别为39.9%和38.3%,东海陆架盆地探明程度最低,天然气地质资源和可采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2.0%和1.9%(表1-1-4)。根据世界多数国家天然气勘探发展的规律,当天然气资源探明率达到10%—45%时,天然气储量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因此,中国天然气的勘探潜力很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天然气探明储量仍将大幅度增长。
表1-1-4 主要盆地天然气资源量及探明程度
2.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年)结果
与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相比,天然气资源增加量最大的是鄂尔多斯盆地,地质资源量增加了10.49%,可采资源量增加了6.03%,其次分别是四川盆地、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渤海湾盆地、北部湾盆地。从六个盆地的排序变化看,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其天然气资源量超过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居于首位。四川盆地仍排在第二位,其天然气资源量超过塔里木盆地,表明其今后依然是我国天然气生产的重要基地。
三 煤炭资源
煤炭资源量是指埋藏在地下具有开发利用或潜在利用价值的煤炭数量。经过一定的地质勘探工作,确定符合国家规定的储量计算标准,并具有一定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量称作煤炭储量。因此,也可以认为,煤炭储量是已发现的煤炭资源量,而未发现的煤炭资源量,一般称作预测煤炭资源量,二者之和,称作煤炭资源总量。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显示,我国垂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总储量达55697.49亿吨,其中探明保有资源量10176.45亿吨,预测资源量45521.04亿吨。查明煤炭资源储量是指采矿许可证范围内的保有资源储量。《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为1.4万亿吨。
表1-1-5 主要盆地天然气资源量及探明程度
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特征的“井”字形分布格局,将煤炭资源划分为九个大的经济区:东一区、东二区、东三区;中一区、中二区、中三区;西一区、西二区、西三区。
1.东一区
东一区为辽、吉、黑三省含煤区。该区保有资源储量约为320亿吨,占总量3%左右。主要成煤期为早白垩世,其次为第三纪和石炭—二叠纪,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三江地区和辽西地区,重要矿区包括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阜新、抚顺、铁法等。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的开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本区除三江平原地区外,煤炭资源增加的潜力已相当有限。
2.东二区
东二区为冀、鲁、豫、京、津、苏(北)、皖(北)含煤区。本区保有资源储量约960亿吨,占总量9%左右。主要成煤期为石炭—二叠纪,重要矿区有开滦、峰峰、兖州、新汶、枣庄、平顶山、郑州、永夏、徐州、淮北、淮南等,均为开采历史悠久,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之老矿区。本区为我国经济活跃区,也是能源消耗区。由于煤炭资源丰富,有许多大型矿井和千万吨以上的矿区,但由于开发时间长、开发强度大,目前开采深度多在500米以下,开滦、徐州、新汶已达1000米。不少矿井已趋衰老,接续资源严重不足,发展潜力较好的有淮南、平顶山、郑州等处。
3.东三区
东三区为闽、浙、赣、苏南、皖南、鄂、湘、粤、桂、琼含煤区。本区保有资源储量约90亿吨,约占总量的1%。成煤以二叠纪为主,广布全区;其他成煤期还有早石炭世(测水组)、晚三叠世、第三纪等,但分布均较局限;重要矿区有涟邵、永耒、萍乡、丰城、龙永等。本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能源需求旺盛,但煤炭资源严重匮乏,资源丰度很低,绝大部分资源只宜建设小型矿井,年产30万吨及以上矿井少见。
4.中一区
中一区为内蒙古东含煤区。本区保有资源储量约1000亿吨,占总量10%左右,是我国最重要的褐煤分布区,成煤时代为早白垩世。重要矿区有平庄、霍林河、伊敏、札赉诺尔及胜利、白音华等。全区为内陆型的断陷盆地群,单个盆地的范围或大或小,每有局限,成地堑及半地堑式,构造一般较简单。含厚或巨厚煤层,煤层稳定—较稳定,但结构复杂、合并、分岔频繁。煤的发热量低、瓦斯含量低,易自燃。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煤层上覆岩层质软,矿井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但剥离较容易,适合露天开采。
5.中二区
中二区为晋、陕、甘(陇东)、宁、内蒙古西含煤区。本区保有资源储量约5920亿吨,占59%左右,数量之大为各区之首。可再分两个亚区:山西属东亚区,成煤以石炭—二叠纪为主;陕西及内蒙古西为西亚区,成煤以侏罗纪为主。主要矿区有大同、阳泉、西山、潞安、晋城、神木、铜川、韩城、东胜、准格尔、灵武、石炭井、华亭等。均为产量大、生产潜力大,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之矿区。在“井”字形架构中,本区恰好居处井字之中心位置,其手牵南北、肩挑东西,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煤炭资源中心和煤炭生产中心。
山西是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区中煤层发育最好,地质构造也相对简单的地区。在晋北平朔、河保偏至内蒙古西部准格尔一带太原组发育有厚煤层,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可以露天开采,和陕北、内蒙古西部的侏罗纪含煤区一起,构成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富煤区。鄂尔多斯盆地北侧和西侧侏罗纪煤层不仅发育良好,而且构造简单,褶曲不发育,煤层产状平缓,断层稀少,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瓦斯含量也低。石炭—二叠纪煤层以中变质烟煤为主,也有无烟煤;山西组煤层为中灰、低硫,太原组煤层含硫较高;侏罗纪煤类有大同的弱黏煤和神府、东胜的不黏煤,其灰分5%—10%,硫分小于0.7%,被称为天然精煤。
6.中三区
中三区为云、贵、川、渝含煤区。本区保有资源储量860亿吨,占总量8.5%左右,成煤期以二叠纪为主,还包括晚三叠世和第三纪。重要矿区有盘江、水城、小龙潭、攀枝花、南桐、松藻等。
7.西一区
西一区为新疆含煤区。本区保有资源储量980亿吨,占总量的9.5%,成煤时代为早、中侏罗世,重要生产矿区有乌鲁木齐、哈密、艾维尔沟等。侏罗纪煤层赋存于准噶尔、吐鲁番—哈密、伊宁等超大型煤盆地中,在塔里木盆地周边也有分布。本区位居我国最西部,由于交通条件和当地需求量不高等因素所限,目前煤炭开发强度很低。
8.西二区
西二区为青、甘(河西走廊)、新疆南(塔里木盆地南缘)含煤区。本区包括青海及甘肃河西走廊,保有资源储量约为80亿吨左右,占总量的不足1%。成煤期包括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重要矿区有大通、木里、靖远、窑街等。煤类石炭纪以贫煤、无烟煤为主,侏罗纪以中变质烟煤为主,多为中灰、低硫,煤质尚好。
9.西三区
西三区为西藏、川西含煤区。西藏的煤炭资源甚少,预测量约9亿吨,仅占总量的0.016%;查证的保有量0.54亿吨,占总量的0.01%。成煤期包括早石炭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等,与华南有相似之处,但地质背景完全不同。目前无重要生产矿区,整体的资源面貌及煤炭开发方面的问题目前均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