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已走过25年的不平凡历程,在推进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内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团体。研究会成员来自国内各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通过学术研讨旨在为国内学者搭建经济领域学术交流的平台,全面提升经济学理论水平,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2013年10月19—20日,由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主办、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承办的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第15届年会暨“包容性发展:公平与创新”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办。来自南开大学、辽宁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以及人民日报理论部、《经济学动态》杂志社、《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经济学家》杂志社、《贵州社会科学》杂志社、《浙江学刊》杂志社、《财经论丛》杂志社、中国能源报社等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年会。会议就“二元经济结构与经济转型”、“包容性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工业化、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了一些共识。

本书在会议入选论文基础上,整理编辑了27篇论文,涵盖会议的主要议题,力图将会议内容全景式地呈现给各位读者,以期更好宣传和传承年会学术成果。

“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将主题设定为“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题作了主旨演讲,提出了包容性发展这一概念。包容性发展这一词汇迅速成为我国经济学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中国是包容性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发展的积极实践者。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在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包括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和环境保护九个方面。可以想见,“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沿着包容性发展道路取得更大成就。

本书在对中国“包容性发展”道路进行的一些积极探索进行总结的同时,更加注重深入探讨新时期包容性发展的内涵,从社会包容、经济包容、政治包容、文化包容等多个方面为中国经济发展适时转型提供前瞻性的思路和指引。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我国的包容性发展研究起到承前启后、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的编撰和出版得到了浙江财经大学、论文作者、学会理事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单位和个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