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亚古代民族史
- 杨军 宁波 关润华编著
- 2231字
- 2021-03-29 20:19:39
五 西部劲敌:匈奴
匈奴是发源于河套阴山一带的部族。在匈奴建国以前,东北亚草原地带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据。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草原东南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丁零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的色楞格河流域;匈奴部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鄂尔多斯草原一带;此外还有一些部落集团分散在草原各地。后来的匈奴国就是以匈奴部落联盟为基础征服了草原诸部落联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而建立起来的。
草原民族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由共同游牧的若干具有亲属关系的家庭组成的血亲组织。中国史书称之为“邑落”或“落”,后期亦称之为“氏族”。若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血亲组织组成的更大一级血亲集团被称为“种”、“部”。具有相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若干血亲集团组建的更高一级社会组织被称为“类”、“族”或“族类”。其中,相对稳定具有较强内聚力的血亲组织和血亲集团普遍存在,由血亲集团联合成的“族”常常只是临时性的松散联盟,并不长期存在。
具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族”在迁徙中频繁接触,当一个血亲集团的“族”结成牢固的联盟之后,可能会对外“族”进行军事征服以使其臣属于自己,亦可能出于同仇敌忾与他“族”结成更高一级的联盟。此时,联盟结构的复杂化导致原有的部落机构无法驾驭。联盟首领于初期曾委派亲信协助管理,遂在原有部落首领之外形成一套新的领导体系,新的权力机构应运而生,游牧国家渐趋形成。
匈奴人是蒙古草原上第一个完成这种转变的民族,并建立了第一个以游牧经济为基础的草原帝国。单于作为最高首领,总揽所有军政大权,其下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等“二十四长”,二十四位“万骑长”就是原血亲集团首领转化成的地方军政首脑。万骑之下设的千骑长、百骑长、什骑长、裨小王、相尉、当户、且渠等小官,是由原血亲组织首领转化来的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官员。所有机构与官员为军政一体,平时在自己分地内负责管理,战时率辖境内所有成年男子参战。匈奴人的统治区主要有最高统治者所在的中心区、左贤王统领的东方诸部和右贤王统领的西方诸部三部分。建立在流动、分散的游牧经济基础上的匈奴人的政治体制,还是较为简单和松散的。这种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相匹配的国家体制,为日后蒙古草原上建立国家的各族所效法模仿,对草原民族影响极为深远。
匈奴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类型,牲畜有马、牛、羊、橐驼、驴、、、,以狩猎、农业作为补充。随着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不断北移以及汉人入居匈奴地区,蒙古草原上也逐渐出现了农业。文献中出现了匈奴存储粟米和“谷稼不熟”的记载,在漠北匈奴墓葬中出土了农业工具、种子、贮存粮食的陶器、保存谷物的粮窖。但匈奴国内的农业生产不足以满足其对粮食的需求,其主要粮食供应可能是通过互市贸易和掠夺等途径来源于中原农耕区。
匈奴人用牲畜和皮毛等畜产品交换汉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以解决其生产和生活上的需求。匈奴人输入内地的物品以马、牛、羊、骆驼、皮革及毛织品为大宗。此外,匈奴人还与乌桓、羌族以及西域各族保持贸易关系。从诺颜山第六号匈奴墓葬中出土的丝织品来看,匈奴人很可能通过西域间接地与希腊人及其他西方各族保持贸易往来。
匈奴帝国最盛时疆域不仅包括其发源地河套、阴山一带,还包括河西走廊、新疆、青海等地,北达贝加尔湖以北、以西,控制着生活在贝加尔湖以西的丁零、坚昆等族。匈奴帝国不仅控制着蒙古草原上所有的游牧民族,还控制着西域各绿洲城邦,成为东北亚领土面积最为广大的国家。
秦末中原大乱,匈奴乘机越过长城,收复了被蒙恬夺取的阴山河套地区。西汉之初执行与匈奴和亲的政策。汉王朝的公主下嫁匈奴单于,每年汉王朝送给匈奴大量的“赐物”,匈奴则保证不侵扰汉王朝的边疆,草原游牧民族达到极盛。东北亚世界呈现出匈奴帝国与汉帝国南北对峙的政治格局,这也是精耕农业区生成的统一政权与游牧经济区生成的统一政权之间的对峙。
汉初国力不足以彻底打败匈奴,被迫放弃了天下一体的传统思想,以汉匈和亲政策作为权宜之计。当西汉王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渐强后,遂放弃了这种模式。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开始改变对匈奴的和亲政策,由消极防御转为主动出击,东亚地区两大帝国间展开了全面战争。经历昭帝、宣帝前后七十多年的时间,汉匈之间共进行大的战役十四五次,尤以武帝时的战争最为激烈。
汉武帝试图建立东起朝鲜半岛、西至中亚的扇形包围圈,以倾其国力与匈奴进行决战。西汉王朝向东灭亡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郡县进行直接统治,向西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联络匈奴的夙敌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汉王朝出于军事目的向东西两翼的伸展,最终却加强了与东方的日本列岛、西方的中亚和南亚的经济文化联系。
此后,匈奴帝国的属国体系瓦解,内部不断发生争权夺势的斗争,出现“五单于”并立的局面。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率部降汉,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分。东汉政府曾于公元73年、公元89年、公元91年三次大规模出兵,大败北匈奴。北匈奴主体部分西迁中亚,经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入奄蔡(今南俄草原顿河以东一带),先后在今中亚、西亚及欧洲活动了300余年。
匈奴退出漠北草原以后,新兴起的鲜卑人入据蒙古草原。留居漠北的匈奴人融入鲜卑。具有匈奴和鲜卑混血的拓跋鲜卑进入中原,建立了北魏。此后蒙古草原上先后有柔然、突厥、回鹘、蒙古等民族相继兴起,但草原地区未曾出现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政权,这些民族都把问鼎中原,由被统治民族转变为统治民族作为其最高的政治追求,而不是追求在中国之外独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