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
- 丁明俊等
- 1121字
- 2024-11-02 08:23:05
二 苏非思想与元代的“迭里威士”
苏非思想是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后来发展演变为宗教派别。苏非思想与其说是一套理论,不如说是一种宗教领域中思想和感觉的方式。苏非派与伊斯兰教其他各种运动一样,可以在《古兰经》和“圣训”中找到根据。穆罕默德创教初期在希拉山洞跟真主之间的关系就有一种神秘色彩,成为苏非派学说的理论依据。
苏非起初是一种简单的禁欲生活,主要是冥想、禁欲、守贫及苦行生活。在伊斯兰历2世纪以后,他们从基督教、新柏拉图主义及佛教中吸取了许多要素,并经历了神秘主义、神智学和泛神论诸多阶段。苏非派模仿基督教僧侣,采用粗毛布衣为制服,还从基督教僧侣借来了独身生活的理想。苏非派的组织是在13世纪发展起来的,其中有长老和门徒,苏非派的宗教仪式叫“孜克尔”,就是连续不断地记念真主的尊名,此仪式来源于《古兰经》“信士们啊!你们应当常常记念真主”。提倡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认识真主、喜爱真主,与真主合二为一,而不是企图在来世获得真主的报酬。于是一些潜心修行与直觉体验的人被尊为圣徒,死后追随者为其修建高大豪华的陵墓,受到信众瞻仰,甚至在墓前祈祷。一些苏非派长老被神话,受到正统派质疑。随着苏非思想的发展,出现许多诗人和哲学家,一位波斯诗人哈拉智因曾宣言“我即是真主”被阿拔斯王朝宗教裁判所判刑杀害,他的一首诗充分反映苏非神智理论——“我即我所爱,所爱就是我,精神分彼此,同寓一躯壳,见我便见他,见他便见我。”而国内伊斯兰教一些门宦受此影响较大,我们在调研时看到某道堂就有“见我见主”的匾额。
苏非教团创始和普及了崇敬圣徒的仪式,伊斯兰教并没有承认圣徒的正式规定,凡是能显示奇迹的圣徒受到信众的拥戴,被认为是“卧里”(意为真主的朋友)。这些规定被中国穆斯林所继承。
苏非思想何时传入中国,并无确切的史料记载。但《元史》及《元典章》多次提到元代东来的回回人中有“迭里威士”户,有学者指出,“迭里威士”是指苏非派的托钵僧。美国学者希提认为“德尔威士”一词起源于波斯语,是穷人、贫民、乞丐之意,是伊斯兰教苏非派互助会组织成员的通称,他们生活在一种被称为“台基叶”的宿舍里,这种宿舍是他们从事社会活动的中心,这个中心职能是清真寺所不能执行的。有长老在“台基叶”居住,除长老和门徒外,互助会还可以有第三类成员即世俗会员,他们要服从互助会领袖的指导[10]。中国已故著名元史、回族史学者杨志玖教授认为“迭里威士”或“德尔威士”是波斯—阿拉伯语darvish或dervish,原意为穷人、乞丐,也可译作苦修者,是苏非派教团成员的称呼[11]。中外学者都一致认为迭里威士或德尔威士是对苏非派成员或苏非派传教士的通称,说明元代苏非派已传入中国,但并没有形成较大影响和开展大规模传教活动,元代可以称为是苏非派传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