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一 文化创意产业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文化创意产业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伴随着知识经济而来。文化资源是受时空限制最小的全球性资源,创意产业是极具扩张性和开放性的产业。之所以称其为创意而不是创新,就在于它强调了人的创造力、人的技能、人的天赋对文化艺术和其他知识产品、智能产品的一种智慧运用。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载体的创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增加值超过GDP的1 /5,并逐渐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在北京、杭州、深圳、上海等一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快速崛起,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美国迪斯尼公司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典型。沃尔特·迪斯尼创造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两个卡通形象,首先在影视中流行,其后又进入娱乐、服装等行业,造就了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其产业规模及赢利稳居世界企业500强的前10位。美国历届总统大选,差不多总有一万来张选票,写上总统候选人的名字是: MICKEY——米老鼠。他们或许是看迪斯尼的卡通片,看米老鼠唐老鸭长大的。米老鼠天真可爱、正直智慧、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奋不顾身,而且幽默快乐、百折不挠,可谓集人性的优长于一身。
美国注意到中国历史人物花木兰的商业价值,他有一个乡村音乐的花木兰一度在美国流传,还有动画片的《花木兰》,这是美国迪士尼制作了36部的长篇巨作,在美国ABC电视台播出以后产生很大的反响。
在美国迪斯尼,有一个游乐项目叫做“在蓝天上乘坐”,游客进入房间,坐在座位上,系上安全带,脱掉鞋子,突然好似涌起了海水,瞬间又好像坐飞机直上蓝天,猛然间前面似乎出现了悬崖,马上就要相撞,活灵活现,令人感觉非常惊险、刺激。
迪斯尼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将好的文化创意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形成一种人们喜闻乐见和充满好奇的载体。这一过程必须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实现。在其设计、制作过程中,综合应用和集成了光、机、电、声、化学、计算机、仿真等多种技术,使游人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或愉悦、或紧张、或轻快、或惊恐等各种感受。虽然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的内涵是创意,但从它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要素来看,科技的影响却是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科技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是多层次渗透、全方位介入的,主要表现在:创意者的科技素养;激发创意和拓宽思维方式的技术环境;相关的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支撑平台等。
借助充满创意的科技手段,迪斯尼的文化创意娱乐活动享誉全球,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3年,迪斯尼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284亿美元。仅东京迪斯尼乐园自1983年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就达3亿多人次,最高年份是2001年,达到1700万人次,它的每张门票价格大约是46美元,即平均年营业收入将近7亿美元。迪斯尼公司依靠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鱼等的美丽故事年复一年地创造着利润奇迹——香港迪斯尼乐园仅开业首年就实现560万人次入场。就香港迪斯尼乐园看,有预测认为在未来40年将产生1480亿元的经济效益。2011年4月8日,上海迪斯尼乐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投资245亿元,预计于5年后建成;中国将成为除美国本土外唯一一个拥有两个迪斯尼乐园的国家。
二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直接现实。在现代社会文明发展中,文化创意成为新价值生成的关键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文化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已经达到50%以上。目前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且正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据联合国统计,创意产业占全球GDP的7%,并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大大高于全球GDP 7%的增长速度。而在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增长的速度还要快。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一直是世界贸易最有活力的产业之一。
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这个国家最大、最富有活力并带来巨大收益的产业,其文化产品出口已经超过服饰、汽车、计算机等所有传统产业而位居第一。美国早在20世纪开始就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着重发展朝阳产业。其中一类就是以版权保护为后盾,以软件、音像、图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就文化产业而言,2002年美国生产制作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电影票房占全球电影总票房的85% ; 2005年,美国的全部版权产业产值为13.9余万亿美元,占GDP的11.12%。以电影产业为例,围绕着版权衍生出剧本创意、音像出版、图书出版、特许营销、主题游乐园甚至是主题宾馆等庞大的产业群。
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创意产业就业人口位居各产业之首。韩国把注重设计和创造的文化理念普及到各个产业,网络游戏产业快速崛起,与微软和索尼在游戏产品市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同时,注重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共栖、融合、衍生和互动,《大长今》、《冬季恋歌》等韩剧产生轰动效应,在不少国家和地区掀起了韩国时装热、美容热和美食热;还把影视与旅游相结合,拍摄现场成为国外游客体验韩国文化的旅游热点,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发展。韩国的影视、音乐、手机及电子游戏在2003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出口额超过了钢铁。文化创意产业是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正因为如此,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把这一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加坡早在1998年就制定了“创意新加坡计划”,2002年又明确提出要把新加坡建成全球的文化和设计业中心、全球的媒体中心。
我国的香港、台湾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比内地要早,速度很快。香港的创意产业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2001年,香港创意产业为本地经济带来461.01亿港元产值,占GDP的比重为3.8%,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达到5.3%。
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及沿海一些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这几年快速崛起,势头强劲,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群,成为这些地方产业发展的亮点。2005年5月22日,“创意中国产业联盟”的民间组织宣告在北京成立。5月28日,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揭牌仪式暨中关村创意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海淀图书城广场举行。7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与应用中心在北京联合召开首届中国创意产业国际论坛。论坛提出中国应成为创意大国,北京应成为“创意”之都。2004年,上海市经委会同4个部门联合主办“2004年上海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并试点建立了以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为主要特色的春明都市工业园区、新型广告动漫影视图片产业基地、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设计展示交易基地、创意设计产业为主的创意产业基地等18个创意产业园区。深圳以“孵化+投资”为基本模式,按照“企业运作,政府支持,行业集中,功能完善”的基本原则,形成具有研发、投资、制作和培训的产业基地。
动漫是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西方动漫中的卡通明星维尼熊、米老鼠、唐老鸭、加菲猫、史努比、蝙蝠侠等,可谓家喻户晓。在一些漫画大国,漫画出版,特别是商业性的故事漫画出版,早已进入“专业的市场评估、大量人员和精力投入、高成本运作、多行业经营赚取回报、长线投资”的出版模式。出版漫画的重头戏早已不是校对排版,而是针对市场推出并且经营漫画产品。漫画出版社不但要配合作者画出好的作品,还要去包装、宣传、举办活动,如果有市场需求,还要把这个作品改编成动画片、电影、电视剧或者游戏,制作成玩具,打造成产业链条,进行全面的商业运作。
作为世界第一动漫大国,日本漫画产业的规模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日本的出版物中,漫画占40%,漫画杂志达350种,平均每天有25本漫画单行本出版,仅2001年,日本发行的漫画杂志就达15.9475亿册,单行本70835亿册,纯利润达5864亿日元,相当于350亿人民币。全世界在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有60%是日本制作的,在欧洲大约80%是日本制作的。游戏是日本最大的内容出口产业。2001年,向世界出口的日本游戏软件达1.848亿个,其中在国内销售的占39%,其余的销往海外,欧洲20%、北美37%。出口总额为2532亿日元,进口总额为30亿日元。美国游戏软件市场的份额,40%为日资企业,索尼PlayStation和任天堂游戏机更是主宰了世界游戏机市场。
不仅如此,动漫已成为日本外交轻武器。2006年4月,麻生太郎外相在“文化外交的构想”演讲中明确提出,日本应大力开展“动漫外交”,即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来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本身就是漫画迷的麻生外相对动漫产业高度评价:“你们(动漫业人士)所做的事情已经抓住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年轻人的心,这是我们外务省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
除日本外,美国、英国、荷兰也是漫画乃至动画强国。据统计,目前全球动画产业的产值为2000亿到5000亿美元,已经成为21世纪新的朝阳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产值每年为23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中国香港动漫市场也以年营业收入46亿港元超过电影产业。此外,美国、韩国、英国等动漫强国中,动画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与世界动漫产业的繁荣和我国庞大动漫市场相比:中国接近90%的动漫市场正被国外动漫产品侵占,动画片年产量仅为日本的1%左右,音像市场里的国外产品占到80%以上;印刷市场里,热销的动漫读物大多是外来;文具、玩具、儿童服装等衍生产品市场,以及漫画书吧、卡通吧、电玩及娱乐网络等与动漫相关市场,到处都是国外品牌的踪迹。[6]
案例一 创意奥运 无与伦比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虽然奥运会的影响日渐扩大,却是个赔钱的大窟窿。特别是1976年第二十一届蒙特利尔奥运会,亏损近10亿美元! 1978年,申办下一届奥运会的只有美国洛杉矶。1984年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组织者彼得·尤伯罗斯就任奥组委主席后,提出了“以奥运养奥运”的新思路。他的最大贡献,是发掘出奥运会的商业操作模式,即出售电视转播权、企业赞助、门票销售。1984年7月28日,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在洛杉矶纪念体育场开幕,这届奥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年12月19日,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发布公告称,本届奥运会赢利2亿2500万美元。尤伯罗斯使奥运会第一次扭亏为盈。他也因此被誉为奥运会“商业之父”。他还向世人阐释了一种新理念:体育是潜力无限的新产业。从此,奥运会也从“形象工程”变成了“聚宝盆”。
悉尼奥运会奥运特许商品(包括吉祥物)卖了5亿美元,雅典奥运会奥运特许商品创纪录地卖出7亿欧元,以“福娃”为代表的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将会带来什么?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走向,世人关注。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如何化为优势的文化创意产业,从人文奥运到创意奥运,体现了北京市文化创意政策取向的转变。从界定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引导创意企业集聚发展,到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跟踪监测文化创意产业状况,北京搭乘奥运航班,开始打造中国元素、北京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新引擎。
为迎接北京奥运盛会而举行的长达三个多月的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作为与奥运会、残奥会同时举行的奥运文化盛会,也成为我国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艺术水平最高的国际文化交流盛会。
以奥运为契机,北京市积极鼓励社会和海外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对未涉及的行业或门类,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以文化创意产业的11个门类为主线,以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设计、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广告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设计创意、文化旅游等8个中心为重点,将投资准入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类。动漫和互联网游戏、电视节目制作、演出场所经营、文物及文化保护、文化艺术经纪代理等34个产业,享受鼓励政策。
从多年来奥运会筹办过程来看,特别是已经开展的大量奥林匹克文化活动的实践经验来看,奥运会作为一种文化创意的特色越来越得到鲜明的印证。奥运会作为一种体育与文化完美结合的庆典,应该包括众多的文化元素。譬如,自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以来,形象、景观元素在奥运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主办国和举办城市充分认识到,奥运会已成为世界上最壮观的一种视觉活动,因此可以通过大量的视觉形象,向世界传达自己的价值、文化,或者重塑自己的形象。再如,包括口号征集、歌曲征集、奥运景观设计征集在内的大量的主题文化活动,以及已成惯例的每年一届的奥林匹克文化节、城市文化广场,都是奥运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这些活动均涉及视觉设计、活动策划、文化表演等文化创意领域,赋予了奥运会以鲜明的文化色彩和文化特色。
整个奥运会筹办工作,除了一些规定的程序和规范外,也不外是把国际奥委会和各个国际单项体育协会的要求,与主办国的特色,与举办城市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本土化的设计、创意后,再组织实施而产生的结果。正是由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文化有着迥然不同的特色,使得每一届奥运会显示出的鲜明民族风格,给人留下独特的观感和难忘的体验。
从这种意义上说,奥运会本身就是大量文化创意的产物或结晶,是一个泛文化意义的超大规模的创意活动;奥运会不仅是金牌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从奥运场馆设计方案的招标,到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方案的征集和发布;从奥运会主题口号的征集和发布,到奥运会吉祥物设计方案的征集和发布;从开闭幕式方案的征集,到奥运歌曲征集;从奖牌设计方案的征集和确定,到火炬设计方案的征集;从每年一届的奥林匹克文化节,到火炬传递路线,等等,无一不是需要集中民间创意智慧的文化实践活动。奥组委会推出的这些活动,都得到了广大民众特别是艺术设计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也推出了一批颇具特色的文化产品,特别是以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为基础的特许商品开发,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效果,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奥运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
北京2008年奥运会实际上成为一次以文化创意为基础的超大规模的实践活动,它从一个侧面说明近年来文化创意不仅成为文化产业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是企业关注和投资的热点,更成为各级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企业在投身文化产业发展时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北京奥运会的文化创意不仅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也为奥运会留下了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它也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成功的典例。
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接力是奥运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经过城市最多的一次。其中,圣火登珠峰是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最大特色,但这个特色的实现面临了巨大的难题。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一名骑手骑马进行了火炬接力; 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著名大堡礁第一次进行了水下火炬接力,这些独具创意的奥运火炬接力方式,都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之作。北京奥运会除了囊括骑马传递、水下传递等方式外,还实现了圣火首次登顶世界“第三极”的珠峰的独特壮举。经过科技攻关,解决了奥运火炬登上珠峰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奥组委要求的25分钟燃烧时限,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理念。整个火炬登珠峰活动顺利、壮观、圆满。
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隆重举行,其场面与“鸟巢”“天人合一”。2008名演员、2008尊缶,标志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寓意了东西南北、天上地下的时空观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脍炙人口的名句,演员击缶吟诵,表达了北京奥运会迎四方宾客的愉悦心情。由燃放的焰火构成的29只脚印穿过天安门广场,径直向“鸟巢”走来。这独特的创意,大气磅礴的表现形式,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开幕式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还原为具体的文化符号,又将这种文化符号变成一种现代艺术语言,用优美的意境诠释了世界人民祈望和平、共同发展的梦想。
开幕式不仅反映出以和平、团结、友谊为宗旨的奥林匹克精神,而且展现出东道主的民族文化、地方风俗,同时还表达了对世界各国来宾的热情欢迎。文艺表演部分以“美丽的奥林匹克”为题,上篇为“灿烂文明”,下篇为“辉煌时代”,有22000多名演职人员参加了演出。重点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和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在艺术风格上,坚持“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充分体现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以中国特有的“绘画长卷”为线索,以中国美学的写意精神展现东方文明的底蕴,用绚烂的色彩展示当代中国的勃勃生机,用富有创造性的当代艺术表现形式,赋予开幕式以现代性和国际性的风貌。
开幕式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被完美运用,耀眼的烟火激活古老的日晷,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指南针相继呈现,文房四宝、汉服、论语、礼乐、昆曲京剧、丝路飞天、太极功夫,这些璀璨旖旎的中国文化元素,精练地完成了它承载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讲述任务,东方美学的写意特质展现了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和迷人意境。点火仪式则是“天人合一”的最高潮。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对于一个奥运会开幕式来说,成功的点火仪式是开幕式成功的一半。北京奥运会点火仪式充分利用整个体育场,根据鸟巢的特点去构思,做到的就是“天人合一”。李宁在空中跑道绕场一周,直奔主火炬塔,在天人合一的意境中,点燃了北京奥运会主火炬。这个壮美的造型让人想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的古老中国神话。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还有一场精彩的焰火晚会。仅用一颗礼花弹打出“奥运五环”等,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种烟花弹是直径足足12寸大小的球,发射时,电脑会控制炮筒。烟花弹中还有一块小小的芯片,烟花喷射的造型、点火时间尽在它的掌控之中。
整个开幕式场面壮阔、匠心独运、精彩纷呈,处处体现了文化、创意、科技的完美统一,民族特色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有机结合。开幕式的成功,主要缘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开门搞创作。整个创作过程是开放的,很多创意都来自民间,许多情节和场景设计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二是借助高科技。开幕式上让世界惊艳的效果,没有高科技是根本无法达到的。可以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举行的科技含量最高的大型广场开幕式。三是创新意识。整个开幕式表演仿若进行在一幅巨大的画卷中。其立足于中国的元素、中国的文明、中国的梦想、中国的胸怀的创新,使得整个开幕式异彩纷呈而又浑然一体。开幕式的精彩之处在于,有一个好班子,有一支好队伍,有一个好创意,有一个好环境,有一个好作风。开幕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这场壮观的开幕式再次表明,中国人民是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民族。
北京奥运会圆满落幕,中国代表团以51块金牌、100块奖牌的优异成绩跃居金牌榜首位,实现了百年梦想。也实现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庄严承诺。奥委会主席罗格高度评价这次奥运会取得的辉煌成就,称其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笔者也作打油诗一首,以表祝贺之情:
中华健儿威力强,
摘金夺银喜若狂。
“东亚病夫”今何在?
永远扔到太平洋!
创意奥运铸神奇,
中国元素显辉煌。
世界给我十六天,
我还世界五千年!
奥运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据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的专家初步计算,包括奥运营销、奥运商业推广、赞助商活动、场馆建设、门票收入、转播权收入等,北京奥运经济内涵意义上的总收入大约为20亿美元。此外,奥运会还带来包括经济增长、社会收益、文化收益、科技理念、国际形象、生态收益、合作机制、基础设施等许多方面的间接收益。专家推算,从2003年至2010年,北京奥运会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达到717.06亿元。
2010年4月,国际奥委会正式发布的《北京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最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说:“奥运会的体育和社会遗产让奥林匹克运动最终得益于北京2008:奥运会越来越具广泛性,在促进不同文化和信仰的人们相互理解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和不同文化的融合。这是一个伟大的遗产,因为世界体育的重心和中心开始向东方移动!”“报告”评价说:“与以往相比,北京奥运会从根本上保持了向善的力量,并成为了协作和改革的催化器。在不同国家、文化和团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用共同的价值观将他们团结起来。奥运会不只是展示世界上最精彩的体育比赛和最优秀的运动员,它们也帮助打破障碍,消除分歧,而这正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取得的成就。”
案例二 台湾法蓝瓷的成功理念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陈立恒先生成功地经营了一个全球化的文化创意产业——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法蓝瓷(FRANZ)的产品,集艺术与实用于一身,东方与西方于一体,传统与现代于一处,深得全球消费者的赏识。目前,法蓝瓷在全球已拥有5800个销售点,进驻了欧美最高档的百货公司。由于对大众文化生活的贡献,法蓝瓷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奖”、“纽约国际礼品展最佳礼品首奖”、“英国最佳陶瓷礼品奖”、“台湾最时尚奖”、“中国工艺美术金奖”等20余项奖项。2006年12月19日,由法蓝瓷设计并与法国顶级品牌柏图瓷器、昆庭银器、巴卡拉水晶合作,共同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制作的206件200套餐具的发布,更是让世人感到了创意产业与古典文化的完美结合。
说到法蓝瓷的成功,陈先生说这首先得益于观念的成功,得益于东方文化的情结。法蓝瓷品牌创立之初,陈立恒先生就提出“china is China”的理念。他认为,瓷器是中国老祖宗的发明,象征中华灿烂文明,也因为此,瓷器(china)从此成为中国(China)的代表。只可惜近百年来,中国瓷器产业未能与世界市场接轨,因此目前瓷器产业多为欧美品牌的天下,而我们只能捧着金饭碗要饭。法蓝瓷品牌的创立,就是希望以“中华瓷艺文化”为根,运用“创意”让传统文化再生,让瓷器与现代生活结合,并利用“产业化”的力量发挥传播效益,让全球广大民众得以共享,使中华瓷艺品牌进入世界精品之列,“使瓷器的光辉重回中华”(from china back to China)。于是,发扬中华瓷艺文化,成为法蓝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正是这种发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成为法蓝瓷文化创意的核心观念。在此基础上,法蓝瓷以科技为后盾,以人文艺术为诉求,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生产、行销与服务,仅仅四五年的时间,就创造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和价值链。
陈先生说,文化创意产业是百年事业,创造的是长远的价值,拥有深厚文化涵养的文化产品不仅受用于当下,更可以造福于后世,甚至越陈越香,随着时间越来越有价值。这就像孔老夫子的名言,不但受用于春秋战国的纷乱局面,更使几百年几千年后代子孙的心灵受惠。
他认为,21世纪是中国文化再度兴起、发扬光大的世纪,法蓝瓷愿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贡献一己之力,通过创意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然后,在此基础上,还要创造时尚,只有够时尚,大众才能跟随你,你才能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陈先生深情地说,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资源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况且,我们在帮助别人创造生活价值的同时,也向世界宣扬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累积的文化,让中华文化的精粹与时代产业相结合,走向世界,步入世人生活,正是我们这一辈中国人责无旁贷的责任。[7]
案例三 “团团”“圆圆”与创意产业
国宝熊猫,人见人爱。不过,熊猫本不叫熊猫,而是猫熊。我国古代称熊猫为“貘”。1869年,法国人戴维到四川省宝兴县考察,发现了这种怪兽的皮,一时引起了欧美博物界的轰动。经动物学家研究,正式将其定名为“猫熊”。1939年8月11日,一只猫熊从成都华西大学运到重庆北碚平民公园展出时,横书时是猫熊,但人们习惯性地按直书从右至左读为熊猫,于是熊猫之名也就从此传开了。
如今熊猫已经成为和平与友谊的使者,联结着大陆和台湾之间的亲情。2005年5月3日,连战访问大陆期间,中国政府宣布赠送一对大熊猫给台湾地区。2006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央电视台采用“给赠台大熊猫征乳名”的方式,沿用了超级女声短信“圈钱”方式。春晚进行期间,主持人曾宣布收到短信7000多万条,按每条短信收费一元计算,仅此一项,短短三四个小时就实现了7000多万元的收入。春晚此举,获利者除了央视、相关运营商外,还有一家叫做兴国融合的SP(服务提供商)。经过全民参与给两只熊猫宝宝起名,最终选出,公的叫团团,母的叫圆圆。
2008年12月24日,团团圆圆终于踏上了祖国宝岛的土地——台北市立动物园。牛年的大年初一,团团圆圆开始正式与台湾的小朋友大朋友见面,台北木栅动物园每天门庭若市,人山人海。据说每位游客凭号码牌才可以看团团圆圆不到四分钟。
“团团”“圆圆”,在2009年1月26日正式与台湾民众见面之后,立刻成为了春节期间台湾最耀眼的明星。台湾传媒无时无刻不在报道它们的饮食起居,每天到动物园探望它们的游客数量都几乎达到上限状态。以“团团”“圆圆”为题材的创意设计更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熊猫玩具、布偶公仔,图书、音像、广告,服装、印染品,手链、发夹等小饰品、小手工艺品……台湾的文化创意工作者可谓是借“团团”“圆圆”做足了文章。
2009年2月14日,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首次户外公开亮相。当天,台北动物园出现许多看大熊猫的情侣,大熊猫馆19200个入馆号码牌,下午两点半不到就被抽光。台北动物园大熊猫馆纪念品店推出的各式大熊猫情人商品,吸引了不少情侣购买,甚至有游客专程跑一趟动物园,就为了帮心爱的另一半买到大熊猫纪念品……大熊猫馆纪念品店表示,“团团”“圆圆”感情好,是情人节最佳代言人,因此店内辟情人专区,贩卖团圆手偶、团圆布偶、告白巧克力、牛奶糖、毛巾蛋糕、爱心贴纸及爱心置物盒等情人商品,希望情人们可以拥有像“团团”“圆圆”一般的幸福感。
此前,台湾“中华邮政”还发行了“团圆”邮票,引来集邮迷抢盖纪念邮戳。除了包含“团团”站攀架和“圆圆”吃竹子画面的小型张,附有“团圆”明信片的邮折最为畅销。有集邮迷看好“团圆”邮票的增值空间,一口气花四五千元收藏多套邮票。于2009年2月4日在台北世贸中心开幕的第17届台北国际书展上,“团团”“圆圆”也成为书展的新宠,画册、玩偶、游戏等,随处可见大熊猫的身影。
“团团”“圆圆”的影响力还辐射到了台湾的娱乐圈。在央视春晚花絮中,周杰伦曾透露将拍摄以熊猫为主题的科幻偶像剧。据悉,这部由周杰伦策划、执导并主演的电视剧已经定名为《熊猫人》,其灵感正是来自大陆馈赠给台湾的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在电视剧《熊猫人》中,这两只大熊猫将化身为正义的使者,担当起打击邪恶、行侠仗义、拯救世界、维护和平的重任。自2009年1月31日后,台北动物园开始播放《团团圆圆之歌》、《我爱猫熊》等一些与“团团”“圆圆”有关的歌曲。就像柏林动物园的北极熊努特有专属的《努特之歌》,台湾一些音乐人创作了一些与熊猫有关的歌曲,授权提供给动物园播放。
[1]参见《中国青年报》2005年10月19日。
[2]参见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82页。
[3]参见蔡赴朝《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与思考》,《求是杂志》2007年11月19日。
[4]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1页。
[5]孟晓驷:《2005,中国文化的三个命题》,《光明日报》2005年2月25日。
[6]参见张宁等主编《2004文化中国》,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第218—219页。
[7]参见单三娅《文化创造长远价值——访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陈立恒先生》,《光明日报》2006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