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写作教学理论

一 成果写作法

近年来在英语写作理论研究中,成果写作法(Product Approach)和过程写作法(Process Approach)较为引人注目。成果写作法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于飞、张慧芬,1996;周雪、陈冠英,2003;Zheng Haicui,2003等)[1][2][3],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提供刺激,学生做出反应,再进行强化的过程。成果写作法是目前国内占统治地位的一种英语写作教学法,国内大多数英语写作教材也是按这种教学法设计的。以写作成果的评价为主要特征,强调语言知识如词汇、句子和衔接技巧等的正确使用,甚至被当作巩固语言知识的一种手段(Raimes,1987)[4]。强调主题句、段落的组织与结构,通过一定的模式来展开段落,常见的模式有:发展过程、对比与比较、因果关系、分类、下定义等。一般采用“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模式,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的最终结果上。成果教学法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熟悉范文(Familiarization)、控制性练习(Controlled Writing)、指导性练习(Guided Writing)及自由写作(Free Writing)。成果教学法鼓励对输入信息(Input)的模仿和再创造,并且由教师支配并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没有太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最后写出的作文是评价学习成果的惟一依据。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用词、句法和段落组织都要进行严格的修改和评价。雷姆斯(Raimes,1987)[5]认为,在这种方法指导下的外语写作最终会妨碍作者的思想表达,同时它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 过程写作法

受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影响,过程写作法逐渐成为英语写作教学法的主流。把写作视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侧重点由对传统的语法和词汇的关注,转到对写作过程的关注。主要关注语言技能,不太重视成果教学法所强调的语法、词汇、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是特里布尔(Tribble,1996)[6]的模式,他把写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写前准备阶段(Planning)。主要是帮助学生构思的阶段,教师通过各种活动,比如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启发性提问、构建蛛网图等,来使学生就某一主题获得尽量多的素材。

2.草稿(Drafting)。学生就上一阶段中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拟定写作提纲,以此为基础写出初稿。

3.修改(Revising)。在完成初稿后,学生再次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分组讨论等形式与教师以及同学共同讨论自己的初稿,按照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

4.编辑(Editing)。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对修改后的文章进行最后润色,并做适当的补充和删节。

在过程写作法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侧重对学生在语篇包括构思、写提纲、引言、正文和结束语等层面上的指导。在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回到上一个或者最初阶段。比如学生发现自己拟定的提纲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充实,就可以再次进行第一阶段的工作。教师只为学生完成写作过程提供便利,并不注重信息的输入。正如第一语言习得一样,英语学习者被认为可以通过写作过程潜移默化或无意识地提高技能,从而得以发挥自身的潜能。这种教学法关注学生写作的全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选题、取材和构思,其间有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过程写作法可以使学生了解写作的每个步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师的指导效果。但与此同时,过程写作法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他们指出,“过程法”看似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而在实际写作中上学生确实需要模仿、需要掌握语法结构和各种写作技巧。过程写作法过于强调写作过程,虽然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提高语篇和内容的组织能力,但不能帮助学生在词汇、语言使用和衔接手段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