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发展文化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了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弘扬中华文化,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弘扬中华文化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的凝聚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思想价值的挖掘和开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各个国家也重视自己国家传统文化和民族软实力的开发。因此,在中华民族儿女内展开弘扬中华文化的普及和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 弘扬中华文化,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5000年而不绝的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和土壤,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使中华民族5000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绽放出新的生命。在各民族人民之间形成强烈的认同感,使其成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团结奋进的纽带和推动力。文化从来就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中华文化也不例外。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的发展与强大,中华民族的独立与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支撑。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二 弘扬中华文化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富强

在5000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断战胜内忧外患,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弘扬中华文化,既可以领略中华民族文化辉煌的中华文明,引导人民珍惜这份丰厚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又可以增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激励人民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三 弘扬中华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

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曾经说过:“弘扬中华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最关键的就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而我国独有的中华5000年文化是以爱国主义价值观和以和谐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精神和审美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对整个的社会价值观进行优化,对人民的心灵进行一次洗礼,洗去污垢,增强道德观念和优秀的思想观念,无形中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 弘扬民族文化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地走向世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世界文明,勇于创新、不甘落后是中华民族留给世人的光辉形象。当前,中华民族与世界的距离虽然越走越近,但是在文化层面还是发展得比较缓慢,与世界的距离比较远。因此,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责任,更是他们的义务。大力发展和弘扬中华文化,是尊重中国历史的表现。世界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自身的优秀文化,只有在充分尊重自身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够赢得世界其他国家的尊重。赢得尊重的国家才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立足,在民族文化扎根的国家里,才能够与其他国家进行独立自主的交流和合作。否则,没有民族性的国际竞争和现代化必将成为其他民族的附庸。

五 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国家的魂魄、民族的精神始终是以文化为载体流淌在国人心中,它直接影响到人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时期的社会因子,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今后发展和繁荣的肥沃土壤。

软实力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潜在的推动力,它可以在凝聚人心、激励士气、淳化民风、塑造民族形象等方面有着巨大作用,还可以为经济、政治、外交的发展提供助力。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应全面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进行科学的传承,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以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和发展中华文化,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 [英]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2] 《国际社会科学大百科全书》第3卷,纽约麦克米兰和自由出版社1972年版,第528页。

[3] 《文化学词典》,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7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