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河南文化区域划分

第一节 河南区域划分的依据

有关文化区的划分,目前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以中山大学司徒尚纪、朱站为代表,另一种是以复旦大学卢云、谭其骧和周振鹤为代表。司徒尚纪认为划分文化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比较一致或相似的文化景观;②同等或相近的文化发展程度;③类似的区域文化发展过程;④文化地域基本相连成片;⑤有一个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中心。[1]其中,①和②是最基本的,而在区划实践上,具有强烈地域性的语言和风俗又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卢云先生详细归纳了划分历史时期文化区域的四种方法:描述方法、叠合方法、主导因素方法和历史地理方法。[2]其中,描述方法依据区域相似性原则,叠合方法依据综合性原则和区域共扼原则,主导因素方法依据主导因素原则,历史地理方法依据发生学原则。谭其骧先生曾概括提出:“文化区域的形成因素主要是语言、信仰、生活习惯、社会风气的异同”。[3]周振鹤先生认为:在不少国家,文化区划的主导指标是语言和宗教两项;在中国,语言当然是一项,但宗教观念并不发达,这一项还不如风俗显著。他从语言、宗教、风俗和人物等入手,对中国历史时期文化现象的地域差异及其形成的背景、原因和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还从方言入手,全面分析了文化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认真对比上述两学派的划分方法,虽然二者在说法上大相径庭,但实质基本相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司徒尚纪在划分原则上应遵循比较一致或相似的文化景观,而卢云先生则依据于区域相似性原则,二者虽表达方式不同,但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依据这种划分原则来划分文化区时,一般要结合卢云先生的主导因素方法,选出几个能反映文化区特色的主导因子。选用不同的主导因子,划分出来的文化区也往往不同。[4]

河南省境内地理环境复杂,可以分为豫西山地丘陵区、豫东平原区、豫南山地区和豫北太行山区,不同的地理单元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性较大,由此生成的各文化区也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

如果根据省内农业文化景观的相对一致性,可以将河南省划为7个基本文化区(如图4-1所示):豫西北区(中原城市群农业经济区)、豫中区(豫中城市群农业经济区)、豫东北区(黄河—陇兰东段沿线农业经济区)、豫东南区(沙颍河—平阜沿线农业经济区)、豫南区(淮河—宁西沿线农业经济区)、豫西南区(南阳盆地农业经济区)、豫西区(黄河—陇兰西段沿线农业经济区)[5],但是如果依据省内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基本一致性,又可将河南省划分为八个民俗文化区[6]:中原商都郑州民俗文化区、七朝古都开封民俗文化区、九朝古都洛阳民俗文化区、豫西风情民俗文化区、豫北风情民俗文化区、豫中风情民俗文化区、豫东风情民俗文化区、豫南风情民俗文化区。由此,视角不同,区划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文化区的划分过程中,要选取最能反映文化区特色的指标,借鉴发生学原则,综合权衡,才能使得文化区划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卢云提出的“发生学原则”与司徒尚纪提出的“同等或相近的文化发展程度和类似的区域文化发展过程”也不谋而合。所谓发生学原则,是指区域单位成因的一致性和区域发展性质的共同性。以综合文化区划而言,研究对象为地域文化综合体,而一定的区划单位乃是在独特的文化源头和独特的文化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发生学原则十分重要。视角不同,区划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文化区划的过程中,要选取最能反映文化区特色的指标,借鉴发生学原则,综合权衡,才能使得文化区划更加公正、合理。[7]

图4-1 河南省农业经济区划

最后,卢云在讨论文化区划问题时,得出自然环境、行政区划、经济类型、移民以及城市发展是影响中国历史文化区域形成、演变的重要导因的结论。当然,文化区的成型绝非一蹴而就,因而应注意其历史演变与空间进程。从空间意义上讲,区划不仅有时间的相对性,也有空间的相对性。因此,司徒尚纪明确指出“同等或相近的文化发展程度”和“有一个反映区域文化的文化中心”也应作为区划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文化区划中历史因素的作用。他还提出“一个文化区是由文化中心、文化核心区和文化辐射区(亚区)组成”的科学思路。这都极大地充实了文化区划的理论体系。在指标选择上,具有强烈地域性的语言民俗因素在大中尺度综合文化区划中常被采用。但是,小尺度的文化区划另择,单要素的文化区划如方言文化区划、宗教文化区划、音乐文化区划等则依文化要素特征选取合适指标进行区划。近来有人基于构建文化景观的判识原则和研究方法,提出了文化区划的指标体系,使人耳目一新。

在划分中原文化板块时,首先从地理、语言(方言)、宗教、风土人情等表象入手,结合中原地区文化发展的具体特点,考察其在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所受自然地理环境、行政区划的影响,更要考虑因政治、经济等人为因素的介入所形成的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在上述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遵循行政区划完整性、区域相似及区间差异性原则以及发生学原则等基础上,选取方言、民俗、经济三个主因子,结合河南省各地自然条件的特征、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分布,划分出4个文化区,经过充分调研,认为河南省可以划分为豫东、豫西、豫北和豫南四个文化区,其分布范围如图4-2所示。

图4-2 河南省文化区域划分

河南省作为一个行政省而言,其文化区域首先是一个机能文化区。由于境内文化现象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据此可以把河南省的文化景观划分为各有差异的若干区域。考虑到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尽力将同一地级市辖县市划分到同一文化区。每个文化区都有一个核心区,核心区周围是外围区,根据距离衰减原则,越向外围,核心文化区特征越不明显,两文化区的交汇地同时具备两个文化区的特征,文化区之间的界限由于文化本身的渐趋性特点无法确切划分。[8][9]根据上列原则,河南省文化区划方案如下:

豫东文化区:开封、郑州、商丘、周口、许昌、驻马店(除新蔡县、正阳县)。

豫南文化区:信阳、驻马店的新蔡县、正阳县,南阳的桐柏县。

豫西文化区:洛阳、南阳(除桐柏县)、三门峡、平顶山。

豫北文化区:安阳、濮阳、新乡、焦作、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