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民生幸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是与传统相对的一种社会状态,著名的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提出了测量社会现代化水平的10 个重要指标,如识字率、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千人拥有医生数量等,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是衡量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

民生幸福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无论处在哪个时代,人民总是希望追求更好的生活。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现代化之路。在四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化虽然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但现代化的本质却是社会层面,陆学艺认为,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3]

民生幸福是现代政治合法性的基础。若执政党长期不能改善民生,就难以得到人民的拥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让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享受发展成果是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经历了从以意识形态、历史功绩和领袖个人魅力为主的合法性基础向以经济绩效为主、民主法治和意识形态相结合的多元方向的转变,再到以人为本、民生与民主相结合的合法性基础转变。[4] 尽管历史阶段不同,但共产党执政的初衷却没有改变——改善民生。从1949年到1976年,我国社会发展虽然经历了几次大的挫折,但是人民总体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有目共睹。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决定,中国逐渐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的重大战略部署: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让人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这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整体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一直摆在“三步走”战略的重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的最终依归。

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社会”做了详尽的描述,“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民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对小康水平进行了定义:“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小康社会的内涵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

到2000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50 美元,我国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社会的目标,但这只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此,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而党的十六大,则进一步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国要在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但全面的小康具体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包括哪些方面?这在以往的报告中并未充分阐述。直到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景做了进一步描述: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5]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抱有更高期望,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全面建成小康成为新一届政府的重要使命。2012年,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标志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在十八大报告中,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五个重要方面:经济持续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格局正式形成。十九大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两个目标的实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纵观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作为发展目标,不断满足和回应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尽管国内和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也在嬗变,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没有改变,发展民生始终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不懈追求,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一直是党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关切所在,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