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创业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机制及系统设计
- 王庆金 周雪
- 4058字
- 2021-03-28 02:11:18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特质
第一节 系统论
一 系统论及原理
系统论起源于系统化的思想,系统指的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由一系列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一种整体,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各自有序地发挥着其作用,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系统论即是借鉴这种系统化思想的理论,最早是由学者拜尔陶隆菲(Bertalanffy)提出的,认为系统是各个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地组合在一起的,强调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组成要素之和的概念,拜尔陶隆菲强调,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功能好并不等于系统的功能好,只有将各个要素合理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各个组成部分各司其职,才会起到整体的优化效果,而各部分的简单相加是不可取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已经不再是抽象简单的问题了,先前将各个部分抽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快速变化与复杂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单独解决某一环节或者某一构成部分的问题并不能保证整体的有效性,因而需要从整体出发,运用系统化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统筹安排。
在拜尔陶隆菲提出这一概念之后,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概念内涵进行了解释与完善,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从系统的构成要素出发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诠释,认为系统是由一系列要素构成的,并且区别于传统的构成要素,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在大系统之下有许多小系统,构成大系统的要素可能自身就是一种小系统,这种小系统之间的联合构成也可以成为构成要素,经过一系列的排列组合形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第二种观点是从系统的功能出发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诠释,认为系统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即需要系统具备一定的功能,能够实现某一方面的独特功效,与其各个组成部分不同的是,系统的功能并不是其各个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根据其最终实现的功能对各个构成要素进行重新排列与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各个构成部分所不具备的新功能,形成新的功效。第三种观点是从系统的环境出发来对这一概念进行研究与诠释,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其所处的环境,系统内部形成合理的运作流程之后,需要不断地接收来自外部环境的资源、信息、能量等,以不断地使系统有效地运作,进一步地,持环境观的研究者将同一系统在不同外部环境下的表现称为系统的行为,在不同的外部环境刺激下,系统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通过对以上三种观点进行综述可以得知,系统的思想即是一种整体化的思想,系统观即是一种整体化的观点,这种思想是将各个分散化的部分或者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以实现各个部分所不具备的特性,实现新的功能,因而,系统论的主要研究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选择构成系统的要素,系统的功效并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因而其构成要素并非越多越好,需要根据实现的目的来合理地选择构成要素;二是如何实现构成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特别是在考虑了环境因素之后,如何实现系统与环境的融合成为系统能否合理有效运行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分析系统的规律以及其变动方式成为当下研究的重要内容。
由于系统论能够将各个构成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实现先前未有过的功能,因而,这种理论观点适用于解决复杂系统的优化分析,这种理论由创立之初的生物学理论逐渐演化为技术学理论与社会学理论,特别是在当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无论是科技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动荡的外部环境,如何在这种快速发展与变化的环境下解决问题,成为系统论研究的焦点问题。为便于各个学科领域的学者进行深入的探索,现有研究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系统进行了分类,以使系统论的观点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解决不同领域的研究问题。现有研究中对系统的分类主要遵循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在生物学领域,根据生物进化程度的高低划分为最原始的无机系统、包含动植物生命在内的生物系统以及包含人类关系在内的社会系统;在社会学领域,根据构成系统的元素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划分为天然形成系统与人为干预系统;根据系统要实现的功能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单一目标系统与多重目标系统、封闭式系统与开放式系统,也可以划分为简单单功能系统与复杂多功能系统等,除此之外,还有关于系统元素构成、系统主客体关系、系统主导标准的划分方式。这些划分方式将系统划分成了不同的类型,将系统论的思想贯穿到了从生物学到社会学在内的各个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发展。
国内学者于德英(2004)[1]、盛四辈(2012)[2] 以及常绍舜(2011)[3] 等认为系统原理想要得到良好的应用需要遵守一系列的原则和标准,并在其系列研究中总结出了八个原则,认为只有遵循了这八个系统原则,系统论才能够完整地发挥出其效用。第一个原则是系统的整体性原则,这一原则指的是系统虽然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但是需要将不同的元素结合起来对待;第二个原则是系统具有层次的原则,即在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系统进行划分类型的基础上,组成系统的各个元素存在地位或者等级上的差异性,因而需要对系统的不同层次分别对待,形成差异性;第三个原则是系统的功能性原则,指的是系统的优化组合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特定或者一组特定的功能,并朝着实现这一功能而不断地调整,系统具有朝着最终实现功能不断演化的特征;第四个原则是系统的突变原则,指的是组成系统的各个元素由于自身以及组成结构的不稳定性,会导致系统在某一情形下出现突变,系统的管理者需要为应对这一突变提前做好准备;第五个原则指的是系统的自组织原则,这一原则指的是系统是一种开放式和非线性的组织,系统在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不断地产生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地强化相互之间的联系,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依存度会越来越强,最终会导致系统内部自发地演化,实现系统的自组织稳定化;第六个原则是系统的开放性,系统处于不断的变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物质的交换,这种交换过程必然会导致系统的开放,封闭化的系统是难以获取到持续性稳定状态的;第七个原则指的是稳定性原则,即系统的功能一旦形成之后,再对其进行改变就需要克服原有的系统惯性,系统具有天然的保持自身稳定的特征,这使得在对系统作出改变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种自身稳定的阻力,为系统的改变做足充分的准备;第八个原则指的是系统的相似性原则,这一原则指的是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系统进行对比与复制研究,源于生物学领域的系统与高级的社会学领域的系统,虽然其指向对象与构成要素不同,实现的功能各异,但系统的基本机构却具有相似性,系统的优化变动以及重组均具有相似性,因而系统论才能够被复制应用于不同领域,解决不同领域的复杂问题。系统原理的这八个原则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系统解决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与手段。
二 系统论的研究进展
系统论自产生以来,因其能够适用于复杂条件、复杂问题的解决而受到广泛关注,学者们在拜尔陶隆菲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以期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现有学者一般将拜尔陶隆菲等人提出的系统论称为一般系统论,这是因为学者们认为这种基于生物学提出的系统论开创了一门新的科学,这种新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不同要素组成的系统,在系统论创立初期,学者们的主要精力集中于研究如何实现整体化的系统最优,即主要运用了整体化的思维探索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所以学者们根据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也将这种整体化系统研究理论称为经典系统理论。
陈效逑、赵婷婷、郭玉泉和宋升佑(2003)在其研究中指出,经典系统理论中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系统,即将系统整体的功能实现或目标完成作为首要的研究任务,试图找到适用于所有系统的一般性规律,但是在现代化社会中,一个整体化的系统往往极其复杂,从整体出发的研究往往太过于庞杂而导致效果不佳,提出从各个研究对象的关系入手来重新审视系统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的成果,这种研究对象之间关系的系统理论被称为现代系统理论[4]。现代系统理论认为,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对于系统整体的有效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系统虽然不是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但各个构成部分之间却是不可分离的,探讨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部分与系统整体的关系是有益的,因而这种将关系考虑在内的系统论不再是简单的生物学理论,而是具有社会学理论的初步特征,因而将经典系统理论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成为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相较于生物学领域的系统,社会学生态系统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更广、包含的关系更加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加广泛,因而传统的系统论亟须进一步升级来解决社会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复杂系统理论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现有关于复杂系统理论的研究主要以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研究以及复杂巨系统的研究为代表。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研究认为,虽然经济社会系统中所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但是在复杂系统的背后却隐藏着系统内外部的信息有序交流,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复杂系统的不断发展其实就是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不断适应系统内外部环境的过程,且两个因素推动了这种适应过程:一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不断地相互交流,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地磨合和学习,不断地演变以达到共存的状态,这种系统内部的自我演化与相互作用、相互融合能够在原有系统中产生新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实现系统的自我调整,这是系统内部的驱动过程;二是外部的人为干预,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由于其先天局限性,自适应或者自演化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例如外部环境)的制约,且自演化过程可能会经过漫长的过程,此时人为的干预可以加速或者优化这种演化过程,达到整体系统的平衡或者升级。复杂巨系统的研究学者认为系统处在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但是在这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例如自组织就是一种自我演化的规律,认为复杂巨系统的行为特征是在简单系统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要想对这种复杂巨系统合理地管理就必须重视简单系统,认为即使是复杂系统也需要运用简单化的方式进行观察与处理,对复杂巨系统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子系统、具有关键影响的系统节点以及起到桥接作用的系统空白点进行优化,从简单出发、从节点出发来研究复杂巨系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