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二、三、四线城市将成为主阵地

1.电影院开发不仅限于一线城市

电影院的运营稳定性,使投资者有着长期的稳定收益。电影院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并且能在各种不同的市场状况下持续稳定地运营。在几年前的金融危机时期电影院的开发力度与运营水平依然没有下降,这让影院投资者可以实现长期的稳定收益与良好的投资回报。所以,影院的市场开发现在不仅限于一线城市的核心商业区,现在已进入了一线城市的新城区和大型成熟社区,并且向二、三、四线城市扩展。

新兴而广阔的中国二、三、四线城市市场,无疑是越来越多的影院力争的“下一块”战略高地。二、三、四线城市总体偏低的消费水平、经济环境都有别于一线城市,大部分行业市场消费混乱,缺少品牌概念,但当地消费者有着强烈的文化娱乐包括看电影的需求,也正因如此,才让那里成为各个影院公司积极扩张的阵地。

2.各线城市的电影院票房数据分析

下面笔者对几个一、二、三、四线城市的电影院票房数据作一下分析,给大家一个借鉴与参考。如表1-1所示。

说明:

(1)平均票价不是指电影院门市价,而是综合了团购价、会员价、各种打折卡的价格之后的平均价格。

(2)为了便于分析,选择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城市。个别电影院市场极好的三、四线城市,这里没有加以列举。

表1-1 一、二、三、四线城市2015年电影院票房信息表

对表1-1分析如下:

(1)在三、四线城市,由于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较低而使得该城市的平均票价较低。

(2)在三、四线城市,由于城市的人口基数相对小,电影院数量不多而让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便利性不强。另外当地人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还没有培养成熟,这样该城市的观众人次较低,因此使得该城市的票房收入不高(票房收入=平均票价×观众人次)。

(3)在三、四线城市,近几年来,随着更多的现代多厅影院开业,使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便利性增强,并逐步培养和增强了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因此三、四线城市票房收入环比比一、二线城市更为明显。

经过近年来爆发式的影院建设,一、二线城市中心区域的市场空白点已经比较少了,人流量大的繁华商圈出现2~6家现代多厅影院已经司空见惯,竞争强度日益增大。同时政府进行的房地产调控也为这些地区的新影院项目开发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此外,影院建设的非理性现象日益突出,影院租金的上升也为影院的运营增加了压力。三、四线城市的行政辖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0%以上,总人口占全国的75%以上。城镇人口持续扩大,而影院分布仍有较多的空白点,尤其是在消费潜力较大的县城或者县级市表现更明显。

2015年,城市影院建设延续了高速发展态势,全国新增银幕8035块,平均每天新增银幕超过22块,再创影院建设新高。在这些新增银幕中,三、四线城市,中西部地区占全国新增银幕数的50%以上。另外,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变化,政府对一、二线城市住宅市场的打压以及对三、四线城市商业房地产发展的政策倾斜,越来越多传统住宅地产、商业房地产开发商及其他转型的资本大鳄企业瞄准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开发,使三、四线城市成为商业地产商追逐的热点,这也为电影院的市场开发带来了一个新契机。

虽然三、四线城市成为影院开发的一个新契机,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个别经济条件很好的三、四线城市出现了购物中心发展的盲目性。有电影院业态规划的购物中心项目过多,因而带来了招商难与选址难的问题,为电影院的市场开发带来了新挑战。

影院公司与开发商的合作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相伴生存的合作关系。开发商把一个有品牌的电影院引进来,绝不是单纯为了赚影院这一块面积的租金,而是看这个电影院未来能给其购物中心的整体运营和收益带来什么,并且提高开发商在当地的企业品牌形象。

就目前情况来看,三、四线城市由于经济水平、文化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不仅平均票价较低,同时影院的市场培育期比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培育期要长很多。因此,三、四线城市的影院在与开发商洽谈合作时,要求开发商给予影院一定的优惠条件也是合理的,这样可以最大化实现双方的互惠共赢。

中国电影院市场现在正是一个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并且前景巨大,新兴而广阔的三、四线城市成为电影院扩张的主要阵地。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随着更多的现代时尚的多厅影院在购物中心里兴起,越来越丰富的优秀国产影片和增加的进口大片,可以让人们更便利地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享受新电影生活方式的快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