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变迁40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都经历了快速上涨,根据统计局住户调查抽样数据,从1978年到2015年间,中国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提升至2884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33元提升至10489元。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1978年以来城镇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3.0%,农村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为12.8%,也就是说,城乡收入增长在较长时期内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并没有出现期望的农村人均收入向城镇收入水平收敛的趋势。考虑到在1978基年时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已经是农村水平的2.5倍左右,这也客观上导致之后年份中城乡收入差距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大。

一、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在城镇和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间收入差距并未得到改善。总体来看,城乡收入比呈现波动式上升状态,从1978年时的2.57提升至2015年时的2.73。其中,中国城乡收入格局变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1)1978—1983年:中国改革重心在农村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改革先行,通过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多种方式解放农业生产率,促使农村家庭收入增长快速提升,一度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从1978年到1983年,中国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6降低至1.8。

(2)1984—1994年:国内改革中心转向城镇地区,分配制度等改革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农村地区,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84年时的355元增长至1994年时的1221元,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52元增长至3496元。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状态,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1.84扩大至2.86。

(3)1994—1997年:由于乡镇企业高速发展,农产品价格提升等,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94年时的1221元增长至1997年时的2090元,平均增长率为23.1%,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96元增长至5160元,平均增长率为19.4%,城乡收入提升速度均较快。总体来看,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状态,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86缩小至2.47。

(4)1998—2007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重心转移至城镇,国家大力推行的引进外资、国企改革等诸多经济开放政策不断发挥市场作用,促使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提升速度持续高于农村居民,到2002年城乡收入比值首次突破3,之后一直保持在3以上,最大值在2007—2009年间出现,约为3.33。城乡居民收入提升速度都出现放缓趋势,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98年时的2162元增长至2007年时的4040元,平均增长率为7.2%,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425元增长至13786元,平均增长率为10.4%。此阶段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收入比从2.51提升至3.33。

(5)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出现缩小趋势2013年后统计局启动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因此统计口径有所改变。本文中的2013—2015年城乡收入数据系统计局使用城乡一体化数据根据旧口径测算,因此前后数据可比。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城乡收入比值小幅下滑,城乡收入比从2008年的3.31降低至2015年的2.95。这是否是新一轮长期下滑趋势的开端尚存争论,可能的解释包括跨越“刘易斯拐点”带来的农村工收入较快提升,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贸易萎缩,拖累城镇居民收入等,万广华(2013)认为近年来城乡收入不平等缩小的可能是由于2006年取消农业税以及短期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因素。

图3.3 中国城乡收入比变化趋势(1978—2015年)

(注:表格中为城镇、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013—2015年数据为国家统计局采用城乡一体化调查数据根据可比口径推算获得,因此前后年份口径可比。

资料来源: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表616。)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格局的影响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解释全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最重要变量,其解释力度超过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不平等的组内效应,而且随时间推移,城乡间收入差距贡献份额持续增加:

(1)从截面来看,城镇与农村间的收入差距对全国收入不平等的贡献超过了城镇以及农村内部的差距贡献。根据朱玲和金成武(2009)对2002年与2006年中国泰尔指数的分解可以看到,2002年城镇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对全国收入差距贡献为34.7%,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对全国贡献为22.3%,略小于城镇居民组,而城乡间收入差距对全国贡献为43%,是三组中最大的,2006年的分解结果也非常类似(见表3.2)。

表3.2 全国个人收入不平等分解(城镇和农村)

数据来源:朱玲和金成武(2009)朱玲,金成武.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与金融危机应对[J].管理世界,2009(3):63-71. ,根据中国城乡住户调查2002和2006年子样本计算,详细抽样情况可见原文。

(2)从时间变化来看,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城镇与农村组内的收入不平等也在持续扩大,但是城乡间的组间不平等增长更快,城乡间收入差距对于全国整体收入贡献份额越来越大,李实等(2008)李实,史泰丽,别雍古斯塔夫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测算1988年、1995年和2002年间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收入不平等贡献分别为36.5%、41%、46.1%;万广华(2013)测算结果,城乡间收入差距在1984年对于全国收入不平等的贡献为24.1%,到20世纪90年代为40%,到2010年达到53.6%。罗楚亮(2017)采用微观数据对中国总体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进行了分解,在1988、1995、2002、2007、2013这几个年份中城组间收入差距对全国基尼系数贡献率均在50%以上,分别为62.9%、59.8%、60.6%、62.4%、54.0%,远超过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贡献份额,具体可见表3.3。

表3.3 中国基尼系数变化的城乡分解

资料来源:罗楚亮(2017),表格中基尼系数是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S)微观调查数据计算得到,因此与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值略有差异,但基本趋势一致。表格中D、E、F、G项为对全国基尼系数的分解,括号中为该项贡献率。

三、中国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变迁

在考虑城乡收入差距之外,我们也需要考察城镇与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变化情况。从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均值来衡量,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都经历了收入较快增长,但是这多大程度是由组内高收入群体带来的?低收入群体是否也经历了同样的增长?

(1)城乡内部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大大快于低收入群体。我们采用CHNS微观调查数据计算了中位数与平均值之比数据来源于对应年份的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其中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的中位数与平均值均为作者自行计算。 ,结果显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中位数与平均值从1991年到2006年来差距一直在扩大,2008年金融危机后略有缩小,但幅度不大,具体可见图3.4。其中,各年份农村居民收入中位数与平均值之比低于城镇居民两项之比,这体现出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较城镇情况更为严重,而且这种失衡并没有随90年代以来经济快速增长得到改善。这体现了“先富”群体的收入增长大大快于“后富”群体,前者对后者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

图3.4 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中位数与均值差异(1991—2011)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CHNS数据自行测算。)

(2)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内部、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都保持持续扩大的趋势。以基尼系数为衡量,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257升至2000年的0.358,到2009年进一步升至0.390,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185升至2000年的0.319,到2009年达到0.340。2009年后城乡基尼系数均出现小幅下降趋势。

(3)中国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情况较城镇更为突出,这与其他国家情况刚好相反对此的一个可能解释是城镇居民调查中高收入样本不足,存在调查偏误,因此低估了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 。从基尼系数来看,图3.5显示城镇基尼系数长期维持在低于农村基尼系数水平上,在1981年农村和城镇基尼系数分别为0.25与0.18,到2011年已经变为0.37与0.33,差距在不断减小。万广华(2013)对于1978—2010年城乡泰尔指数的测度也显示类似结果,1978年农村和城镇泰尔指数分别为0.15和0.05,到2010年几乎已经重合,两者都位于0.165左右,但是农村略高于城镇水平。

图3.5 城乡基尼系数变化趋势(1981—2011)

[数据来源:1981—2001年基尼系数来自Ravallion &Chen(2007),2002—2011年数据来自张东生(2012)]张东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12[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