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叶公子高出使齐国,孔子说出臣与君相处之道,及外交之道的一则寓言故事,庄子提出虚心安命,忘身、养中、乘物游心的处世方法。
续
9.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
我把所听到的道理再告诉你:凡与邻国交往,则以信用往来;与远国交往,则用言语来表示忠诚。用言语来建立邦交就需使臣传达,传达两国国君喜怒的言辞,是天下最难之事。
10.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
两国国君喜悦的言语必添加过度的夸赞,两国国君愤怒的言语必添加过度的憎恶。凡过度添加之辞都不是事实,不是事实则不会信任,不信任则会殃及传话的使臣。
11.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故古代格言说:传达平实的言语,勿传达过分的言辞,做到如此,就可以保全自身。
12.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
况且以智巧相互较量者,初始时是正面意图,后常使计谋,过度则诡计百出。
13.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
按礼节饮酒者,初始时规矩合乎人情,多饮后常一片混乱大失礼仪,过度则荒诞不羁。凡事皆如此。
14.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初始时互相见谅,后常互相鄙视;初始时单纯细微,后变得纷繁复杂。
15.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
言语,常引起风波,若任此风波行事,必出错。风波易动荡,风波中行事容易出现危难。
16.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
故愤怒没有别的缘由,因言辞虚浮、片面失当。猛兽临死尖锐嘶吼,气喘急促,迸发害命的恶念。
17.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
太过苛责,别人必会产生不好的念头来应付,而他自己却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他不知是为何,谁又能知晓他会遭到怎样的结果。
18.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
故古代格言说:不要随意改变已下达的命令,不要勉强他人做事,凡事不要过度。改变成命、强人所难都是危险的。成就好事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坏事一旦做出后悔莫及。行为处世能不谨慎吗!
19.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且心神任随外物的变化而悠游自适,事情不得已而为之时,也要葆有自己的心性,这是最好的。何必在意回报。不如如实传达国君的指示,这样做有何难?
第三章
通过颜阖向蘧伯玉请教如何与储君相处之道,庄子提出引达,顺导的教育方法。
1.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
颜阖将被请去做卫国太子傅,他向贤士蘧伯玉求教:有这样一人,天性凶残,不教导以法度、规范,势必危害国家;如教导其法度、规范,则又会危及我身。他的知觉足以了解别人的过失,却不知自己的过错。像这样的人,我将怎么办?
2.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蘧伯玉说:问得好,要警惕、谨慎,首先要端正你自身。表面顺从,将就,内心调和,委婉引导。
3.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
虽如此,这两种态度仍有隐患。将就不能太过,引导不能太显露。表面关系过密,会致颠倒、崩灭。
4.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
引导太显露,会被认为是为了好的名声,也会招致祸害。他若像天真的小孩,你也姑且和他一样像个无知无识的小孩;
5.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他若与你不分界线,你也与他不分界线;他若与你无拘无束,你也姑且与他一样无拘无束,慢慢将他的思想引入正轨,便可进一步达到没有过错的正途。
待续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0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