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庄子 外篇 在宥(四)

《庄子·在宥》篇,是庄子外篇的第四篇。在宥,意为:任物自在,任由自得。主旨提出任由天下自然发展,无为而治。任由人的生命的真实情态自然展现,回归人本质的纯朴。

续第️六章

阐述天道无为,人道有为的哲思。

1.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

至人的教诲,就像形体会有影子,传声会有回响。有问就有应答,尽其所能,让天下自然调合。

2.处乎无响,行乎无方。挈汝适复之,挠挠以游无端,出入无旁,与日无始。

相处时寂静无声,行为无特定方向。引领你回归自然本性,以遨游在无尽的境地,出入无依傍,与日无始终。

3.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无己,恶乎得有有!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

言谈身形,合于大同境界,万物同化而无我念,无我念,怎么还会在乎物象?看到自身与各种物象的存在,这是过去的君子;看到万物为一体,这是天地的朋友。

4.贱而不可不任者,物也;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匿而不可不为者,事也;

虽低贱却不可不放任的,是万物;虽卑微却不可不随顺的,是民众;虽琐碎却不可不去做的,是世事;

5.粗而不可不陈者,法也;远而不可不居者,义也;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

虽不周全却不可不陈述的,是法则;虽高远却不可不恪守的,是道义;虽亲近却不可不推广的,是仁爱;

6.节而不可不积者,礼也;中而不可不高者,德也;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神而不可不为者,天也。

虽细末小节却不可不积淀的,是礼仪;虽中和却不可不提升的,是天赋;虽️合一却不可不变化的,是大道;虽神妙却不可不顺应的,是天地自然。

7.故圣人观于天而不助,成于德而不累,出于道而不谋,会于仁而不恃,薄于义而不积,应于礼而不讳,

故,圣人观察天道而不助长,成就天赋而不劳累,行为出于道而未事先谋划,推行仁爱而不依恃,实施道义而不积聚,应合礼仪而不避讳,

8.接于事而不辞,齐于法而不乱,恃于民而不轻,因于物而不去。

处理世事而不辞让,遵守法则而不妄为,依恃民众而不轻视,遵循万物变化的规律而不违背。

9.物者莫足为也,而不可不为。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不通于道者,无自而可;

万物不可强为,又不可不为。不明了自然规律的人,无法保持天赋的纯粹;不通晓道的人,无事可成。

10.不明于道者,悲夫!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不通晓道的人,可悲。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受到尊崇的,是天道;有所作为,而劳累的,是人道。

11.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位居主宰的,是天道;位居臣下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相差甚远,不可不细加体察。

备注:此篇整理二0二一年八月读书笔札。

附言:

译读《庄子》,有时一知半解,有时心领神会,却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述,只能随之任之,待日后有机会再更正。

现在更正的是,此篇应为六个章节。

诠释这篇时,看到有问就有应答,忽然想起,答案二字,提炼的答案是什么?什么答案是心中最好的,那就是什么。